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家父汉武帝! > 第 85章 广言

第 85章 广言

第 85章 广言 (第1/2页)

长水校尉燕仓暗中咬牙,袖口晃荡,
  
  霍光负手,直直俯视着燕仓。
  
  单论武力,燕仓一瞬能杀霍光八回,可偏偏他连出手的勇气都没有,
  
  “你想杀我?”
  
  霍光似笑非笑问道,视线就像是在看一个顽劣的小孩。
  
  闻言,长水校尉燕仓一抖,连忙将手从袖口中拿出来,
  
  “霍相,您误会...”
  
  啪!
  
  一声脆响!
  
  霍光扬手就是一巴掌!
  
  燕仓被打懵了,捂着脸茫然无措,
  
  霍光轻飘飘吐出个字,
  
  “滚。”
  
  “是,霍相。”
  
  长水校尉燕仓捂着脸离去,又站住,小心翼翼道,
  
  “霍相...”
  
  “嗯?”
  
  霍光早就毫无防备的转身离开,把后背冲向燕仓,现在又转回来,
  
  “您有事再找我。”
  
  语气不无尊敬。
  
  “再说吧。”
  
  长水校尉燕仓更生敬畏之心。
  
  霍光其实全无后手,燕仓要是动了杀心,霍光就真死了,可霍光就是百分百确定燕仓不敢动手,
  
  燕仓此行立了大功,霍光当然可以赏他,甚至可以找霍去病、甚至找陛下去赏他,可燕仓的出身和行为,都让霍光很不满意,
  
  燕仓说好听点是随性,说难听就是无组织无纪律,如果在有能力和听话二者选择,霍光会选择后者,
  
  况且,方才燕仓的行为,是传达一个信号,
  
  邀功。
  
  我立功了,你要赏我。
  
  为上者当然是论功行赏,可要记住主次关系,是赏,不是让你要,
  
  霍光打得他不冤。
  
  自做了丞相以来,霍光更加注重规矩二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何谓规矩?就是就算人都换了一批,这个天下还是在运转,不会因为缺少了谁而发生大变化。
  
  周公的功业,甚至不差于文武二王,他定了规矩,让社稷得以运转。
  
  不是霍光自负,他自信,以后不会有比陛下还要贤明的君王,更不会有比自己还强大的丞相,甚至不会再有卫、霍二位,这是最强的一代人,
  
  故,如何让伟大得以延续?
  
  规矩。
  
  .........
  
  翌日朝会
  
  两日的休沐,给官员们休得是抓耳挠腮,恨不得快进到今日朝会,
  
  他们从没有像今日这般如此期待朝会。
  
  注资海外!
  
  谁不想投这一笔啊?!
  
  偏偏让两个狂生给搞没了!
  
  本来还寻着想揍他们一顿,却找不见人了,一个投了太上皇,一个投了张安世,但,这二人今日要再敢胡说,非要揍他们不可!
  
  刘彻本设了内朝,谈论政事从一大群官员,缩小为不固定的几人,实则就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命令独裁,
  
  试想一下,这群被刘彻赋予身份的尚书令、侍中、议朗等官员,他们存在完全依赖皇帝,那他们还敢发表和皇帝不同的意见吗?反对皇帝,就把你清出权力核心,以至于都是以讨皇上开心为主,揣测圣意,要先于政令的合理性,
  
  历史无数次证明过,搞权力小圈子,最后都是加速毁灭。
  
  兼听则明,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如明时内阁,朱元璋设置的时候,基本都是找的翰林院学士、学官,是找来帮忙写字的,没了丞相,皇帝每天要处理的政事太多,最累人的就是文书工作,这些都是随职,更何况像朱元璋这种雄猜之主,对权力的下放掂量得极其谨慎,
  
  可到了后来,就越来越不对劲,
  
  先是入阁和拜相挂钩,后来内阁又多了位次,首辅、次辅、一二三四都要排好,归了位次初期,各位置还能随意调动,如谢缙入阁名次较后,后来也能当首辅,
  
  但很快,这个规矩又变了,
  
  变成了一定要排字论辈,位次一定要钉死,首辅永远是首辅,次辅永远是次辅,其后的排名都是递进,
  
  首辅不干了,次辅变首辅,三号变次辅,一个个往前顶,新入阁的又排在最后熬资历,
  
  假设首辅被贬了,又用了,等于说出去又回来,回来后变为首辅的次辅,还要退回次辅,
  
  入阁的阁臣仍觉得不稳,又加了条规矩,
  
  不是甲科不许入阁。
  
  朱元璋找来文学代笔,和朱棣设内阁时,都看明白了一件事,这些官员不能常设,要有临时性,可发展到后面,内阁就变成常设人员了。
  
  但,最搞得还是嘉靖,他的权术在伤害规矩,
  
  内阁的意见,都是由首辅整理起来,再交给皇帝,这般,也就是说,其余阁员的意见,都要先由首辅过目。
  
  嘉靖时,费尽心机往内阁插了个人,叫张璁。
  
  张璁或许知道的人较少,他是因大礼议而得到嘉靖赏识的,
  
  朱厚照死得时候,老根一个,没儿子没直系,于是嘉靖以藩王入统,嘉靖就想把自己的亲爹亲娘搞成太上皇和太后,大明没这规矩,遭到群臣反对,这时候张璁出现了,替嘉靖冲锋陷阵,
  
  嘉靖赏识张璁,把他弄进内阁,前面说过,阁员的意见都要交给首辅过目,嘉靖想和张璁建立直接联系,于是想出了一招,赐给张璁个小银牌,有这银牌的可以不经过首辅,直接向皇帝汇报,
  
  是不是很眼熟?
  
  和清朝皇帝让百官用密折都是一个路数。
  
  那给张璁都赐银牌了,别人也得赐吧,于是又是赐出好几个。
  
  结果,内阁成狼人杀了,人人都能向皇帝私自汇报,你还不知道别人和皇帝偷摸说什么了,于是内阁也不研究政事了,就成天研究怎么互相搞,
  
  嘉靖此举和清朝密折,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官僚体制如精密的机器,是要层层管理的,现在好了,谁都能和皇帝打小报告,等于说,官僚体制的架构崩溃了,
  
  官员心也不在处理政事上了,理政哪里比得上打小报告升职快?
  
  内阁本来是个极简单的制度,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不断增加设定,以至于成为规则怪谈。
  
  不得不承认,古代皇帝和官员们寻找缝隙的能力,朱元璋找到了相权的缝隙,有因有果,后来的内阁官员又找到了制度里的缝隙,直到大明亡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