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常瑞元:你不是知道错了,你是知道自己要死了!(求订阅)
第611章 常瑞元:你不是知道错了,你是知道自己要死了!(求订阅) (第2/2页)这个血淋淋的教训给他敲响了一辈子的警钟。
更何况他的第十二军内部成分复杂,其中更是存在着大量的与共产党关系密切的官兵。
他摸不清楚云飞这位看似与延安方面“关系良好”、实则又是委员长心腹的年轻总顾问其真实的政治态度。
所以他选择了最稳妥也最“安全”的方式,那就是躲。
楚云飞没有点破也没有为难那位副官,只是平静地留下了带来的慰问品,然后便转身乘车离去。
车上,赵鹏程颇为不解:“钧座,第二次来了都没见到他人,是不是躲着咱们呢?”
“嗯。”
楚云飞微微点头,接着道:“根据毛人凤此前给我们的消息,孙桐宣的部队之中除了机要室主任疑似为红党人之外,还有不少的随军记者也是红党,这些人以记者的身份为掩护,自认为很高明,殊不知一举一动均在军统的监视之下。”
“这帮军统的人简直比狗鼻子都灵,抢中统的活干不说,还真让他们查出了点东西。”
“这件事情,六个月前岳烛远(一战区军统负责人)就已经告知了我,只是一直没有时间腾出手来处理这件事情。”
“那咱们?”赵鹏程趁势问道。
楚云飞摸了摸下巴,而后缓缓出声:“实际上我也没搞明白孙桐宣的真实意图,所以我打算和他谈谈之后再考虑其他的。”
……
当楚云飞的车队消失在远处的尘土中时。
指挥部里孙桐宣才从里间的帐篷里走了出来,他的脸上写满了复杂和纠结。
“孙老总。”
那位心腹副官看着他,终于忍不住开口劝道:“您这么一直躲着也不是个办法啊,楚总顾问现在他又来了第二次。
俗话说事不过三,万一他真的来了第三次还是没能见到您。
那到时候惹恼了他,咱们的日子恐怕就不好过了。”
孙桐宣闻言长长地叹了口气。
他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
他不是诸葛亮,楚云飞也不是刘备。
如果楚云飞真的愿意为了拉拢他而上演一出“三顾茅庐”的戏码,那他孙桐宣该如何自处?
“如果他楚云飞真的能够做到礼贤下士,三顾茅庐,我这条命就交到他手上又如何呢?”
话虽然是这么说。
可孙桐宣在思考这个问题上面,可谓是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
没过几天。
就在孙桐宣还在为如何抉择而苦恼不已时。
楚云飞真的来了第三次。
这一次他不仅仅是自己来的。
他的身边还跟着两个让孙桐宣再也无法“躲避”的人物。
那就是中共方面此前打过交道的、洛阳办事处的刘鸿文同志。
以及前不久刚和他见过面的延安方面派遣而来的工作代表钟志成。
钟志成也算是楚云飞的老熟人了,自37年开始,他们已经打过了十数次的交道。
至于刘鸿文则是孙桐宣的老熟人。
当年洛阳办事处为了筹集新四军第六支队过冬的棉服费与孙桐宣打过交道。
孙桐宣更是捐款了足足的五千块。
双方虽然立场不同,却在那次的接触中建立起了一种微妙的、基于共同抗日目标的信任。
更何况。
在抗战爆发之前,孙桐宣就和共产党人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
这一点楚云飞也是清楚。
毕竟,能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国军将领数量并不算多。
当孙桐宣从副官的口中得知这三个人联袂而来的消息时。
他知道自己已经再也没有任何可以躲避的理由了。
楚云飞这是把所有的牌都摊在了桌面上,他用这种方式清晰地向自己传递了一个信号:我知道你的顾虑,也知道你的人在哪里。
当孙桐宣走出指挥部,第一次主动迎向楚云飞时。
他看到的是一张年轻、沉稳,且带着真诚笑意的脸。
仿佛之前两次的“避而不见”,从未发生过。
“孙总司令。”
楚云飞率先伸出手:“云飞,也算是三顾茅庐终得一见啊。”
一句半开玩笑的话,瞬间就化解了现场那略显尴尬的气氛。
孙桐宣敬礼之后,上前握住那只有力的大手。
脸上也露出了苦涩而又释然的笑容:“楚长官,言重了”
没有过多的寒暄。
四人,一同走进了那顶简陋的指挥帐篷。
一场关乎孙桐宣所部乃至整个华北国共关系未来走向的密谈,就此展开。
谈话的内容,楚云飞早已在心中,打好了腹稿。
他开诚布公,没有丝毫的隐瞒和试探。
首先楚云飞肯定了孙桐宣所部在抗战中的功绩。
然后,也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其目前存在的,军纪涣散、装备落后、派系林立等诸多问题。
最后,楚云飞将那份早已经为他们量身定做的整编计划和盘托出。
“孙长官。”
楚云飞看着他,语气诚恳:“鉴于贵军目前之现状,也为了最大限度地,保存这支抗日有生力量。”
“我建议,贵军全盘接受‘乙种作战部队’的整编计划。”
“减少重武器的配比规模,强化轻武器火力和机动能力。”
“然后。”
他顿了顿,说出了最关键的安排,“为了保护您,也为了让弟兄们,能有一个安稳的整训环境。
华北联合指挥部将把贵军调往晋西北的综合训练中心,进行为期半年的封闭式整理训练。”
“在此期间。”
楚云飞的眼中,闪过了一丝不容置疑的决断:“我们将为贵军,进行全面的装备换装,统一后勤补给,并且,由我们华北联合指挥部,先行垫付,一次性,清偿军政部此前拖欠贵军的所有军饷,共计四十八万六千柒佰元整。”
山城方面,拖了又拖,赖了又赖,而楚云飞说给就给!
孙桐宣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那双清澈而坚定的眼睛,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任何可以拒绝的理由了。
华北方面给他的不仅仅是钱、装备,更是尊重和希望。
孙桐宣猛地站起身,再次向着楚云飞,郑重地,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楚总顾问!”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往后我们第十二军,任凭驱使,绝无二心,为祖国,为民族,为百姓贡献出我们所有的力量,尽我们应尽的责任!”
……
第十二军换防工作。
预料之中进行的非常顺利。
当那四十八万的国币发到每一个官兵手中时。
整个军营都沸腾了。
士兵们的士气旺盛到了极点,对于开赴晋西北进行整训的命令,更是没有丝毫的抵触。
反而充满了期待。
时隔两日,楚云飞再度返回长治联合指挥部的时候。
曹破天的一封密报,让他的心情变得沉重无比。
内容只有一个坏消息。
刘峙在面见常瑞元之后,人不见了!
就在督察处已经将他所有的贪腐罪证,全部固定,人证、物证俱在,准备正式收网之时。
这位“福将”,却如同人间蒸发一般,从山城彻底地消失了。
仿佛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军统、中统的人几乎把整个山城,都翻了个底朝天。
却连他的一根毛都没能找到。
刘峙的老婆也不知道刘峙去了哪里,甚至表现的比他们还要着急。
楚云飞看着这份电报,眉头紧紧地锁了起来。
一旁的张大云小声询问了一句:“会不会是潜逃了?”
“他这种级别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他能逃到哪里去,难不成去汪伪那边当汉奸?”
楚云飞感慨了一句:“背后恐怕有高人指点”
“您是说,委员长出手了?”
或者说,是庇护。
能让刘峙在军统、中统两大特务系统的眼皮子底下凭空消失还查不出什么线索的。
整个山城。
能做到这一点的,除了常瑞元还能有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