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送瘟神
第五百零七章 、送瘟神 (第1/2页)鞑靼王庭。
“大单于,辽东军大举南下,捣毁辽东防线的最佳时机来了。
族中的勇士们都准备好了,就等着您一声令下!”
阿鲁坦万户兴致勃勃的请战道。
同大虞朝火拼了这么多年,一直都没能把敌人打趴下,辽东防线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
最近的南下路线,被辽东镇这颗钉子挡住了,以至于每次南侵都要绕路。
很多时候明明劫掠了大量的战利品,却因为路途遥远,不得不舍弃其中一部分。
“阿鲁坦,你太过着急了。
什么时候南下,大单于自有计较。
辽东镇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南下夺取了大虞京师,南边的虞朝人正在组织勤王大军讨伐。
有机会坐视虞朝人自相残杀,我们干嘛要这么早介入?”
尼赤勒格万户当即反对道。
在他看来,撕破辽东防线随时都可以,犯不着在虞朝人内斗的时候出手。
现在这个时间点,就算南下劫掠,也别想获得多少收益。
仓促介入虞朝内乱,除了能消耗鞑靼王国的国力外,没有任何好处。
“尼赤勒格说的不错,有机会坐山观虎斗,我们犯不着上去拉仇恨。
没有外力威胁,虞朝人才能放心大胆的自相残杀。
一旦我们出兵,无论是辽东镇,还是南边的勤王大军都不敢放开手脚战斗。
与其向辽东防线出手,不如先解决掉大虞朝部署在宣府、大同一线的官军。
上一次鬼方联军在草原上设伏,看似重创了敌军,实际上却是两败俱伤。
不趁着敌人钱粮匮乏,把他们给解决掉,一旦恢复过来,那就后患无穷!”
额尔德顺势提议道。
上一次伏击大虞边军,他们可是费了不少功夫,怎奈队友不给力。
好几次明明包围了敌军,最后还是被人家杀出重围。
仅仅只是突围也就罢了,局部战场上还遭到了反杀。
昔日那个强大的蒙元帝国,早就成了历史,现在的鬼方部落只是一群墨守成规的老顽固。
明明进入了火器时代,还死抱着骑射的看家本领不放。
纵使偶尔缴获了一些火器,在战术运用上,还是当弓箭一样。
在占据兵力优势的情况下,不慢慢拖延时间打消耗战,还傻乎乎冲上去和虞军决战。
敌军甲胄在身,他们却是一身白衣。
往往一场大战下来,就算能够获胜,自身的损失也会超过敌军。
作为盟友,鞑靼王国自然不会提醒他们。
不光没有提醒,反而不断吹嘘鬼方人的勇武,鼓动他们和虞军正面决战。
好多时候鬼方高层明明不想硬碰,也被盟友架了起来,不得不和虞军决战。
靠着灵活的外交手段,不光重创了虞军,还消耗了鬼方各部。
连续赢了两次,心里高兴的不行,嘴上依旧在替盟友惋惜。
“额尔德说的不错,确实不能让虞朝边军恢复。
现在李牧那王八犊子在南边起兵勤王,他们这些旧部收到消息,很有可能南下投靠。
我们必须赶在他们离开前,先一步发动大战,把这些边军全部留下!”
呼格吉勒当即拍板道。
一系列的大战证明,大虞朝腐朽的只是官僚体系,边军还是有战斗力的。
以往的时候没有行动,那是大虞秩序尚未崩溃,边军要遵守规矩。
现在辽东镇占据京师,约束边军的朝廷法度,也丧失了作用。
原本一天只能吃糠咽菜,勉强度日的边军,最近的日子突然好了起来,就是最好的证明。
部队缺粮了,就冒充叛军,跑去士绅大族门口打秋风。
北方再怎么大旱,破产的也只是普通百姓,豪门大户的日子依旧奢靡。
当下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晋商集团。
这帮发国难财的家伙,一个个都肥的流油,很自然被边军给盯上了。
再多的看家护院,也不是正规军的对手。
要么乖乖掏保护费,要么人家自己动手取。
不光边军收他们的保护费,合作伙伴辽东军,也在勒索他们。
为了生存下去,晋商们第一时间选择向主子求援。
可惜因为商路中断,晋商能够为鞑靼王国提供的物资数量大幅度减少,连带着他们的地位也急剧下滑。
一封封求援信到了鞑靼高层手中,直接当成了厕纸。
鞑靼高层在做决策的时候,各方面因素都考虑到了,唯独没人提晋商的悲惨遭遇。
以往立下的功劳,在利益面前,完全不值一提。
……
清晨,太阳光刚撒向大地,码头上就聚集了大量的官员。
六部尚书亲自带队,南京城中的大小官员,没有一个敢缺席的。
明知道汉水侯的船队不可能这么快过来,一大早就把大家叫过来,内心深处众人也没少埋怨。
不过领头的几位尚书心里也是有苦难言,都一大把年纪的人了,谁想折腾自个儿呀!
可有些事情,不在于事情本身,而是事件背后代表的立场。
从一开始他们就打定主意,把李牧高高捧起来,塑造成大虞朝的大忠臣。
利用道德光环约束,确保他不会成为施靖风第二。
这种阳谋玩法,不能光靠嘴上说,还要身体力行。
众望所归是第一步,也是必须迈出的一步。
百官无条件信任,连六部尚书都甘愿屈居其下。
在这种背景下,李牧若是后面造了大虞朝的反,那就成了王莽第二。
别说天下人有想法,就连麾下的小弟,也会忍不住多想。
毕竟,一个政权如果建立之初,根子上就缺乏忠义,又如何能够指望底下人忠心。
王莽就是最好的例子,在篡汉之前,简直就是道德无暇的圣人。
可迈出篡位那一步之后,原本众望所归的局面,就迅速发生质变。
如果不进行后续的一系列改革,政权也能够勉强维系,但得国不正的政权国运肯定不会长久。
在无力阻止李牧篡权的背景下,他们这些大虞旧臣能够做的,也就这么多。
“诸位大人,不如先去茶楼歇息一番,等侯爷的船队抵达,我们立即派人通知大家过来。”
提运使一脸忐忑的提议道。
作为主观码头航运的官员,何曾见过这种大场面啊!
如果不是知道来的人是汉水侯,还以为是皇帝南巡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