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 大订单啊,5个旅的WZ-122坦克订单!
333 大订单啊,5个旅的WZ-122坦克订单! (第1/2页)“校长,我觉得现在工作挺好的,能不能不去校企办?”
对于张鸣秋亲自找上门,说调自己去校企办,袁振越是拒绝的。
他在后勤系统干得很好。
至少,不用担心谢威那老银币随时都把自己给坑了。
“不能。谢威要求的。把工作交接一下,明天去找他报道。”
“……”
袁振越的脸瞬间变成苦瓜,自己都躲着谢威了这么久,他各种工作多是兢兢业业地完成,就为了避免跟谢威接触。
没想到,还是被谢威想起来了。
“学校目前虽然掌握着庞大的经费,学校建设跟科研投入会越来越大,建设需要的经费也在增加……未来,校企办将会是科研经费的重要来源……”
张鸣秋提醒袁振越,在校企办有着更大的前途。
此刻的袁振越,一点都不想要更好的前途。
“放心吧,谢威也不是啥坏人,只要你没有别的坏心思,他整天忙着各种事情,根本没工夫算计你。”
张校长知道袁振越的担忧来源。
主要是以前袁振越以前被人算计了太多次。
而此刻的谢威,正在向祝老总了解TW-122坦克的情况。
“这么说来,液压悬挂目前故障率太高,并不是成熟,还是需要换成机械悬挂?液力传动也容易出问题?”
听完,谢威并不失望,只是有些失落。
缺乏了十多年的技术积累,即使他依然找到祝老总提前开始研制,甚至给团队配备了更顶级的专家,在经验积累不够、配套没有跟上的情况下,技术的突破依然很缓慢。
“机械悬挂更成熟,尤其是卖出去的;传动系统可以采用液力辅助……”
祝老总开口说道。
125毫米口径的坦克炮、防御力达到620毫米均质装甲、780马力的12缸柴油发动机能让战斗全重超过38吨的坦克达到65公里每小时的最高公路速度。
已经不算差了。
尤其是配备的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跟弹道计算机,可以让坦克在行进间开炮。
“如果没有其他技术问题,就可以先组织进行小批量试生产,先生产16辆吧。”
“啊?”
祝老总满脸意外,“现在才刚开始进行测试,大量的测试都没有开始,直接生产?”
有些不负责了。
“客户催得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先生产一批样品进行大规模的试验,同时也能对种子教官进行培训。”
谢威也不想。
可从一开始,他们的坦克项目就转向了外贸。
为此,他不惜拿出了本不应该在这个时代卖出去的复合装甲:发动机动力不行,为了减轻坦克自重,只能在防护装甲等占据了太多重量的零部件上下手……谢威提出用多层不同类型高强度材料加中间蜂窝状碳纤维夹层材料来提升装甲防护力,降低重量。
原本还准备使用高强度铝合金来作为轮毂,最终因为成本等问题,不得不放弃。
哪怕他拿出了可以作为坦克轮毂使用的含稀土元素的硅铝镁合金的A356以及可锻造的高强度铝合金6061、6082配方,在经过试制后。因为锻造跟热处理工艺等问题,成本高得离谱。
最终发现还是钢制轮毂性价比高。
有些几十年后烂大街的材料跟技术,在这年头,天价!
“这样也不太符合流程啊。”
祝老总眉头拧到了一起,“现在生产交付,一旦故障率高,会对我们这款坦克以后出口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要是不按照客户需求提前交付,订单可能就这36辆了,甚至这36辆都可能会退货……”
谢威是真的无奈。
谁能想到,之前自己不过是为了多坑伊拉克人一点经费,伊拉克人也只是为了拿到固体燃料配方凑订单的36辆WZ-122坦克,现在反而被伊拉克人看成代替T-72的唯一选择?
“他们为什么这么急?难道不知道没有经过完全实验,设计缺陷不找出来,故障率会非常高。以伊拉克后勤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怕是……”
祝总不只是为了客户考虑,更为了出口。
这是一款专门为出口设计开发的坦克,还承担着自用三代坦克的技术验证。
一旦无法获得更多订单,影响不只是项目前途,连自用坦克的成本也无法降低。
“这不是咱们的问题,只要尽可能地减少故障。我们采用的模块化设计,让维修变得相对容易,对客户水平不高的后勤技术人员来说,简单故障维修,复杂故障直接换零部件或是总成……”
谢威的话,让祝总愣神了片刻:“你从一开始就竭力推动模块化设计,就是为了在后勤方面进一步赚钱?”
“没有的事!”
谢威坚决否认。
总不能说,自己是跟原本世界里的汽车四儿子店学习的吧?
维修技术没多少,做做保养,换换机油啥的就完事儿。
维修?
直接换总成,那不比维修来得快?还对维修工人要求降低,进而节省工资成本。
何乐而不为?
只不过目前国内是缺乏技术人员,谢威不得已的选择;而四儿子店的行为是工业制造水平达到了很高程度,大规模批量制造成本降低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行吧,我们尽量再把容易出故障的设计修改一下,再进行制造吧。”
祝总听完谢威的话,沉默好一阵,才神色严肃地同意谢威的要求。
“如果制造,617那边需要多久才能完成样品生产?”
祝总来自201研究所,加上现在哈工大跟617保持高度合作,知道541最终的命运谢威也没想过把订单交给尚未完全完成建设的541坦克基地。
541要生产WZ-122坦克,需要添置不少生产设备,并对现有生产线进行升级。
那根本就是浪费本来就不多的经费。
“最少需要半年。”
“问问四个月能完成生产吗?”
谢威摇头,半年太久。
不利于后续订单。
“不行,至少得半年。我们需要对目前的一些设计进行修改,修改后还得试验!”
祝老总在这事情上非常坚持,不管谢威怎么说,他都是不做任何让步。
“行吧……”
无奈之下,谢威只能作罢。
“半年?时间太长了!”
阿卜杜拉对谢威的回答非常不满意,“这只是一个连的装备,都需要这么长时间,如果我们需要装备5个旅的坦克,这得多久?”
“哦?”
谢威一脸意外,连坦克性能都没看到,就准备增加订单?
闹呢!
“当然,这需要你们交付样品后,部队进行测试,甚至是看实战效果,才会最终下决定的。”
阿卜杜拉丝毫没觉得不好意思。
“将军,非常抱歉,我也希望更快交付……”
谢威把情况做了介绍。
并且直接邀请阿卜杜拉到学校旁边的那个现在已经有武装警卫驻守的总装试验车间去看现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