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公主府的喜事
第437章 公主府的喜事 (第1/2页)深夜,立政殿。
李治侧着身子,躺在武媚娘浑圆的大腿上,眼睛半眯着,不时发出一道舒服的哼唧声。
武媚娘手中拿着一只金色的采耳勺,正在给他采耳。
那只耳勺极为精致,一头镂刻着精致的龙形纹路,形似金钗,另一头的尾部,微微向前曲折,像是一柄月牙小铲。
武媚娘的动作非常轻柔,弄得李治痒痒的,忍不住泛起了困意,打了一个哈欠。
这也难怪,现在已过了子时。
平日这个时候,两人早就躺在床上了,只是今日特殊,故而并未歇息。
武媚娘见李治眼睛都快合上了,抖了抖腿,说道:“陛下,要不然妾身陪您下一盘棋吧。”
李治这才清醒了几分,坐起身,说道:“也好。”
晚上酉时左右,新城公主府传来消息,说新城公主即将临盆。
新城公主是今年初怀孕的,临盆的日子已经晚了好几天,一直到现在,孩子也没能生下来。
李治实在不放心,这才在寝殿等着消息,防止新城公主出了什么事。
两人下了一阵棋后,李治精神好了一些,随口向武媚娘搭起了话。
“媚娘,朕前几日听到贵妃跟她的闺友说话时,说你们武氏又出了一位美人,不少王公子弟去武府提亲,都快把门槛给踏破了,真有这事吗?”
武媚娘抬头看了他一眼,道:“陛下说的是柔儿吧。”
李治一愣:“贺兰敏柔?”
武媚娘道:“就是她呀,陛下不是经常见到她吗?”
“不是……”李治顿时有点诧异,道:“她才多大,就有人提亲了?”
“去年就及笄了,也到了该嫁人的年龄了。”武媚娘倒是很奇怪李治的诧异反应,心想,陛下不会对柔儿有什么想法吧?
李治摸了摸鼻子,还是有点不习惯古人的早嫁。
他不禁又想起了常山公主,嫁人时也才二十多岁,在他看来再正常不过了,可在别人眼里,却已经是个老姑娘了。
常山公主还因此自卑,生怕卢照邻嫌弃她。
贺兰敏柔可以说是他看着长大的一个晚辈了,当初第一次进宫时还是个十岁不到的小女孩,如今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李治忽然道:“这么说的话,安儿和华儿,岂不是也快嫁人了?”
武媚娘点点头,道:“再过两年,华儿就可以出嫁了,不过陛下想早点定亲的话,现在就可以了。”
李治顿时沉默下来,想到两个看着长大的女儿即将嫁给别人,终于体会到了老父亲的心态。
武媚娘察言观色,微笑道:“陛下若不愿她们早嫁,在宫中多待几年也无妨。不过忠儿的婚事,该早点操心了,刘充嫒可是来找妾身提过几次了。”
“忠儿可有相好的女子?”李治问。
武媚娘提醒道:“陛下,忠儿人在莱州,那里可没有适合他身份的女子。”
李治摆手道:“不能这样说,媚娘,婚姻这种事不能太看重门第,如果连我们都不带好头,民间更会效仿,世家大族不就是这样形成的吗?”
武媚娘怔了怔,想到自己父族身份也并不如何显赫,遂点了点头。
“陛下所言极是,既是如此,妾身就让刘充嫒问问他的意见吧。”
李治道:“这就对了。”
便在这时,王伏胜脚步轻快的走了进来,微笑道:“陛下,公主府传来消息,新城公主诞下一子!”
永徽十七年,是长孙无忌被贬为庶民之后,最欢喜的一年。
其一,唐军击破安市城,消灭高句丽指日可待,他将来死后,便可将这个好消息带给太宗皇帝。
其二,昨天夜里,新城公主为长孙诠生了一个儿子,长孙诠特意派人过来,让长孙无忌取名。
长孙无忌斟酌良久,取了一个“亮”字,送了过去。
这个子嗣得之不易。
长孙亮的到来,将彻底稳固长孙诠在朝堂的地位,也让长孙一族在长安城中,重新立住脚跟。
今天公主府设宴,长孙无忌没去。
他希望淡化世人心中他与长孙诠的关系,以后提到长孙一族,别人首先想到的是长孙诠。
如此才能让长孙一族焕发新生。
另外,赵持满也没有让他失望,在这次高句丽之战中,大放异彩。
以后二人在朝堂守望相助,就不必他多操心了。
接下来,只要设法让韩瑷、来济回朝,长孙诠的根基也就彻底牢固,只要不犯大错,接下来数十年,长孙一族当能在朝堂屹立不倒。
长孙无忌躺在宽阔舒适的长椅上,身上盖着一张毛毯,身前摆着一个小火盆,一边想着心事,一边哼着小曲。
忽然,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
长孙无忌并不睁眼,只问:“何事?”
“阿郎,有一个自称钦陵的人要见您。”
“谁?”长孙无忌倏地睁开双眼,坐直了身子。
“那人自称钦陵,是一个吐蕃人。”
长孙无忌想了想,挥手道:“请他进来吧。”
不一会,下人便带着钦陵来到门外。
长孙无忌将他请入屋中,命人上了茶,然后细细打量着这位吐蕃俊杰。
钦陵也在打量他,深邃的目光中闪动着智慧的光芒,让长孙无忌联想到当初与禄东赞的第一次见面。
片刻后,茶毕,长孙无忌微笑道:“想不到吐蕃新任大论,竟会亲自出使长安。”
钦陵微微垂目,道:“局势所迫,不得不来。”
长孙无忌端起茶杯,慢悠悠的道:“你说的是哪里的局势?”
钦陵抬起头,昂然道:“自然是大食局势。您应该已经听说了吧,大食内乱结束,正处于最虚弱的时候,若是能趁这个机会大败大食,打击新君威望,大食必定四分五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