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朝中有变故?
第729章 朝中有变故? (第2/2页)“恭喜殿下!”
厅内众人此刻都反应过来,齐声恭贺,气氛变得热闹起来。
待到寒暄过后,杨廉也很有眼力见地起身告退,给李彻君臣们留下单独相处的空间。
“杨公。”李彻亲自相送,笑容和煦,“一路辛苦,还请在大连多盘桓几日,待本王安排好军务,再设宴为杨公接风洗尘。”
杨廉笑着拱手:“殿下客气了,老臣自当将殿下忠孝之心,如实禀报陛下。”
杨廉走后,殿内紧绷的气氛瞬间冰消瓦解。
“老薛!哈哈哈!这下可真是自己人了!”
王三春第一个咧开大嘴,蒲扇般的大手拍在薛镇肩膀上,力道之大让薛镇一个趔趄。
“以前征契丹那会儿,咱哥几个就想把你拉过来,这下可好,陛下圣旨把你送来了!以后可得多亲近!”
“就是就是!”曲近山也凑了上来,脸上带着爽朗的笑容,“薛将军......哦不,薛都督!”
“以后这山海关就是咱奉国的南大门了,有你这尊门神在,弟兄们睡觉都踏实!”
张盛相作为文臣更含蓄一些,微笑着拱手:“恭喜薛都督名正言顺归入殿下麾下,辽省与山海关唇齿相依,还望薛都督多多照拂。”
薛镇被众人簇拥着,心中也是暖流涌动。
多年的山海关守将生涯,夹在朝廷与奉国之间如履薄冰,如今终于尘埃落定。
他脸上泛起红光,抱拳一一回礼:“诸位抬爱,薛某既入奉国,便是殿下帐下一卒,日后定当与诸位同袍同心协力!!”
另一侧,郑国公常磐则和文载尹相谈甚欢。
他身份特殊,既是朝廷重臣,又是奉王岳父。
虽然和奉国文武身份,但融入奉国之中并不难,无论文臣武将都会给李彻这个面子。
厅内一片其乐融融,恭贺声、寒暄声不绝于耳。
唯有主位上的李彻,显得格格不入。
李彻坐在上方的椅子上,手中紧紧攥着那卷圣旨,一遍又一遍地扫视着圣旨上的文字,仿佛要从字缝里看出些什么。
厅内的喧闹似乎与他无关,他独自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周身散发着一种无形的低气压。
一直在后堂旁听的李霖悄悄走了出来,踱步到李彻身边,低声问道:“老六,怎么心事重重的?”
“这圣旨上写的不都是好事吗,父皇给你派兵增将,带兵的将领也都是自己人。”
李彻被李霖的声音从沉思中惊醒。
他抬起头,眼中没有一丝喜色:“就是因为太好了,才不对劲。”
“嗯?”李霖一愣,有些不解,“哪里不对劲了?”
“奉国现在地盘这么大,从草原到山海关,还要看着倭国等海外之地,兵力吃紧是实情啊。”
“父皇给你增兵,不是雪中送炭吗?”
李彻缓缓摇头:“奉国是缺兵,但远没到需要朝廷支援的地步。”
“我们自己招募训练,难道凑不出五万人?父皇他老人家,会不知道这个道理?”
李霖被问住了,眉头也皱了起来:“那......你的意思是?”
李彻目光灼灼地盯着李霖,也像是在对自己说:
“父皇他,绝不会做无意义的事。”
“我之前想着父皇可能给钱,给粮,哪怕是多给几个爵位都是正常的。”
“但唯独送兵,而且是五万北地精锐,还由岳父统领......这太反常了!”
原本喧闹的大厅瞬间安静下来。
王三春、张盛相、文载尹等人脸上的笑容都僵住了,薛镇和常磐也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李彻站起身,目光扫过厅中诸多心腹重臣:
“朝廷的兵,不是那么好拿的。”
“父皇此举,绝非仅仅是体恤我兵力不足那么简单,这背后......必有深意。”
“或许,是关内出了我们不知道的变故......”
如今的李彻早已不是政治白痴,对于朝局有了一定的思考解析能力。
庆帝是个老谋深算的皇帝,他每一个举动都值得反复斟酌,更别提送兵这等极其反常的事情了。
朝廷的兵怕是也不够用,一送就是五万,还都是精锐......
李彻觉得自己已经快要看透真相,但总是差那么一点抓住关键。
一个人的脑子再好使,也不可能思虑到全局,必然有所差漏。
李彻准备回奉天召集群臣集思广益,内阁那么多聪明的大脑,不用白不用。
想到这里,李彻不由得站起身:“秋白。”
“嗯?”秋白连忙拱手,“属下在。”
“事不宜迟,立刻备马,本王要连夜启程返回奉天。”
“啊?这......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