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唐,我妻武则天 > 第342章 李治的小本本

第342章 李治的小本本

第342章 李治的小本本 (第2/2页)

第一名姜恪,更是狩猎了超过五十只猎物,成为断档的存在。
  
  而且听其他人说,唐人最强的武将薛仁贵并未参加。
  
  据说此人可以在两个时辰内,狩七十只以上的猎物,简直不是人了。
  
  代表百济参赛的程务挺全力以赴,也只得了个第六名。
  
  这场狩猎的结果,在道琛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也让他跟唐人打交道时,更加小心翼翼。
  
  时间很快来到正日初四,大唐官员的休假结束,新的一年也终于开始。
  
  永徽十三年,新年初四的朝会,官员们都打足了精神。
  
  每年的这一天,朝堂上都会宣布大的人事调动,虽说很多调动结果,很多人已提前知道。
  
  在初三的晚上,李治单独召见了狄仁杰。
  
  只可惜,以狄仁杰之能,竟也没能查出萧氏的问题。
  
  李治并没有责怪狄仁杰。
  
  时间太短,东宫出事的最开始,也并未将案子交给狄仁杰。
  
  再者,萧嗣业的谋划也太过隐蔽,利用许昂做诱饵,当别人调查到许昂时,他有充足的时间毁掉一切证据。
  
  故而今日的朝会上,李治对萧嗣业的处罚结果,也做了相应调整。
  
  按照惯例,朝会一开始,由侍中辛茂将宣读新的人事任命。
  
  辛茂将站在大殿西北角,斜角而立,朗声道:“门下:中书令李义府,识人不明,任人唯亲,着免去中书令,降为象州刺史。本阶官降五级,由金紫光禄大夫,降为中大夫。”
  
  群臣听到这项任免,都暗暗琢磨。
  
  他们早就知道李义府要罢相,却不清楚罢相原因。
  
  从旨意来看,说他识人不明,那就是受下属牵连。
  
  这时,辛茂将继续道:“……许敬宗教子无方,枉为人表,念其旧功,年老神聩,着削去一切官职爵位,贬为白身。”
  
  许敬宗竟然跟长孙无忌一样,贬为平民,比李义府更惨。
  
  群臣又是一阵吃惊。
  
  只有少数几人,对内情了然于胸,显得很平静。
  
  李义府便是其中之一,因为袁公瑜的缘故,他对这件事的了解,超过了大部分人。
  
  在他看来,许敬宗已经算罚的轻的了,许昂谋反,他身为直系亲属,按律要被处以绞刑。
  
  也许是因他得了癫病,又或者武皇后替他求过情,皇帝才网开一面。
  
  接下来,辛茂将又宣布了两项人事任命。
  
  萧嗣业被贬为秘书少监,罪名是失职之罪。
  
  韩王李元嘉被迁调为洪州刺史。
  
  正当辛茂将要继续念稿时,李治咳了一声,辛茂将便住了嘴。
  
  李治目光扫动,将群臣表情尽收眼底,缓缓道:
  
  “朕知道诸卿都很困惑,也不打算继续瞒你们。狄卿,将情况跟诸位大臣说清楚吧。”
  
  狄仁杰大步出列,领了旨意,侧身面对群臣,朗声道:“东宫之案已经公布,是由许昂、袁公瑜等七人策划,然而这七人的最终目的,却是要行刺圣驾!”
  
  此话一出,群臣哗然。
  
  他们猜的最多的是这七人想谋划推翻储君之位,却不想他们如此胆大,竟要行刺皇帝。
  
  如此一来,许敬宗、李义府等人的处罚,也就说得通了。
  
  李治续道:“此事总算有惊无险,朕并未受伤。此案交由大理寺处置,诸卿也不必再多揣度了。辛爱卿,你继续吧。”
  
  辛茂将应诺一声,继续宣布着人事调命。
  
  “……幽州长史王瞬发,并州刺史薛庭,阳泉县令崔希、清河县令周晟、广川县令钱惟义……”
  
