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557章:盛与衰

第557章:盛与衰

第557章:盛与衰 (第1/2页)

在晋国文人的话中,
  
  赵裕是一个“少有大志,长而有才”的人。
  
  他的家族虽是外来者,
  
  可杞国与晋国接壤,两国之间又素有商路连通,是以人脉扯来扯去,总归是能在对方这边扯上一些的。
  
  更别说赵家是大商人,有钱财开路,帮自己减少忧患了。
  
  这使得赵裕从军以后,能够得到较为顺畅的升职。
  
  有明晃晃的功劳打底,
  
  又有钱财去结交友人、打发纠缠上来的小鬼,
  
  在官场上行走,总归是比许多根基浅薄的人要好很多的。
  
  而赵裕也的确有着不同于当今西海人的气度做派——
  
  生长在乱世之下的人,
  
  要么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乃至于投身教派,麻痹精神,将一切寄托到来世;
  
  要么心里忧虑急切,看到事情难免生出额外的悲观来,觉得这里做的不够,那里准备的不足,最后急急忙忙的,多有中道崩殂之事。
  
  就连一国之君与臣子、后妃宴饮时,也有忽然哀叹“今朝有酒今朝醉”、“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的例子。
  
  总而言之,
  
  西海局势混乱至今,
  
  曾经西秦的平安富庶,已经变成了当地士人学者的旧日美梦,是只能从泛黄史册中才能一窥其风采的东西。
  
  百姓更不用多讲,
  
  他们早已连做太平美梦的精力都没有了。
  
  长久的乱世,
  
  让太多的人变得麻木、放纵、愚昧,形如禽兽而不知礼义。
  
  但赵裕却不一样。
  
  他出身的杞国虽然没有厚重的历史,可这并不妨碍它利用新夏信度河的底蕴,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杞国可是正儿八经的夏人后裔,
  
  作为新夏源头的信度河,凭什么不能算成它家的东西?
  
  而弥补了文明上的空缺后,
  
  杞国的武力也让它建设起了一个较为安定、富裕的内部环境。
  
  虽然与东面隋国的战事一直没有停过,
  
  可这跟做丝路生意,主要往来于西海这边的赵家有什么关系呢?
  
  在那位杞国胃口很好的高官对着赵家张开大嘴前,
  
  赵裕并没有受过多少烦恼。
  
  无忧无虑的童年,
  
  顺畅美满的少年,
  
  让他拥有了足够坚定的心性。
  
  面对一些让人感到棘手、胆怯,想要退缩躲避的事,
  
  他很少退缩。
  
  哪怕有好心人为这位年轻人分析了其中利弊,让他“莫谈国事,明哲保身,尊重他人命运”,
  
  赵裕也多眼睛一瞪,震声说道:
  
  “我虽是武将,不喜文学,可人事的道理我怎么会不懂呢?”
  
  “但有些事情,向来如此,它便对吗?”
  
  赵裕容貌俊美,声音洪亮,自信张扬,更有能够履行自己言论的能力。
  
  如此,
  
  他便在腐朽暗沉的西海间,显露出不一般的光彩。
  
  先是一些还没有经历太多磨搓,对未来还抱有幻想的年轻人聚拢在他身边,
  
  随后便是一些被激起了血性,怀才不遇多年的老文书,
  
  最后,一些世家大族也开始投资这个年轻人。
  
  宫廷中的晋君对此感到惶恐不安,然后更加颓唐的享受起所剩不多的快乐来。
  
  有忠于晋室的臣子想要劝说他先下手为强,哄骗赵裕进宫开会,然后将之一刀囊死,除此大患。
  
  结果晋君想起赵裕曾在战场上,率领十余人冲破上千敌军的封锁,甚至还反杀回去的武力,刚刚生出的火焰便熄灭下去。
  
  他对臣子说:
  
  “也罢!”
  
  “我家得国,乃循田氏代齐之故,本就不能长久。”
  
  “若能使我得一郡封地以享富贵,又何必多事呢?”
  
