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暮汉昭唐 > 第九十二章仲氏兴,疑兵策

第九十二章仲氏兴,疑兵策

第九十二章仲氏兴,疑兵策 (第1/2页)

建兴元年,公元196年,秋。
  
  “孙坚用兵可比吴汉,先斩赵韪,兵破江州,复三巴郡县。率兵西进,得沈弥、娄发、甘宁三将归顺,于广汉大破庞羲。今兵马逼近涪县,蜀人莫能挡,不日或能下蜀尔。”
  
  袁术于堂中踱步,欣喜而笑,说道。
  
  阎象捋须而露忧色,说道:“孙坚势如破竹,兵锋将指蜀郡,是为可喜之事。然明公莫忘自率兵入蜀以来,孙坚便重用孙氏族人。而今孙坚遣长子孙策为将,分兵别讨犍为,降服蜀将严颜,名声渐是显赫。”
  
  “父子二人皆有军功,及若下蜀,恐巴蜀之人仅知孙氏,而不识明公尔!”
  
  袁术踱步而思,心中则是被阎象说动。孙坚率兵入蜀兵马两万,其中万人归孙氏所统,另外半数为荆州水师。眼下随着孙坚在巴蜀招兵买马,以及降服大量蜀兵,孙坚在军中的影响恐已是超越袁氏。
  
  停下脚步,袁术问道:“孙坚领兵西征,今或冒然更替大将,恐于兵事不利。我今欲限制孙坚,不知卿有何见解?”
  
  阎象考虑少许,说道:“孙坚令孙静为巴东太守,侄子为巴郡太守,又表子孙策为犍为太守。故明公如欲束缚孙坚,当先行遣官吏为广汉、蜀、巴西三郡太守,断不能让孙氏子弟皆为益州郡守。”
  
  “有理!”
  
  袁术点了点头,说道:“今选三人出任郡太守,并遣督军监视孙坚,以为制衡之用。及待巴蜀归附,便能表孙坚为兖州牧,让他率兵北伐!”
  
  阎象提醒说道:“经豫州之事,孙坚心中恐有不满。今复行豫州之事,恐会令孙坚生怨。故明公欲大用孙坚,还需以官爵重赏之。”
  
  袁术笑了笑,说道:“汉室衰微,袁氏将兴。孙坚献祥瑞于宛城,而孤岂会薄待孙坚,当拜孙坚为大将,并与之成姻亲之交。”
  
  之前袁术颇忌惮孙坚,而今随着孙坚献玉玺,并支持他称帝,袁术对孙坚渐渐改观。考虑孙坚兵略出众,自己需用孙坚打天下,袁术打算给予孙氏上政治优待,如与孙策联姻,或是说拜孙坚为大将军。
  
  阎象心有忧虑,劝道:“明公,昔周自后稷至文王,积德累功数甲子,三分天下有其二,犹服事殷。明公族望昌盛,却深受汉恩,今汉室虽微,未若殷纣之暴。公据天下之其一,未若有周氏之盛。故明公欲代汉室,望能慎行。”
  
  阎象虽说为袁术心腹,但他对袁术称帝一直抱有怀疑,不是说他得不到政治利益,而是汉室四百年的影响深远。尤其汉室四百年的日子里,眼前虽说衰败了,但其巅峰时期,足以让不少人自豪。
  
  为何说因汉朝的巅峰时期会让人自豪,或是说让后世人难忘汉朝,本质在于汉朝所带来的辉煌太过耀眼。
  
  王朝的强盛或许不能让贫民富裕,但却能让众人塑造出荣誉感,继而影响个人的政治偏好。如刘秀能早早称帝,并赢得众人投降,除了与他身上的汉室之后的标签外,便是他能不断打胜仗。
  
  粟将军有番话或能解释这一现象,打胜仗是解决思想问题的最好方法。当一个政权受到质疑,最好手段就是赢,用赢来解决思想问题。
  
  故以此来看袁术称帝问题,袁术登基称帝,为何难以得到众人一致性认同,无非是袁术未能取得令人信服的成绩,无法给人带去信心,继而质疑袁术称帝的合法性。尤其两汉耀眼的成绩摆在那,差别之下自然无法比较。
  
  见阎象拒绝他称帝,袁术脸色由是不快,说道:“汉室虽无商纣之暴,然其岁数已尽。君不闻‘代汉者,当涂高也’之语?”
  
  见袁术称帝之心坚定,阎象心中暗叹口气,深感袁术称帝的决策太草率。
  
  “明公如欲称帝,当提防汉室旧臣!”阎象闷声说道。
  
  “嗯!”
  
  袁术应声颔首,谓左右说道:“今岁能进九锡乎?”
  
  蔡瑁顿时领悟,谄媚说道:“明公,以瑁之见,今岁或能作禅文!”
  
  “恐太着急了!”袁术有所意动,故作犹豫说道。
  
  邓察恭维说道:“以公之声威,如能至朝,纵无九锡,亦能登基继位。”
  
  “不妥!”
  
  袁术性情虽说桀骜,但却颇重礼节,摇头说道:“今天子在上,不进九锡,不授王爵,恐与礼不符。”
  
  说着,袁术看向蒯越,问道:“不知卿有何高见?”
  
  蒯越虽不想掺合袁术称帝之事,但见袁术询问,不得不说道:“禀明公,不如待孙坚平益州,令他献祥瑞,而后明公再进帝位,或能令人心服。而今关键之事,需试探朝廷诸卿意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