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文豪1983 > 第119章 文学要如何发展

第119章 文学要如何发展

第119章 文学要如何发展 (第1/2页)

月末,远在安阳的胡后宣打电话来,正式邀请余切参加“甲骨文世界大会”。
  
  在电话里,胡后宣的语气很复杂:“我感觉大会既像是甲骨文大会,又像是废土文学研究者大会,昨天还有个芝加哥来的汉学家,问我‘核’在什么地方?”
  
  “我说,甲骨文里面,没有代表‘原子核’的字。”
  
  “他问我,代表太阳的‘核’在什么地方?我说,在川省。然后他不打一声招呼,直接带人去了川省……这个人叫什么杰夫,还是个中文名。”
  
  “jeffrey?金介甫?”
  
  这不是沈聪文的御用汉学家嘛。此人堪称洋人追星第一人,从72年以来,自带干粮来找沈聪文,多次进行访谈。
  
  博士论文是《沈聪文笔下的中国》,后改名为《他从凤凰来:沈聪文传》。
  
  这人改换门庭了,研究废土文学来了?
  
  已经快进到选择二了吗?他要走那抱大腿的艰难道路?
  
  余切道:“洋人不懂甲骨文的美。而且,这次大会哈珀出了不少钱,他们搞赞助,自然想为了我来宣传。胡教授,我不得不向你道歉……”
  
  胡后宣方寸大乱:“这有什么可道歉的。我只是觉得有点可惜,但我也理解。”
  
  “与其让甲骨文继续沉默下去,不如让它重见天日,尽管要被包装一下!”
  
  想不到胡后宣还挺时髦。
  
  竟然能理解美国人那一套商业营销。
  
  余切这段时间在写短篇,但没有格外合适的题材。春晚余光钟的《乡愁》给了他触动,他发觉一些十分质朴而简单的文字,反而能引起巨大的反响。
  
  《2666》之后,文坛已无任何人质疑余切的技术水平。目前,针对《2666》的研究,也是西语学者的一大热门水稿话题,然而,学界热闹,在民间这本书的影响力是缺失的。
  
  即便是翻译成中文,也不可能得到质的改变。
  
  余切迟迟未做这件事情,他有完美主义。他觉得《2666》中文版不可能有个好销量。
  
  很难想象中国读者会接受故事线跳脱、反复插叙、倒叙和运用象征、意识流……并发生在国外背景的。
  
  即便这是余切写的也不行,这简直是拷打读者的耐心。
  
  《十月》在京城搞了个作家研讨会,主要是针对“文学要如何发展”。今年,作协老大王濛已经意识到文坛的危机,读者并不喜欢作家们的“科研”。
  
  他在内部会议中痛斥道:“这是对读者信任的浪费!会毁了我们的大好局面!”
  
  于是北方的文学杂志纷纷就此进行改革。
  
  《十月》偏爱乡土和军旅文,绑上寻根文学这一套,同时,刘振云等“新现实”派仍然在产出好作品。“新现实”已成为《十月》的镇报之宝,是一种杂志特色。
  
  燕大的学生以为,刘振云是靠余切进来的《十月》。
  
  并非完全如此。
  
  刘振云今年创作的《一地鸡毛》好评如潮,当那稿子在编辑部传阅时,张守任形容氛围时说“很久没有过那种情况了”。
  
  目前,《十月》仍然是纯文学杂志的第一。虽然被诟病“文学探索”不够多,然而销量代表了一切。
  
  有时,这些老少咸宜的经典作品,甚至让读者以为纯文学杂志是通俗文学杂志。
  
  有的杂志比较头铁,譬如《收获》已成为先锋作家的大舞台。历史上,有四分之三的先锋文学作品,是在《收获》杂志上发表的。
  
  这确实成全了《收获》的美名,然而,也把《收获》架上去了。
  
  崇文门外东兴隆街51号。
  
  余切参加《十月》的研讨会,这次会议比较重要,涉及到杂志的方向调整。
  
  张守任讲到了《收获》的困境:“从去年开始,这本杂志自负盈亏,没有任何拨款,这和我们背靠京城出版社,《当代》背靠人民文学是不一样的。”
  
  “他们没有经济后援会,不搞有偿文字,不刊广告。实在是时代的一股清流,我很佩服《收获》杂志。”
  
  余切知道张守任要说“然后”了。
  
  果然,张守任说:“但是,先锋文学的作家们,在去年大放光彩,博出名气后,今年纷纷开始转投我刊。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稿酬给的高,我们现在能给出最高二十元甚至三十元千字,重金之下,必有勇夫。”
  
  “我们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作家,余桦同志。他去年因被拒稿,把《1986年》和《四月三日事件》先后投到《收获》杂志,虽然得以通过,然而,稿酬也许并不令他满意。”
  
  余桦就在现场。他站起来吆喝道:“是的,我对稿酬不满意。以前我从不修改文章,只求能过,现在我宁愿为了《十月》修改文章。”
  
  “你怎么看待这次重新回到《十月》?”张守任问。
  
  “我生是《十月》的人,死是《十月》的鬼!”余桦说。
  
  余切在旁边绷不住了,一抽一抽的发笑。
  
  这有什么好笑的?
  
  余桦朝他挤了挤眼睛:羊肉汤?
  
  又羊肉!你这样虚?
  
  余桦挤眉弄眼:就虚,就虚。
  
  好吧,就羊肉吧,我也……得来点。
  
  总编苏玉附和:“我们的杂志销量压过《收获》一头,他们是六十万份,我们是八十万、九十万,有余切文章的时候,甚至能和《人民文学》一比高下,达到翻倍。”
  
  到这里,苏玉幽幽的看着余切道:“只是,余切最近并没有创作的动力……”
  
  余切当场不得不表示,新一定发在《十月》上。
  
  张守任追问:“你的《血战老山》在哪里?《2666》中文版又在哪里?《军文艺》的刘家炬已经和我成为好朋友,他每次见到我就问,余切写的呢?”
  
  “我已写完了。”余切说。
  
  天杀的!
  
  张守任那一刻甚至以为自己幻听了。
  
  所有人都望了过来,连余桦都长大了嘴巴。
  
  “我听到了什么?”张守任说。
  
  “你没听错,我写完了。就是前不久的事情。”
  
  苏玉问:“你的稿子呢?”
  
  “在家里面。我打算四月份之后再发。”
  
  张守任忍不了了:“为什么要四月份之后,这个月来不及了,下个月不行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