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定国府亲卫军
第25章 定国府亲卫军 (第2/2页)白姨娘看出她的担忧,笑着说道:“姑娘还是和老爷学了太多门第之见了。我看这定国府内,姑娘们都是天性不羁,全凭本心做事,互道姊妹,哪有那么多事了。”
林黛玉微微颔首,认可道:“的确,这当是爹爹的错了。”
……
皇城,太和殿,
昨晚城内罕见的动起刀兵,已是搅起了满城风雨,久未设早朝的隆祐帝,罕见的召集群臣觐见。
龙椅上,百官不知冕旒之后隆祐帝的脸色,只听得帘后时不时便传来微弱的咳声。
尤其再开口,也不如参加岳凌婚宴时那般中气十足,便能断定如今传闻的隆祐帝身体抱恙,或许不是谣传。
隆祐帝也不再遮掩,随岁月灼伤,身体渐渐老迈的事实,在群臣山呼万岁之后,开口先道:“诸位爱卿皆知,朕……近来身体违和,精力难继。今日,便由大皇子刘安代为主持朝会,内阁辅之,朕听政。”
话音方落,朝堂上立即响起细微的抽气声和低语。
大皇子刘安则是更为意外,愣了片刻后,才收拢了目光,上前一步躬身道:“儿臣领旨。”
声音中,若有若无的夹杂着一分激动,但迅速被他掩盖,维持住面上的平静。
“还请父皇保重龙体。”
隆祐帝微微颔首,“台前来,赐座。”
夏守忠从内廷后搬来檀木椅,置于御案之下,刘安则转向了百官,清了清嗓子,努力端出一副储君的模样,道:“今日朝议,请诸公奏陈朝事。”
六部配合着上道道奏折,议论起近来羁押的朝事,朝会进行的十分顺利。
刘安眉角也隐出几分笑意,享受着似储君一般处置朝政,初次品尝到了权利的滋味。
直到朝会接近尾声,也未有人难为大皇子刘安,提些作难之事,眼看着朝会要圆满结束,帘后的隆祐帝终于开口,道:“再议边关政事。”
刘安神色一凛,绷紧了身子,忙道:“近来女真部频频异动,边关告急。先忠顺亲王,南安郡王联名保荐二弟刘毅领兵出征,父皇已然准奏!”
语气顿了顿,刘安目光转向户部,兵部,工部的大臣,语气严厉,不容置疑的说道:兵部即刻厘清山东、江苏驻军并京城调拨之三个团营兵册,报予本宫!户部筹措粮草军需,务必充足、及时!工部核查武备、火器,确保兵甲精良!各部需通力配合,不得有误!二弟……此去肩负社稷安危,万望旗开得胜!”
二皇子似是忍了许久,眼中转过一抹阴鸷,上前领命道:“臣弟领命。”
其余官员也尽皆拱手沉声,“臣等领命。”
大皇子坐镇后勤,二皇子领兵出征,兄友弟恭,恰到好处,朝堂气氛缓和下来,陷入沉默。
而隆祐帝略含虚弱的嗓音再一次响起,自身还拨开垂帘,道:“昨夜,京城之内,竟有狂徒档案行刺朝中重臣!尔等,竟然无人参报?”
百官闻声身体微颤,尽皆噤声。
大皇子不开口,他们也不敢妄议,更没料到隆祐帝会如此不满,特意指出大作文章。
刘安也察觉到自己的失策,赶忙起身回头再拜,恳切道:“父皇,此事是儿臣疏漏,这便厘清此事。”
隆祐帝挥挥手道:“朕自理之。”
刘安抿了抿嘴,心中颇不是滋味,但也只得退下石阶,惹得二皇子刘毅,余光瞥来暗暗嗤笑。
“狂徒刺杀国公,此乃本朝从未有过之事!”隆祐帝的声音陡然升高几分,“你们怎会不知,定国公如今在朝中操持着新政要事,此必是阻碍新政的反贼,蓄意已久!”
隆祐帝目光不减当年,锐利的宛若实质,扫过殿内群臣,尤其是头前的几位宗亲,勋贵,内阁大臣身上。
曾对新政颇有微词的官员,此时身上似是都承受了莫大的压力,不敢抬头。
“朗朗乾坤!天子脚下!竟动豢养死士,刀兵相见!此等行径,与谋逆何异?!”隆祐帝剧烈地咳嗽起来,喘息片刻,一字一句,斩钉截铁:“这绝不只是刺杀定国公一人!这是在公然挑衅朝廷权威!是在挖我大昌的根基!是想要至朕于死地!”
“朕决不许这等事宛若浮萍,随水逐波,不深究其责!”
“着令!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会同定国公岳凌,彻查此案!不论牵涉何人,查清其主使、党羽、动机!务必将此等魑魅魍魉,连根掘起!凡涉案者,严惩不贷!”
宣泄了胸中怒气,隆祐帝的语气才稍稍放缓,但平静的话语,却更为惊人。
“昨晚,若非定国公武艺高超,能力擒敌寇,定然已是遭遇不测。然人总有失足之时,定国公身负社稷之重,新政之要,若还需分心防备宵小,实是朕不通情,矣使他劳乏身心。”
“今,朕特敕定国公招揽亲卫,员额八百,护院随行。并准取一应武备,工部核销。”
此言一出,原本平静宛若死水的朝堂,似是落下了巨石,掀起万丈波涛。
“八百?”
“八百,乃是宗亲王爷护军规制,这恩典也太过破格了。”
无数道目光瞬间聚焦在岳凌身上,艳羡,忌惮,更有深深的疑虑和恐惧。
柴朴和水溶不约而同的相视一眼,再转向岳凌,眼睑不由的微颤。
岳凌带着八百亲兵是什么水准?
这可是有战绩可查的,八百亲兵他可是连宣德门都攻下,将皇城肃清一空,推隆祐帝登上皇位啊。
皇子们脸上也是震惊的无以复加,向岳凌也只得垂头作揖,照做学生之礼。
朝堂是掀起了轩然大波,出奇的是,无人再来直言“于理不合”了。
岳凌适时上前,躬身拱手,道:“臣,岳凌,谢陛下隆恩。臣定不忘使命,保新政无虞!”
隆祐帝抬手虚扶。
夏守忠尖声宣道:“退……朝……”
山呼海啸之中,隆祐帝退出太和殿,留下心思各异的文武百官。
岳凌则成为了所有人所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