第五百章、京师沦陷
第五百章、京师沦陷 (第1/2页)“乐兄说的不错,除了赌辽东兵尽快入城外,我们现在根本没有其他选择!”
吕凌风神色暗淡的说道。
如果不是遭到排挤,他才不想和辽东镇为伍。
打着太上皇的旗号,也改变不了造反的事实。
真要是忠君爱国,就不会支持永宁帝复位。
现在的局势恶化,本质上还是永宁帝御驾亲征失败,留下的后遗症。
如果不是那一仗伤了帝国元气,就不会有后面的抗税运动,也就不存在钱粮断绝。
节省下来的战争经费,完全可以充当赈灾款,用来挽救北方的局势。
解决不了问题,那就把制造问题的人送走。
有安南都护府接收移民,朝廷完全可以通过减少人口,缓解北方的粮食危机。
只要移民的速度足够快,天灾就追不上来。
没有了人口过剩的压力,等渡过了小冰河时代,大虞朝就能浴火重生。
看似辽东镇走了一步妙棋,实际上却是一盘九死一生的残局。
永宁帝在朝野上下的名声都臭了,谁都知道跟着这个老大不靠谱。
纵使政变成功,各方也不会心服。
别的不说,光征税就是一个难题。
哪怕加上他们清流党,也没有任何意义。
他们的强项是加强思想道德理论建设,指望靠他们解决问题,那就为难人了。
“内城早就人心惶惶,辽东兵想攻进来不难。
迟迟没有行动,估摸着是想要分化守军,靠政治手段瓦解守军力量。
勋贵系在地方上,还有庞大的军事力量,施家应该不想和他们彻底翻脸。
一旦双手沾满了勋贵们的血,无论是北方的边军,还是南边那位汉水侯,都不会善罢甘休。
何况南直隶,此刻正处于勋贵系的兵锋下。
撕破了脸皮,南方的钱粮就再也过不来啦!”
乐向松平静的分析道。
眉宇间的那丝羡慕,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身处乱世之中,方知武力的重要性。
论起政治手腕,大部分勋贵都不合格,可架不住人家手中有兵。
许多时候明明有机会,可以在政治上击垮勋贵系,到了最后关头文官集团还是被迫放弃。
朝堂上击溃勋贵系不难,难的是把勋贵系踢出局后,该怎么去善后。
抛开地方上的军队不提,光京师的武装力量,都令他们投鼠忌器。
一旦逼急了,谁也无法保证,那帮勋贵会不会掀桌子。
文官集团忌惮勋贵手中的军队,辽东镇同样忌惮。
哪怕勋贵系最近两三年,有加速衰落的迹象,但人家依旧掌握着大虞朝最强的武装力量。
实力就是最好的资本,哪怕局势如此不利,依旧拥有和施家谈条件的本钱。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辽东兵进城之后,也只会打着永宁帝的旗号挑文官大员立威。
至于城中的勋贵世家,那是辽东镇和勋贵系将领谈判的筹码,轻易动不得。
“这可由不得他们!”
“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让辽东镇和勋贵系斗起来。
这两帮人一旦勾结在一起,到时候武夫当国,哪有我等的立足之地!”
费心远面目狰狞的说道。
大虞朝的蛋糕,本来就在逐年缩小,他们这帮既得利益者都不够分。
前些年的白莲教之乱,让坐在边缘的勋贵系抢到了主位,分走了一大块的蛋糕,导致清流党损失惨重。
倘若再多一个辽东镇,他们就不用玩了。
“费兄说的不错,确实该行动了。
在京师地界,我们的实力虽然不及勋贵集团,但还是能出一份力。
先把这群武夫放进来,趁着他们还没来得及和勋贵系达成协议,正好挑拨他们互相厮杀。
施靖风一心想当曹操,我们偏要让他做董卓!”
吕凌风杀气腾腾的说道。
原本想当大虞朝的忠臣,怎奈他还没活够,舍不得这么早就死。
同反贼硬碰不行,那就玩儿曲线救国。
能不能挽救大虞朝不知道,反正得有一个能拿出手的说辞,为投降进行政治背书。
万一未来辽东镇凉了,这些政治背书,就是他们的生路。
……
时光飞逝,一晃就过去了十天。
京中局势变得越发复杂起来,缺粮成为压垮从城中百姓的最后稻草。
为了生存下去,偷盗劫掠等违法犯罪,就没有停过。
负责维护京中治安的顺天府、五城兵马司,一个个都在敷衍度日,差役们根本无心办公。
在城市的角落里,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
“菜人”这种史书都不敢深入描绘的买卖,在黑市上频繁出现,朝廷都打击不过来。
人性的丑恶,不断在城中上演。
叛军围而不攻,让守城官兵饱受煎熬,士气是一降再降。
镇远侯府。
送走了前来拜访的宾客,李森就暗自发愁。
树大招风效应,再一次体现出来。
城中的亲朋故旧,都流露出城破之后,同他们一起突围的意思。
没有办法,李森只能装傻敷衍着,一家也不敢应承。
人多势众,绝不是突围的时候用。
带着一堆拖累,估摸着刚出京师,就被叛军给堵住了。
大家选择在此时过来抱团,绝不是单纯为了逃命,更多的还是为一家老小上一份保险。
跟着李家人一起走,那就相当于一个团体。
有汉水侯在外面震慑着,能够令施家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对他们下黑手。
至于核心族人,多半会秘密送走,免得落入叛军之手。
“大哥,一直这么敷衍着,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李来忍不住抱怨道。
各家的盘算,他们都知道的。
架不住大家关系密切,没法明着拒绝。
有这么多人盯着侯府,估摸着他们一行动,人家立即就会拖家带口的跟来。
“先糊弄着!
不是亲戚,就是世交,还能怎么着。
等到突围之后,恐怕今生都难有再见之日!”
李森叹息一声说道。
撤离之事,乃是李氏宗族最高机密,知情者不足十人。
连自家人都瞒着,更不可能告诉外人。
京中大半的族人,都要沦为弃子,谁顾得上外人啊!
单纯留在京师风险不算太大,问题是镇远侯府这次站在了辽东镇的对立面。
谁也无法保证敌人被激怒之后,不会大开杀戒。
“大哥,没有那么严重。
各家都有家丁,真要是京师被攻破,肯定会安排后路。
哪怕做好了殉国的准备,也得给家族留下血脉。”
李隆沉声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