  一口气念了十几个名字,全都是河南、河北地区的州县官员,因善治地方,精行俭德,被升了职位。
  
  这显然是皇帝巡狩时,命人考察地方,这些人的善政被皇帝知道了,故而给予升职。
  
  紧接着,又有二十几个州县的官员受到降级处分。
  
  其中沧州和鲁城县的问题最大。
  
  沧州州府被罢去三名官员,包括沧州刺史。鲁城县共有六名官员被革职,鲁城县令被处以流刑。
  
  地方上的官员处理完后,轮到了京官的升调。
  
  最重要的自然是新的宰相人选。
  
  上官仪被拜为中书令,张柬之升为了中书侍郎,郝处俊升为兵部尚书,薛元超升为礼部侍郎。
  
  总体来说,三省六部都有了些微调整,大部分随李治出巡的官员,也都升了职位。
  
  令人关注的是,今年吏部调动很大。
  
  有三名考功郎受到格外升迁,有四名考功郎被贬了七八级,其中一人直接革职查办。
  
  原因很简单,李治拿出自己沿途记载的小本本,与考功郎考评出的结果一对比。
  
  那些与小本本考评一致的考功郎,受到升迁,与小本本考评有很大区别的考功郎,被大为贬处。
  
  那名被革职的考功郎,负责的是沧州,他将鲁城县县令的一年治理,评为“中中”,这显然是受了贿赂。
  
  随着一道道旨意下达,官员迁调结束,群臣开始议政。
  
  下午申时左右,朝会结束,群臣告退。
  
  正日之后,各国使节团,各州县都督、刺史,都开始返回驻地。
  
  有皇帝坐镇长安,这座繁华的城市,又恢复了平静。
  
  一月下旬,长安城中传出消息,萧嗣业重病在床,已不能坐衙,向皇帝辞官,却被拒绝。
  
  二月初的一个清晨,于志宁忽然来到萧府,拜访萧嗣业。
  
  当他被萧至忠带到萧嗣业的屋子,瞧见病榻上的萧嗣业,眼中流露出一丝怜悯之色。
  
  萧嗣业武将出身,何等英武雄壮的大汉,此时却像一个纵欲过度的人,身材消瘦,面容苍白,脸颊内陷,双眼呆滞无光。
  
  于志宁来到他床前,默默望着他,仿佛看到当初即将病逝的崔敦礼。
  
  萧嗣业慢慢抬起头,虚弱的道:“于公,您若是还要问之前的问题,我的回答依然一样。”
  
  于志宁侧头看了一眼身后的萧至忠,道:“能否让我和萧老弟单独说几句话?”
  
  萧至忠点点头,带着屋中下人全部退下了。
  
  于志宁在床沿坐下,朝萧嗣业感叹道:“萧老弟,有件事我必须要告诉你。你沦落到今日这一步,其实是我一手促成。”
  
  萧嗣业怔怔望着他,没有做声。
  
  于志宁缓缓道:“老崔临死之前,曾找过我,让我关照你。”
  
  萧嗣业沙哑着声音,道:“我知道,这些年来,您帮了我很多。”
  
  于志宁沉声道:“可你不知道的是,老崔对你并不放心,让我暗中盯着你。”
  
  萧嗣业心中一惊。
  
  于志宁道:“我观察你许久,却始终看不透你,便找上长孙无忌,请他帮我盯着你。”
  
  萧嗣业脸色终于变了。
  
  于志宁道:“长孙无忌识一直暗中盯着你,所以才能识破你的计划。他将对你的怀疑,告诉李勣,李勣这才告诉皇帝。”
  
  萧嗣业深吸一口气,五指握紧成拳,却依然没有做声。
  
  于志宁感叹道:“我来找你前,去找过狄仁杰。他说他很佩服你,虽然他断定你是幕后策划之人,却找不到丝毫证据。”
  
  萧嗣业沉默。
  
  于志宁又道:“长孙无忌也很佩服你,他说你以现在这种方法病逝,对萧氏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萧嗣业忽然剧烈咳嗽起来。
  
  于志宁感叹道:“老夫不明白的是,像你这样聪明的人,为何要行此大逆之事?”
  
  萧嗣业咳了好半晌,才终于停了下来,人却更加虚弱了。
  
  “我、我已说过……此事并非我所为。”他喘着气说道。
  
  于志宁摇头道:“我也知道你不会承认,可惜了……”站起身,转身离去。
  
  等他走远后,萧至忠快步奔进屋中。
  
  “族长,于志宁和您说了什么?”
  
  萧嗣业转头望着他,一字字的道:
  
  “我接下来这些话,你要记清楚了。第一,不要把真相告诉淑妃娘子。第二,转告七郎,以后多教四殿下斗鸡走狗、寻欢作乐之事。做一个太平皇子,不要再生妄念。”
  
  萧至忠见他在交代后事,泣声道:“侄儿记住了。”
  
  萧嗣业抬头望着天花板,长叹一声。
  
  “崔公,你害苦了我!”脖子一倾,气绝而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