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561章:衰颓的显露

第561章:衰颓的显露

第561章:衰颓的显露 (第1/2页)

永元十七年夏,
  
  皇帝感觉自己的身体,仿佛随着灼热的阳光,也升腾起莫名的生气,手脚都充满了力量。
  
  在别宫安养的妃嫔也怀胎稳妥,有经验丰富的产婆说,“当是男孩的胎相”。
  
  这让皇帝感到很高兴。
  
  于是,
  
  他下令改元为元兴,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喜悦,以及心中隐秘的,用“冲喜”的方式来维持康健的想法。
  
  当然,
  
  这也代表着,皇帝已经做好准备,向着地方豪强们发起行动。
  
  毕竟“元”者始也,
  
  虽然朝野之间,时常称颂皇帝的功德,为他的统治冠上“永元之隆”的称号,
  
  但皇帝算着每年从府库中掏出去赈灾的钱粮,看着地方不断呈递到中枢的,各处灾情奏疏,心里知道他的盛世不会持久。
  
  盛极必衰,是世间固有的真理。
  
  怎么可以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懈怠精神,放缓脚步,只保有一个“盛世之主”的身后名,而将盛世下潜藏的隐患、四代天子治世以来沉积的问题,都抛给后人,期待他们的智慧呢?
  
  何况自己子嗣稀薄,能长到多少岁,执政多少年,也是不可预知的事情。
  
  皇帝实在不敢将江山重担,尽数压到后继的孩童身上。
  
  因此,
  
  他一边期待着新生子的到来,一边关心着刘胜、刘祜两个孩子的学业,
  
  但更多时候,还是带着邓绥一起处理国政。
  
  后宫干政,
  
  这在大汉朝是祖宗之法,倒没有后世的矫情。
  
  皇帝本人也没有因为抚养他的窦太后,而生出额外的情绪。
  
  他更希望邓绥能够学到执政的精髓,让大汉江山能够维持的更加长久。
  
  虽然这难免有外戚之患,
  
  但那也是以后的事了。
  
  到目前为止,
  
  邓绥对家人的约束十分到位,邓氏子弟也姿态恭敬,诚恳用事。
  
  为了响应皇后提出的“节俭”口号,他们还是第一批缩减府内支出,精简仆从、简朴衣物的官员。
  
  家中有不肖子孙闹出事端的,也多被长辈压着,前往朝廷有司惩处。
  
  也不像王莽那样,为了邀名而做出激烈到超越国法的事情来。
  
  倒是一副完全不同于王氏、窦氏的模样。
  
  皇帝也很欣赏邓氏子明智的行为,时常要求如梁氏等其他外戚,向前者学习。
  
  及至秋季,
  
  皇帝的少子降世,是一个看上去还算健康的男婴。
  
  皇帝抚摸着他的胎发,感受着他的体温,觉得这孩子的身体应该会比长子刘胜好一些。
  
  联想到大汉,
  
  联想到自己的血脉传承,
  
  皇帝便给孩子取名为“隆”,也是昌盛的意思。
  
  但很快,
  
  皇帝又下令,将孩子抱出皇宫,送到民间抚养——
  
  他先前夭折的孩子实在太多,再怎么不信鬼神,如今也是不得不运用民间的智慧,来为子嗣祈福。
  
  考虑到妃嫔在别宫养胎,一直没有出现意外,
  
  皇帝便更加相信某些“取得贱名,压一压过盛的福气,让孩子不至于招来脏东西的觊觎”的说法。
  
  虽然他前面送到民间的孩子,也不见得活下来,但希望总归还是要有的。
  
  感受着体内升腾的气血,以及近来针对豪强政令的顺利推行,
  
  皇帝心中有些高兴,觉得也许自己跨过三十岁这道坎,会时来运转。
  
  但很快,
  
  他就没机会这么想了。
  
  那生下小皇子的妃嫔产后一直恢复不好,产时也丧失了太多血气,即便再怎么照顾,终究还是死去了。
  
  皇帝听说了这个消息,沉默了许久,最后吩咐道:
  
