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清君侧
第905章 清君侧 (第2/2页)檄文念罢,帐外传来震天的鼓点。三万先锋骑兵已列阵完毕,黑甲映着雪光,旌旗上“安禄山”三个大字在风中猎猎作响。
他们中,有世代居住在幽州的汉人,有随安禄山征战多年的契丹勇士,还有被唐朝边将压迫的奚族部落——对他们而言,这场“清君侧”的叛乱,既是为了安禄山,也是为了自己被掠夺的土地与财富。
起兵的消息传到易州时,太守杨万石正在府中烤火。
他看着快马送来的檄文,吓得手一抖,火箸掉在炭盆里溅起火星。
“快……快备车,我要去投降!”
他话音未落,参军李休烈已拔剑出鞘:“大人!易州乃大唐疆土,岂能向反贼屈膝?”
杨万石脸色惨白:“二十万铁骑啊!咱们这点兵力,抵抗就是死路一条!”
李休烈怒视着他:“我李氏世代食唐禄,宁死不降!”
说罢,他转身冲出府衙,召集城内百姓与士兵,“安禄山叛乱,乃国之大贼!我等虽兵力微薄,也要守住易州,为朝廷争取时间!”
百姓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扛着锄头的农夫,纷纷拿起兵器。
他们或许不知道朝堂的纷争,却明白“叛乱”二字意味着什么——那是烧杀抢掠,是家破人亡。
三日后,易州城破。李休烈身中七箭,倒在城门下时,手中仍紧握着染血的唐旗。
杨万石跪在城门口,看着安禄山的骑兵踏过同胞的尸体,脸上没有丝毫血色。
渔阳鼙鼓动地来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李隆基正在华清宫与杨贵妃赏雪。
高力士捧着急报,跪在地上浑身发抖:“陛下……安禄山反了!范阳、易州已陷,大军正向洛阳进发!”
李隆基手中的酒杯“哐当”落地,酒液在青砖上漫开:“不可能!禄山是朕的干儿,怎么会反?”
杨贵妃也停下拨弄琴弦的手,脸色煞白:“陛下,会不会是误报?”
“误报?”杨国忠从殿外冲进来,脸上竟带着一丝诡异的兴奋,“陛下!臣早说过安禄山必反!如今正好,让他来,臣定能将其擒获,以证臣之忠心!”
李隆基看着他,突然想起李林甫临终前的泣血之言,一股寒意从背脊升起。
他强作镇定:“传旨!令安西节度使封常清为范阳节度使,募兵抵御。”
“令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从北路夹击!”
可此时的大唐,早已不是开元年间的模样。
边镇精兵多在节度使手中,长安禁军多是市井子弟,平日里只知遛狗斗鸡,哪里见过真刀真枪?
封常清赶到洛阳时,招募的新兵连弓都拉不开,面对安禄山的铁骑,一触即溃。
天宝十四载十二月,洛阳失守。
消息传到长安,朝堂上下一片恐慌。
有大臣奏请李隆基斩杀杨国忠,以平安禄山之怒,却被李隆基斥退:“国忠是朕的大舅子,岂能因叛贼而杀忠良?”
他不知道,此时的长安城内,百姓早已怨声载道。
长安的粮价一日三涨,富户们纷纷带着金银逃往蜀地,留下的贫民只能靠挖野菜度日。
有老兵在朱雀大街上哭诉:“我儿在范阳当兵,安禄山反了,他要是被裹胁着打过来,我该怎么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