  这样的话传扬出去,
  
  别人对赵裕取晋室而代之的想法,便更加汹涌。
  
  他们真的是太想进步了!
  
  何博听说的童谣、市井言论,也多是由这些人散步出去的。
  
  对此,
  
  赵胜这位老父亲则说:
  
  “家里的确讨论过这件事。”
  
  赵家并没有太多规矩,
  
  何况亲人之间,本就该相互依靠,有些话哪有遮掩隐瞒的道理?
  
  “赵裕是个很有主见的大人,他不喜欢被别人推着走。”
  
  西秦爆炸成多个国家后,权力是极为失控的。
  
  藩镇节度使会因为不满于国君的统治而造反,
  
  下面的骄兵也会因为不满于节度使的统治而造反。
  
  根据阴间史官们的统计,
  
  自大叛乱使得西海形成藩镇割据的情况至今,
  
  被君主镇压的节度使只有十之二三。
  
  被喊着“给老子升职加薪,不给就弄死你”的手下杀死的,则有十之七八。
  
  更有甚者,
  
  还有几个什长赌钱输了,心中恼怒,跑到节度使家中抢劫杀人,然后鼓动大伙儿从街上抓来一个衣着富贵的路人,把他摁在节度使的位置上,以“拥立”为理由,逼他拿钱发赏的。
  
  下克上之风,实在浓烈。
  
  这也是晋国上下,对赵裕篡位的事接受良好的缘故。
  
  反正已经习惯了。
  
  认清现实躺平就好,挣扎也是白费力气。
  
  但对赵裕来说,
  
  这种风气实在不好。
  
  他想要的,自己就会去拿,哪里需要别人推动?
  
  而且明明过段日子就能拿到的东西,
  
  不过因为别人推了一把,提前到了手里,就要奖励对方“从龙之功”吗?
  
  这到底是谁在帮谁?
  
  谁在占谁的便宜?
  
  真是恶心至极!
  
  “难怪他带着妻子跑了,只留下你们这两个老人在家带孩子。”
  
  藏氏跟在赵裕身边照顾他的起居,
  
  长子已经十岁,也到了培养的年纪,故而也被父亲捞了过去。
  
  只留下几个小的,让老人感受天伦之乐。
  
  “啊啊啊啊——”
  
  当大人喝水润喉的时候,两个小子狂叫着从东院跑了出来,然后迅速跑到了西院。
  
  几条忠心耿耿的黄犬还在后面,吭哧吭哧的追随着小主人。
  
  没有人知道这两个小子为何如此。
  
  就连上帝也弄不明白五六岁小男孩的想法。
  
  赵胜更是老脸一苦,丝毫没有含饴弄孙的快乐,只有忍人的无奈。
  
  他还想要挽留何博,在家里多住几天,跟他分享面前的苦难。
  
  好在何博跑得快,没有让赵胜追上。
  
  ……
  
  当西海的晋国马上就要迎来一位全新的统治者时,
  
  东方中央之国的皇帝,正在洛阳宫中接见远道而来的燕公。
  
  他看着面前恭敬十足,神情卑微的亡国之君,心中收复辽东的欢喜褪去,转而又生出莫名的忧虑来。
  
  他随后对自己的臣子们感慨起来:
  
  “当年黄巾军与光武争夺天下,其势何其浩大。”
  
  “即使之后败退辽东,得以建立燕国,聚数十万人口,成海东盛地。”
  
  “为何一甲子过去,其国便迎来覆灭,其君也荒唐至此呢?”
  
  皇帝是知道,
  
  末代燕公是在民众的一片骂声中,被汉军护卫着走出集安城的。
  
  臣子就说,“人心似水,民动如烟,哪有长久依存于一地的道理呢?”
  
  “何况燕国之立,在于其公。”
  
  “一旦不公,又何来燕国呢?”
  
  皇帝于是想起自己曾经与人交流过的,有关于燕国的问题,便摇了摇头道:
  
  “集安的百姓未曾变心,变心的不过是坐在甘棠宫的那些贵人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