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37章 送子祈福
第一卷 第437章 送子祈福 (第1/2页)黄州城。
月神仙子送子,祈福,祛病的消息都已经传到了都城。
一些多年无子的人,都想要去黄州城碰碰运气。
一些毫无办法的甚至想要托人去黄州祈福,能够获得送子丹,想要千金购买。
可是这个送子丹,如果不是本人祈求来的,其他人就算是吃也是无用的。
现在黄州城的风气,就连是过路的匪盗进入城中都是安安静静的。
因为那些心思不正,作奸犯科之人,祈福都不会有用。
一人祸害全家遭殃。
谁这辈子还没有个想要祈福的愿望。
最为关键的就是,其中有一路悍匪,闯进黄州城,想要杀人抢夺。
说什么,才不信什么妖魔鬼怪。
夜晚闯进黄州城,刚要做坏事,结果天上一束月光而下,那一伙盗匪居然顿时不见人影了。
有人看到,那光影地下出现了一个黑色的圆圈。
黑的影子,被人当城了地狱。
于是,便有了传说,在黄州城干坏事是会被月神娘子送进地狱的。
尤其是每个月十五日,月神仙子都会显灵。
空中盘旋的月亮会照进月神庙,里面会传来优美的声音。
这也是一个共识,在这一天像月神祈福的人,会有更大的几率。
“主子,前面就是黄州城了。”
如今的黄州城却是大变样,也因为月神送子祈福治病的传闻。
使得黄州城变得盛名在外,闻声赶过来的人不在少数。
这反而意外地带动的黄州城的经济发展。
客栈也是爆满,不仅如此,城内开始翻盖新房子了,这个边境小城,不在有人掠夺,人们自给自足,反而生活好了起来。
张县令如今也是带头为民造福。
如今张县令的夫人已经怀孕六七个月,十分显怀,甚至有大夫诊治说是龙凤胎。
如今城里,杨霞跟杨梅,开百货商场,开美食店铺,每天忙着是不亦乐乎哦。
这比在现代还活的有成就感。
并且还专门弄了一条美食街道。
不仅如此,在街边种植花树,开得十分的漂亮。
杨霞跟杨梅虽然说是只是一介商人,但是在黄州城的地位却是比县长还高。
“主子,这边就是月神庙,等到明天就是十五,我打听了每个月十五都是祈福的日子。“
“在这日子祈福是最为灵验的。“
“嗯。“
车碾里的贵人,掀开帘子,看到已经有不少人已经在占地方了。
贵人微微皱眉,明日要是祈福占不到好地方。
懂事的下人已经知道怎么做了。
“这袋银子给你,这个位置让给我们夫人。“
“这可不行,这位置是先来后到占的,不能相让,花钱更不行。“
“这样违背规则,会受到月神娘子厌恶。“
“你们是外来的吧,看看旁边写的规矩,你们要是不怕得罪月神娘娘你们就这就这么干吧。“
旁边专门负责看守的官差也看到了这边的动静,里面就走过来。
连忙维持秩序。
“算了。”
车碾里的贵人发话了,手底下人也就不在争执了。
“咱们来这里是低调求子的,不要在招惹事情了。”
“是。”
“姑姑,旁边有一家百货商店人很多,不如去那里逛逛。”
一个小孩挤着脑袋出来,他看到了旁边的百货商店,上面还挂着许多新奇的玩意。
“好。”
车碾子停下车,下来一位中年女人,衣服虽然简单,但是看起来依旧是雍容华贵,旁边的小孩也就是七八岁的样子。
看着这个百货商店十分的好奇。
夫人进入百货商店,各类物品都有标志。
没有什么小撕,东西都在货架上分门别类地摆着,还写着价钱。
“客官们,喜欢什么看好价钱,前方出口结账。”
杨霞跟杨梅也是雇佣了人,穿着制服都是统一的,长相也是看起来比较舒服干净的。
里面有各种小物件,还有美容物品。
等等~~
这样的东西他们在都城都还未曾见到过。
他们心满意足买了不少东西回来。
边境处到处都是在打仗,有不少的难民都涌入了黄州城。
导致城中人数太多,章县令现在都头疼得很。
因为这些难民年龄都是普遍较大,要不然就是残疾,身体有病。
因为大部分的年轻力壮的人都被用去征兵了。
此刻,夏继祥已经凭借着自己学习过的知识,现在在军中有过一席之地。
“林将军太过分了,居然克扣我们队伍的位子。”
“如果不是夏叔救了我们,咱们都得全军覆没。”
“那个家伙早就看咱们不爽了。”
“夏叔,不如咱们单干吧。”陆文借机提出来。
这样是正合夏继祥的心意。
“周朝皇帝暴虐,光顾着自己的修建欢愉台,就连士兵们的食物都克扣。”
“给我们的刀剑,一折就断,这怎么上阵杀敌?”
“这简直就是在要我们的命。”
“各个贪官,搞得民不聊生,我们哪怕现在回家,可能连家都没了。”
“就连一生清正为民请命的,文王都被暴君赐下鹤顶红。”
“亲子都能够杀害,我们还有什么活路?”
“这些天咱们也都看到了,说什么抵御匈奴,居然咱们将军给匈奴送礼,送大量的粮食。”
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们都震惊了。
国内都开始闹饥荒了,可是居然把我们的军粮送给敌军。
这个国家已经是腐烂了。
“我们这些老百姓所求不错,能吃饱,好好活着!没有病痛折磨。”
“今天你们也都看到了,跟着夏叔有肉吃,病了有药。”
“我陆文今日跟夏叔单干。”
“我也是!”
一旁的陆准也是立马单膝跪地。
有一个带头的,在加上他们现在吃的干净的食物。
“好!”
顿时几百个士兵都纷纷跟着夏继祥了。
很好,很好。
“从今以后我有一日,你们就有一口吃的!”
“小准!”
“是!”
顿时一大车的米面都会运了过来。
“是米,是大米!”
这些士兵,每日训练,本来就是体力活。
每个人又都是年轻力壮的年纪。
正是能吃的时候,他们的粮食一天都是米汤,干煸的半个窝头。
这能吃饱才怪!
此刻,他们终于吃了一顿饱饭。
这才是活生生的,只有手上捧着热腾腾的饭,肚子不在是饥肠辘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