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河北卧龙
第四十九章 河北卧龙 (第2/2页)司马乂斟酌一二,说道:“说实话,赵王自认相国,行为已经越矩了。但怎么说呢?他到底立下了覆灭后党的大功。”
“世人都知道,这些年里,妖后的罪过,实在是太大了。因此,赵王的功劳也难以封赏。”
“如果他止步于此,不更进一步,我们对他无法指责。”
卢志微微颔首,赞许道:“殿下说得极是。可《诗》中有言:‘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这说得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道理。”
“对于现在的赵王,或许还不该大加指责。但殿下是武帝血脉,有匡扶朝纲的职责,朝局既然有动乱的倾向,难道不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先事虑事吗?”
司马乂笑道:“那还请先生教我,如何先事虑事?”
面对这个问题,卢志顿了顿,扫视了一眼周遭,等众人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他才道:“殿下,自古以来,所有的王朝惨祸,归根结底,无非是八个字。”
“哪八个字?”司马乂问道。
“骨肉相残,宗室互疑。”
卢志一字一顿地说道,随后,他准备已久的言语滔滔而出:
“若没有曲沃代翼,何以有三家分晋?若没有姜吕屡屡内乱,何以有田氏可乘之机?又有嬴政害亲甚于害仇,死于阉宦之手,魏文防亲甚于防盗,竟三代而亡国。”
“这都是活生生的先例啊!如今国家如此形势,已经到了母子相残的地步,天理不容,人心骇然,亡国之兆何其甚矣!而在这种时刻,想要有所作为,就只有团结!”
“成都王与您同为武帝血脉,可谓骨肉至亲,若连您都不能和他共进退,他还能相信谁呢?因此,成都王殿下派我来此,就是欲与殿下结为同盟,若以后社稷有难,当齐心协力,共奋节钺!”
这一席话可谓是情真意切,发人深省,在场众人多为之色变。
司马乂亦是点头称善,他说:“听了卢君的一席话,真是令我坐立难安。当年我和五兄在洛阳的时候,五兄也是被妖后陷害,而我竟然被乱兵裹挟,不得救助!现在想来,何其可悲!”
他右手握拳,连击左手掌数次,仿似扼腕而叹。突然,他一拳打在卢志的肩头,笑着对他道:
“话说回来,我知道十六弟的性格,他从小体弱多病,因此性格也软弱。想要他拿定主意,反对赵王,恐怕不是这么容易吧?”
卢志闻言,不禁略感吃惊,显然司马乂说中了痛处,但他也不遮掩,随即笑言道:
“老实说,殿下确实还没有下定决心。他到邺城不满一年,征北军司又鱼龙混杂,许多人蛇鼠两端,想待价而沽。这导致邺城内部分成两派,还没有一个结果。”
“在下特意来见您,就是相信一点,您的支持,定然能帮殿下下定决心,也能帮助我压服那些小人。”
听到这里,在座众人又是一惊,不料卢志竟如此坦诚,毫不掩饰邺城的动荡与分歧,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政治野心——想要彻底成为征北军司的实际掌权人。但越是如此,他的言语才越是可信。一旁的上官巳发言道:
“却不知卢君如此费心费力,到底是为了什么?讨伐赵王后,想要助成都王入主京师么?”
这句话十分诛心,刘羡闻言也不禁心中一动,再次去打量卢志,但见他面色平静如水,徐徐回答道:
“天下大事,并不在武力,而在于人心。若赵王篡位,我劝成都王讨伐赵王,不过是为国除一小害罢了。如今的大晋可谓是千疮百孔,难道除去赵王就能尽数解决吗?这是必不可能的,因此,如此就想入主京师,未免太过狂妄。”
“我之心愿,无非是天下和平而已。如今世道多难,再这样放纵下去,任由四海倾覆,祸行九州,受苦的将是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若我何其有幸,能够阻止这场滔天浩劫,就已心满意足。”
“谁人能入主京师呢?这并不在于谋略,而在于能收拾人心,德性高深。可德性不是看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我衷心希望此人是成都王殿下,他有这个慧根。可若不是他,另有其人,那人真能德深似海,容纳百川,为天下所推举。那是不是成都王殿下,又何足轻重呢?”
卢志这段话可谓是坦荡了,他既没有否定,自己有想要助成都王入主京师的野心。同时又表明志向,他不会为了这一点野心就使得天下陷入动荡,而是以大局为上。
司马乂闻言极为欣赏,他叹说道:“卢子道之言,可谓是正道了。”
卢志问道:“那敢问殿下,联盟一事……”
“哈哈,卢君可谓是多此一举了。”司马乂手指刘羡道:“在你来之前,我的这位新内史就已经劝说过我,大敌当前,应当结好宗室,首要就是结好十六弟。”
“不用卢君跑这一趟,我也会与十六弟共进退。”
听到这,卢志再次将目光放在刘羡身上,两人对视片刻,皆不禁一笑。
“原来如此。”卢志拱手礼拜道:“我在邺城时,常暗自感叹,天下之大,能知我心意的却寥寥无几。没想到,今日竟然偶遇了一位。”
刘羡则道:“卢兄过奖了,能与范阳卢氏的高人共事,一直是我生平夙愿。”
既然确定了联盟,司马乂当即写了一份声讨赵王、鼓励司马颖并回忆往昔的书信,托卢志转交到邺城。卢志此行是秘密来的,他拿到信件后,并没有多待,当天就又返回了邺城。刘羡本想和他谈论一番才学志向,没想到竟没有机会,不由得深感可惜。
司马乂却顾不上这些了,在卢志走后,立刻就询问刘羡道:“看来,我们的第一步开了个好头,接下来该怎么走?”
刘羡道:“既然成都王已经在结交诸王,那这些联络的外务,您可以不用多管了,而是应该着重在第二步。”
“第二步?什么是第二步?”司马乂有些好奇。
“练兵,第二步就是练兵。”刘羡着重道:“时间不等人,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内,我们必须抓紧时间,练出一支足以对抗禁军的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