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唐,我妻武则天 > 第110章 皇帝亲审

第110章 皇帝亲审

第110章 皇帝亲审 (第2/2页)

如此一来,一人服役,全家轻松。
  
  河北却是一个特别的地方。
  
  因当年窦建德、刘黑闼坚决反抗大唐,导致唐军很多将士,埋骨河北。
  
  唐朝庙堂,对河北非常忌惮。
  
  河北人口有一百多万户,是关中地区的两倍以上。
  
  然而关中地区的折冲府数量,却有三百座,河北折冲府只有五十多座。
  
  很明显,大唐朝廷不信任河北百姓,担心他们从军人数太多,再次叛乱。
  
  河北百姓大多无法从军,成年男子就必须服徭役、杂役,是唐朝徭役大军中的主力。
  
  再加上李世民那次亲征,河北数十万百姓被征调为杂役。
  
  徭役是义务,与当兵不同,没有任何回报。
  
  所以河北百姓有良田,却没有时间耕种,有人口,经济却难以腾飞,还要承担极重的赋税。
  
  河北、河东、山东、关中等地区的徭役工作,往往也要河北百姓们来承担。
  
  河北百姓们虽能吃饱饭,但日子过得确实不太好。
  
  李治听完后,沉默良久,问道:“河北民生如此艰难,为何没有人上奏?”
  
  长孙诠沉默不语。
  
  李治道:“你不愿告诉朕?”
  
  长孙诠低下头,叹道:“原因就出在我堂兄,长孙无忌身上。”
  
  李治点点头,他其实已经猜到。
  
  长孙无忌是太宗时期大臣,亲身参与隋末大战,对河北百姓有很强的戒心。
  
  长孙诠道:“臣周游河北时,曾碰到一个河北人士,那人学问非凡,见识高超,与臣饮酒畅谈,很多观点,至今让臣大受震撼。”
  
  李治奇道:“他说什么了?”
  
  长孙诠道:“他说天下大势,时刻在变,人的变化,往往跟不上世事变化,国家要想保持强盛,治国之臣,也须变化。”
  
  李治笑道:“这人口气倒很大。”
  
  长孙诠道:“他说大堂兄本是治世之能臣,然而年纪大了后,跟不上世事变化,依然将先帝时期的政策,视为金科玉律,不肯变通。”
  
  这正是年老之人的特点,他们信奉自己年轻时的一套。
  
  长孙无忌便极为推崇贞观之治,推崇李世民,绝不愿轻易更改太宗时期的政策。
  
  长孙无忌把持朝政五年之久,在他的长期压制下,河北官员自然不敢提此事。
  
  李治道:“驸马,你说的那人,叫什么名字?”
  
  长孙诠低声道:“他姓窦。”
  
  李治道:“就是他把你拉入燕山会的吧?”
  
  长孙诠道:“是的。”
  
  自去年四月,他为了替朝廷分忧,与新城公主商议后,主动提议,让朝廷从公主府的封民身上抽税。
  
  然而今年年初,封地的几位老里正来到长安,告诉长孙诠,朝廷抽税数额,是长孙诠告诉他们的两倍。
  
  很多封民不堪重负,民怨极重,不愿再做公主府的封民,成为流民。
  
  长孙诠并未将此事告诉新城公主,独自前往河北,见到不少封地子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让他大受打击。
  
  长孙诠在河北游历一个多月,才终于理解河北民生多么艰难。
  
  也明白为何一次额外征税,就让他们无法承受。
  
  长孙诠想要改善这种情况。
  
  然而越是深入了解,越清楚凭自己的能力,无法改变。
  
  便在那时,他遇到了窦姓男子。
  
  对方告诉他,大唐朝廷永远不会善待河北百姓,所以他才成立燕山会,只为帮助河北穷苦百姓。
  
  “陛下,罪臣只是想向河北百姓赎罪,并无谋逆之心,请陛下明鉴。”长孙诠道。
  
  李治道:“你没有,燕山会却有。”
  
  长孙诠愣道:“他们只是想拿回长孙羊贪污的款项,还给河北百姓,并不打算谋逆。”
  
  李治凝声道:“那你可知道,他们派人联系过营州都督程名振,想煽动他自立?”
  
  长孙诠勃然变色,怔了半晌,低下头,不再为自己辩解。
  
  李治凛然道:“长孙诠听旨。”
  
  长孙诠跪在地上,叩首道:“罪臣在。”
  
  李治道:“你虽犯下大错,但朕念你初衷是为报国,又能体恤百姓,朕免除你死罪,将你贬去河北道,当一个下州县尉,你可有怨言!”
  
  长孙诠怔了怔,重重一顿首,道:“臣叩谢陛下恩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