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三国:我不是刘封 > 第237章 刘封兵困牵招,曹丕弃洛阳(求票)

第237章 刘封兵困牵招,曹丕弃洛阳(求票)

第237章 刘封兵困牵招,曹丕弃洛阳(求票) (第1/2页)

曹丕的应对终究过于迟滞,虽有幽并青冀兖徐豫七州在手,但人力物力的调配需要时间。
  
  兼之刘封的推进速度实在是太快,破城斩将,虎威盖世,隐隐有昔日燕国上将军乐毅连破齐国七十余城的声势。
  
  自曹丕令鲜卑和曹彰进攻长安开始,轲比能、步度根、郭淮、费曜、张郃、曹彰、郑浑、夏侯尚等,或死于刘封算计,或被刘封斩杀。
  
  连战连克,无人能挡。
  
  曹丕心存惧意,函谷关上包括曹真在内的一众将校同样心存了惧意。
  
  函谷关前的刘封,更似有天下第一将的威势。
  
  “伯仁因朕而死,朕心甚哀。如今函谷关上,士气低迷,虽有天险阻隔,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子丹,朕,欲回洛阳。”
  
  曹丕单独唤来了曹真,语气沮丧,神态委靡,那布满了血丝的双目和蓬杂的发型一看就是熬了夜。
  
  “陛下放心,臣会誓死守住函谷关。”曹真本想劝谏,话到嘴边又变成了誓言。
  
  曹丕摇了摇头:“你得跟朕同返洛阳,函谷关可让夏侯儒镇守。”
  
  曹真惊道:“夏侯儒之才,不足以镇守函谷关,臣若返回,函谷关恐有闪失。”
  
  曹丕目光灼灼:“子丹,你要相信夏侯儒。你跟朕回洛阳所办之事,才是最重要的。”
  
  迁都的种子在心底种下后,如雨后春笋一般蹭蹭蹭的破土生长。
  
  虽说迁都造成的恶劣影响不少,但主动放弃洛阳和被汉军攻破洛阳,影响还是有所不同的。
  
  看着曹丕那看似平淡实则带有凶狠的目光,曹真欲言又止,领命道:“臣,谨遵陛下之命。”
  
  曹丕又唤来夏侯儒,仔细叮嘱:“伯仁之死,乃朕之失。你为伯仁之从弟,伯仁在时对你也多有褒赞,今后朕会对你委以重任。
  
  朕和子丹要返回洛阳处理大事,现委任你为征西将军,镇守函谷关,望你戒骄戒躁,无朕军令,万万不可出关。
  
  函谷关天下至险,纵是十万大军来攻也难奈分毫,望你谨慎守关,莫要辜负了朕的信任。”
  
  夏侯儒听得激动:“陛下放心,臣定会死守函谷关,绝不会让汉狗越函谷关一步!”
  
  至于出关的叮嘱,夏侯儒同样记在了心底。
  
  莫说有曹丕叮嘱,即便没有曹丕叮嘱,夏侯儒也不敢出关。
  
  面对现如今势如破竹的刘封,出关就是送死。
  
  夏侯儒,不想送死。
  
  安抚夏侯儒的同时,曹丕又厚赏了函谷关上的将校,以安众将校之心。
  
  随后。
  
  曹丕带上曹真,直返洛阳。
  
  迁都不是曹丕一人能决定的,涉及到的各方利益需要曹丕去协调。
  
  更重要的是:曹丕,不想留一个完整的洛阳给刘备父子!
  
  洛阳早被董卓烧毁了,如今的洛阳乃是曹操和曹丕父子重建的,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曹丕是不可能将洛阳留给刘备的。
  
  曹丕心中有了跟董卓同样的想法:既然守不住洛阳,那就毁掉洛阳!
  
  函谷关下。
  
  刘备的天子大牙旗随风招展。
  
  得知刘封在函谷关前成功引诱曹丕派兵出关,更是大败曹真斩杀了夏侯尚,饶是刘备喜怒不形于色也忍不住开怀大笑。
  
  “吾儿骁勇,世之翘楚。”
  
  刘备现在对刘封是越看越喜欢。
  
  能征善战,多有孝义。
  
  有子如此,夫复何求?
  
  “曹丕经此大败,定不敢再出函谷关。函谷关天下至险,强攻无益,需设法迂回。如今邓艾虽绕黄河威胁洛阳北翼,但依旧只能威胁洛阳而无法攻破洛阳。”刘封徐徐的道出了现如今强攻函谷关的难度。
  
  刘备对此深以为然:“吾儿有何良计?”
  
  刘封来到地图前,指向了并州一地:“如今,轲比能和步度根皆死,并州鲜卑已如散沙,儿臣欲趁此机会,联合郁筑鞬整合鲜卑诸部。
  
  雁门太守牵招,乃父皇刎颈之交,父皇可书信一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或可招降牵招。”
  
  见刘封提及牵招,刘备眼中流露怀旧之意,继而又叹:“子经家眷皆在洛阳,倘若招降,必令其家眷受累。为大义而害故人之子,朕不为也。”
  
  见刘备不愿牵招受累,刘封又道:“不招降牵招亦可,只要牵招不引兵来犯,自当和睦。”
  
  刘备沉思了许久,最终还是给牵招书信一封,让刘封带上。
  
  倒不是刘备同意刘封去招降牵招,而是刘备担心刘封杀心太大,见牵招引兵来犯直接就将牵招给砍了。
  
  虽说刘备跟牵招有刎颈之交,但战场之上不谈私情,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仔细商议后。
  
