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五章 平常的一天
第七百五十五章 平常的一天 (第1/2页)“上次拍老木匠嫁接腊梅,亦舟蹲在地上拍了两个小时,腿都麻了还不肯起来,”崔姝一边用刀细细切着荠菜,刀刃起落间,荠菜的清香渐渐散开。
“我路过的时候,看见他冻得直搓手,却还盯着取景器,生怕错过老匠人缠保温膜的细节。现在年轻人能这么有耐心的,不多见了。”
沈亦舟放下手里的荠菜,拿起挂在脖子上的相机,翻出当时拍的照片。
“您看这张,老木匠的手握着接穗,阳光正好落在芽苞上,嫩黄的芽尖透着光,拍出来特别有感觉。纪录片团队的导演说,这组镜头会作为片头素材,一开场就能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肯定能吸引更多人看咱们的匠人故事。”
苏锦凑过去看,照片里老木匠手上的皱纹、芽苞上的细小绒毛都清晰可见,连阳光透过腊梅叶的光斑都恰到好处。
“拍得真好,比我上次拍的腊梅特写还好看。等会儿包完饺子,咱们把幕后花絮发在公众号上,标题就叫匠人故事幕后:镜头下的耐心与温度,再配上这张照片,肯定能让粉丝们感受到咱们的用心。”
厨房里的面粉渐渐发酵,崔姝把醒好的面团从盆里取出来,放在撒了薄粉的案板上,手掌轻轻按压,感受着面团的弹性。
“面醒得正好,不软不硬,”她满意地说,拿起擀面杖,双手推动着擀出第一张面皮,圆形的面皮厚薄均匀,边缘还带着自然的纹路,“亦舟,你要不要试试擀皮?多练几次就能学会。”
沈亦舟跃跃欲试,接过擀面杖,学着崔姝的样子推动,结果擀出来的面皮有的地方厚如馒头,有的地方薄得能透光,还有的歪歪扭扭像不规则的云朵。
苏锦拿起一个边缘翘起来的面皮,忍不住笑出声:“这个像小元宝,正好包成招财饺,说不定吃了能给木槿带来好运气,让咱们的真实故事计划收到更多好稿子。”
正闹着,苏木的手机在客厅响起,屏幕上跳动着“王宏宁”的名字。
这是他的大学同学,现在在杭州做文化投资,之前“速阅”风头正劲时,曾劝过苏木“适当跟进算法模式,别太固执”,如今见木槿不仅稳住阵脚,还跟电视台达成合作,语气里满是佩服。
苏木走到廊下接起电话,清晨的风带着腊梅的淡香拂过脸颊。
听筒里传来熟悉的调侃声:“苏木,听说你把速阅那事儿稳下来了?我就知道你小子不会慌,还是这么沉得住气。之前我还担心你太坚持慢内容,会被快节奏的市场淘汰,现在看来,是我格局小了。”
“不是我稳,是大家一起扛过来的,”苏木靠在廊柱上,望着院角的腊梅树,枝头的花苞比昨天又饱满了些,嫩黄的颜色透着生机。
“老木匠拍匠人故事时说,做手艺要耐得住性子,等木头干透,等胶水凝固,等芽苞慢慢长大,咱们做内容也一样,不能被短期利益晃了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