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美髯公
第三百一十一章美髯公 (第1/2页)天下虽未一统,但张虞却已将身心投入到国家治理中。如运河贯通、释奴运动、赋税实验、官营蜀锦等一系列治理诏令从张虞手下签发,交由计司、尚书台施行,再安排到州郡。
汉地治理得热火朝天,胡地同样受到张虞的重视。
之前卫觊希望能迁北疆降胡入大小榆谷,屏蔽生羌作乱。而经阎柔的安排,联络到乌桓、鲜卑各部首领,以许诺牧场为由,迁徙四千落至大小榆谷。
正常来说没有人想背井离乡,但胡人之所以愿意迁徙,主要是因为胡人继承方式比较特殊,其以幼子守灶为继承传统,留幼子守家,长子分家闯荡。
因此阎柔游说膝下有长子的诸部,以许诺牧场为由,说服了众多胡部份家。毕竟对胡人而言,虽说幼子守灶,但不代表他们不会留家产给自己长子。
故在阎柔的安排下,北疆乌桓、鲜卑二胡共迁四千余落入大小榆谷,并接受了北院的册封,听候西海都尉的军事领导。
西海都尉人选,经张虞许久考虑,最终选择早年追随他的步禄狐突利。而考虑到步禄狐突利的资历与官爵,又将西海都尉抬升至西海将军,将护羌校尉并入西海将军中,让其督理陇上羌人。
“四千余落三万多口,今分立十三城可行!”
张虞合起奏疏,说道:“西海将军治所设于护羌城,与临羌、绥戎二城成犄角之势,监护西北生羌。今陇右中羌、氐习汉法者众多,你今上任护羌城后,可多多招抚熟羌,将其拢聚于城,授田耕作,以便后续教化。”
“西海出盐,今独授于卿治理,所得盐利为将军府自行度支。古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昔赵充国、邓训治羌有奇功,望卿勉之!”
西海周围太多羌人,让计司遣人至西海产盐不现实,因此为了给予西海将军更多职权,不如准许他自用,以便更好钳制高原上的生羌。
至于筑城的话,则是希望迁胡能够在城中长久生活,形成定居的习惯,且城池有威慑生羌作用,便于西海将军治理与驻兵。
步禄狐突利跪地而拜,说道:“羌人卑贱,不受汉胡所信,故仆上任当友爱羌、氐,清扫作乱羌、氐,虽不敢言为陛下开疆拓土,但却敢言为陛下安大小榆谷!”
“善!”
汉人有鄙视链,胡人中也有鄙视链。北疆胡人称羌人习惯称以‘小羌’‘黠羌’等词。在五胡乱华时期,羌人不在五胡之中,饱受五胡的歧视。今步禄狐突利晓得其中问题,知道想让西北诸胡和平,友爱生羌是为必须之事。
出于对西北羌人的担忧,张虞叮嘱了步禄狐突利不少,直至侍从上报关羽、张飞二人在外求见,方才放步禄狐突利离开。
少许,在张虞召见下,关羽、张飞二人趋步入殿进谏。
见到熟人,张虞没有摆谱,而是态度和善寒暄道:“昔伐关中,多赖玄德与二位将军相助,时破阵斩将之风采,朕至今莫能忘!”
关羽微微作揖,说道:“陛下匡扶天下,扶危济困,令某兄弟三人仰慕多时。今穷途末路,羽多谢陛下收容。”
“云长客气!”
张虞让二人入座,笑道:“君与翼德武艺绝伦,有万人敌之勇,朕欣赏多时。今危难来投,朕非昏庸之人,岂会拒绝二卿投效!”
“惭愧!”
关羽致歉道:“昔与兄长伐江陵,结怨于中国。丧家之时,本欲投效陛下,又恐陛下芥蒂,遂不敢往。而今知陛下大度,恕羽狭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