  刘封挑选了步骑三千,和李平、罗延、余化、陆文、牛宪、卢义、关冲、林胜八将,折道向北。
  
  刘备则接管了王平、魏延、李辅、邓贤等将校及其兵马,在函谷关下立寨威慑,同时负责安抚函谷关以西的县乡士民。
  
  刘封管打不管治。
  
  短期还好,时间长了就容易动乱,这都需要刘备花时间去稳定。
  
  数日后。
  
  在洛阳北翼的邓艾、石苞和郁筑鞬都得到了进兵并州的军令。
  
  三将没有犹豫,直接放弃了威慑洛阳北翼的军务,转而与刘封合兵。
  
  刘封没有隐瞒行踪,直接亮出了旗号。
  
  一应钱粮,更是直接向并州世家大族索取。
  
  肯归顺的,就征收钱粮;不肯归顺的,直接没收钱粮土地,
  
  但如今刘封军威加身,兼之打的是伪魏,分的是伪魏的地,压根不担心会有动乱。
  
  不服?
  
  憋着!
  
  实力不济的时候,需要拉拢一切能拉拢的势力。
  
  实力强大的时候,快刀斩乱麻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将不肯归顺的世家大族冠上篡汉逆贼的身份,将世家大族中想进步的佃户、奴仆们变成自由民。
  
  一者威,一者恩。
  
  将这群自由民的利益捆绑,世家大族的反抗也只是萤火之光。
  
  强权军威下,莫说并州这群野蛮生长的世家大族,即便是中原三公之家也会消亡。
  
  最典型的就是下邳陈氏,陈登之后,连个有名号的都找不出。
  
  如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所描述一般,乱世之中,掌握刀剑的人才能制定规矩。
  
  倘若是刘备引兵出并州,或许还会受仁义束缚而与并州的世家大族相善。
  
  刘封则不同。
  
  若不是中原世家大族根基太雄厚,刘封甚至都想在中原,在并州玩这一手,除了要尽快占据并州外,也是在测试世家大族的阻挠力度。
  
  就如同刘封借曹休之手在伪魏实施阉割版科举制一般,都是测试。
  
  这些涉及到利益重新分配的变革,是不能在统一后测试的。
  
  如光武帝在统一后想要度田,结果却因豪强抵制而使得百姓怨声载道,虽说最终依靠派兵镇压后成功度田,但也让光武帝惹了一身骚。
  
  光武帝之前还有个叫王莽的,直接被坑得称帝没多久就举国皆反。
  
  刘封想重新分配利益,最好的时间段就是统一之前,以征战的名义来完成变革测试。
  
  尤其是刘备还活着的时候。
  
  成功了,自然是皆大欢喜。
  
  失败了,有刘备来打太极。
  
  假如失败了,刘封就自请降罪。
  
  刘备再降诏称:燕王急于诛灭伪魏,在征讨并州的过程中采用了激进的策略,严重的伤害了并州士民的感情,朕深感痛惜,决定对燕王实施惩戒,贬燕王为征北将军。又考虑到北伐伪魏需要燕王出力,故仍令燕王暂代大将军一职,望燕王能引以为戒,戴罪立功,莫要再恃功而骄伤害士民的感情。
  
  官腔一打,刘封该干啥还是干啥。
  
  假如刘备寿终正寝了,也还有刘禅来打太极。
  
  即便刘禅压不住,刘封也不虚。
  
  刘封以军功立世!
  
  若不是刘封不贪恋帝位,这个位置刘禅坐不稳。
  
  故而。
  
  相较于商鞅这类助秦变法后被清算,刘封有太多自保的手段了:若尔等不听孤讲道理,孤也会些拳脚,打进去比考进去要容易多了。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再加上无与伦比的军功,这都是刘封敢玩超前变革的底气。
  
  不服?
  
  憋着!
  
  在刘封兵讨并州的期间,洛阳君臣就迁都之事也讨论了十余日了。
  
  支持派和反对派,争得不可开交。
  
  支持迁都的认为:洛阳毗邻函谷关,汉军士气正盛,倘若函谷关失守,洛阳则危如累卵,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应迁都邺城以避锋芒。
  
  反对迁都的认为:迁都会加剧汉室中兴的声势,会令士民离心,黄河以南更是没了险阻。
  
  彼此之间,争论不停。
  
  而对于曹丕想焚毁洛阳的想法也遭到了激烈的反对:董卓昔日焚毁洛阳是有不臣之心,焚毁了洛阳可以打击汉室的威望;如今的洛阳乃是曹魏重建,若是自毁洛阳,打击的是曹魏的威望,这是极为不明智的。
  
  群臣的争论,让曹丕极为头疼。
  
  曹丕甚至都想直接寻个理由离开洛阳,然后赖在邺城行宫不走了。
  
  “子丹,先抽调大军入兖州吧。”
  
  散会后,曹丕给曹真下达了新的命令。
  
  既然群臣争执不休,那就直接来个釜底抽薪,先将洛阳的大军抽调去兖州布防。
  
  洛阳没了大军驻守,持反对意见的文武都得掂量掂量,是留在洛阳担惊受怕,还是跟着曹丕迁都去邺城。
  
  “一旦抽调大军,函谷关和伊阙关恐不能守。”曹真心有担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