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14章 进逼孙登

第14章 进逼孙登

第14章 进逼孙登 (第1/2页)

十一月十五日,蜀汉皇帝刘禅带领着五万大军兵临西陵城下。
  
  按照此前诸葛亮的分兵方略,从永安到秭归、再到西陵的沿岸数百里皆分兵戍守,兵力多达万人。诸葛亮本人在西陵自领四万人。
  
  经过西陵抵挡魏军侵攻的战事之后,纵然大部分损耗都是由吴军进行承担,蜀汉军队也难免折损了五千人左右。
  
  而刘禅从白水来到永安,也并非自己空手而来,带来的万人中除了五千禁军之外,还有吴懿、王平二将处抽调的五千兵士,其中甚至还有二将选派的千余精锐。
  
  这也明白无误的昭示了吴懿、王平二人对刘禅的无条件拥护和支持。
  
  当然,若从杨仪、魏延、费祎等丞相亲信的角度来看,此事是稍微带着几分怪异之感的。
  
  原本毫无存在感的皇帝,来到军队中七、八个月,就能独立领兵移镇、且从边军重将的军队中抽调出精锐人手。
  
  偏偏此事还极为正常。将军听皇帝的号令,听从调兵诏书,岂不顺理成章?更别说吴懿乃是刘氏外戚、王平也是由刘备简拔的旧将。
  
  只是大家对丞相的边缘化和皇帝的存在感不太适应罢了。
  
  诸葛亮显然也不适应,但他从内心对此事是乐见其成的。陛下乃是先帝骨血,有了自己的大略方针,欲要乾纲独断、执掌朝政,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诸葛亮身为人臣应当支持才对。
  
  更何况,此番取吴倒也不是当年先帝征讨吴国、与陆伯言作战时的紧张局势一般。
  
  诸葛亮本人就在军中,若是出现了什么意外情况,他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应对。
  
  汉家天子征讨不臣,总是有道理可说的。
  
  刘禅与诸葛亮等人议事、确认了要收复西陵、吞并吴军的方略后,一直到正式从秭归移兵向东,中间隔了将近二十日的时间。
  
  而这二十日内,吴国承诺移交给蜀汉的六万民夫已经尽数向西通过永安、进入了巴东郡中,由当地的郡县官员进行接手。吴国余下的三万多民夫除了在西陵处留下一万外,其余都分散到了建平、西陵两郡各地。
  
  当然,并不是孙登执意要将迁移民夫的事情办得如此之快,而是西陵处的粮草实在短缺。
  
  此前由于诸葛亮将西陵明文归还吴国,蜀汉军队也是当之无愧的客军,既来助战,当然要吃吴国的军粮了。诸葛亮撤军之后,本部的军粮也一并用船只带走,只按约定的数量给孙登留下一部份,也就是足够两万人食用两月的军粮。
  
  把人速速赶走就成了孙登唯一的选择,他总没办法寻魏国去要粮食。
  
  故而到了蜀汉军队兵临西陵的这个时间点上,西陵峡口以西分布的诸葛瑾部三千吴军、以及两万余民夫,全部都在蜀汉军队的掌控之下。
  
  孙登的基本盘只剩下两万军队与一万民夫了。而偏偏西陵的防御计划是由诸葛亮临走前一手操持设计的,在诸葛亮的指挥下,蜀军轻易就将峡口水军大营、故城洲、西陵城、南侧长围的两处坞堡、以及更南端虎牙山处的堡垒分割开,使之彼此断了联系。
  
  犹如庖丁解牛一般。
  
  蜀军去而复来,面对这种情况,西陵城中的孙登只觉惶恐不安,在蜀军抵达西陵峡口水军大营之前就派了使者前去问询,却始终未能见到诸葛亮。而随着接下来的半日内,蜀军包围各处吴军据点,孙登又派了两批使者出城问询,蜀军依旧不见。
  
  直到西陵城左近的军事部署基本完成,诸葛亮才准了吴国使者、侍中潘翥前来觐见刘禅。
  
  潘翥已经惶恐到不知所措了。
  
  无论是他,还是孙登、孟宗等人,都将诸葛亮视为蜀汉实际上的掌权之人,而刘禅只不过是居于深宫、不施政令的‘傀儡’皇帝罢了。但眼下诸葛亮让他去见刘禅……
  
  “外臣潘翥拜见陛下。”潘翥恭敬行礼。
  
  刘禅身着皇帝常服,站姿端庄,一派儒雅温润之感,点头应下了潘翥的行礼,举止十分得体:“潘卿,朕昔日在成都就听过你的名字。你父潘承明为孙氏尽忠,你亦是忠臣之后。朕素来敬重忠贞之臣,来人,赐座。”
  
  潘翥正色答道:“谢陛下赐座,但外臣不敢坐。我家陛下命外臣来见陛下,是想问一问为何汉兵去而复来?未与大吴通气,就纵兵围城,却是何故?如何不顾吴、汉两国盟好多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