  “要厚葬她。”
  
  “此外,将刘隆记在皇后名下,等身体养得壮实些,便带入宫中,交给皇后抚养吧。”
  
  他忽然想起自己稚幼时的经历,随即感慨起天意的无常来:
  
  皇帝自幼失去亲生母亲,便不忍让自己的孩子们也失去生母的照抚,即便送到宫外抚养的那些,也安排了母亲跟随。
  
  奈何一番好意尽做流水,
  
  没有孩子,自然也说不上为人父母。
  
  兜兜转转,
  
  他不愿在后宫的处置上做章帝那样的事,邓绥也未曾有过窦太后那样的禀性,却还是被迫复刻了当年故事。
  
  只是,
  
  刘隆会是下一个自己吗?
  
  皇帝心里想着,随后继续处理手上的政务。
  
  他对着文书凝神注目,批阅了几份后便忽生恍惚之感。
  
  浓墨的文字从白纸上跳出来,在他面前扭曲成难以言明的姿态,张牙舞爪的扑了过来。
  
  皇帝当即出了一身冷汗。
  
  他摇了摇头再看,发现手上拿着的,是有关于川蜀豪强侵吞土地,圈占人口,将地方百姓视为自家仆从,并勾结蜀地南蛮对抗中枢政令的奏疏。
  
  这难道是预兆吗?
  
  是上天想要告诉他,他的政令会遭到何其巨大的抵抗?
  
  皇帝一拍桌子,带着怒容想要起身,结果手脚虚浮,很快便在身边宦官惊恐的声音中晕了过去。
  
  他再次病倒了。
  
  春时的生发,
  
  夏秋时的热烈,到底会随着时间而褪去。
  
  转而到来的,只有冬日的严寒。
  
  万物要在寒风中伏倒,于阴暗的地下等待新一轮的四季。
  
  可草木可以再生,
  
  人又岂能如此?
  
  “我怕是不能再起身了。”
  
  病榻之上,皇帝对着照顾自己的邓绥说道,“国家大事,终究还要拜托你辛苦处理了。”
  
  邓绥想要劝慰他,“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但皇帝摆了摆手,阻止了她开口。
  
  这裹挟着寒风而来的病来势汹汹,
  
  即便身边的人都在为皇帝祈祷,希望上次阴皇后带来的奇迹可以再现,可皇帝自己却是明白的。
  
  “我已经有好些天没有梦见母亲了。”
  
  也许是上天仁慈,
  
  也许是母子连心,
  
  即使皇帝一出生便与生母分开,随后生死相隔,却能在梦中偶尔相会。
  
  但入冬以来,母亲梁氏的身影,在他的梦中完全隐没。
  
  想来是觉得母子相聚在即,没必要再借由梦境亲近。
  
  于是,
  
  皇帝只能抓紧最后的时间,告诉邓绥自己对政事的安排。
  
  他说了群僚与豪强的事,
  
  说了外戚与宦官的事,
  
  说了用太学科考选官,绕过察举的事……
  
  邓绥静静的听完,然后悲伤的询问他,“谁来继位呢?”
  
  皇帝这下沉默了。
  
  如果刘隆没有出生,那他便会过继刘祜为子嗣,将之定为继承人。
  
  毕竟对比起仍有惊厥之症的刘胜,这个侄儿显然更能承担起大汉的重担。
  
  而皇帝和他的兄弟们一同长大,关系十分友爱,
  
  当年谋划从窦氏手中夺权,除了动用了宦官的力量外,刘伉、刘庆两位兄长给予的帮助并不小。
  
  何况明君自有明君的气度,不至于为了将皇位锁死在自己这一脉,而选择柔弱病态、痴愚无能的子嗣为嗣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