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大唐不需要你这样的狗【求月票】
第437章 大唐不需要你这样的狗【求月票】 (第2/2页)甚至倭国,可能也不再是过去的倭国了。
藤原镰足看着失魂落魄的苏我入鹿和惊慌失措的皇室,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恐惧,有悔恨,或许还有一丝对绝对力量的敬畏以及对未来道路的茫然。
难波京上空,唐军的战旗在硝烟中隐约可见。
李承乾站在甲板上,看着那片樱花之地,嘴角微微上扬,一种莫名的豪情,油然而生。
这时,裴行俭前来禀报:“太子殿下,倭国那边投降了,他们的天皇要亲自向您请罪!”
“呵!”
李承乾笑了,旋即大手一挥:
“那就靠岸,让我去看看,他们请罪的态度。另外,让所有战舰的炮口全部对准他们,只要孤不满意,格杀勿论!”
“是!”
裴行俭立刻领命。
大概过了两个时辰,李承乾所在的战舰,就靠近了港口。
此时,硝烟尚未完全散去,海面上漂浮着木屑和残骸,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硫磺和焦糊味。
大唐的巨型战舰‘镇海号’如同海上山岳,牢牢锚定在港口中央,其侧舷炮口幽深,虽已停火,却依然散发着令人胆寒的威压。
更多唐军舰船遍布海湾,桅杆如林,唐字战旗在海风中猎猎作响。
港口临时清理出的空地上,皇极天皇、苏我入鹿、藤原镰足以及一众倭国贵族公卿,身着最正式的朝服,却个个面色惨白,浑身颤抖,跪伏于地。
他们前方,铺着一条简陋的毡毯,一直延伸到‘镇海号’放下的巨大跳板前。
李承乾的身影出现在跳板顶端。
他并未着全副甲胄。
只是一身玄色常服,外罩一件明黄色的龙纹斗篷,神色平静,甚至带着一丝慵懒,仿佛只是来巡视一处再普通不过的港口。
苏定方、裴行俭等将领按剑护卫在其身后,眼神锐利如鹰,扫视着下方跪伏的倭国众人。
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李承乾缓步走下跳板,靴底踏上倭国的土地,发出清晰的声响,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倭国君臣的心尖上。
皇极天皇深吸一口气,努力维持着最后一丝皇室尊严,用近乎哀泣的声音,按照最谦卑的礼仪,高声道:
“罪国小王,皇极,率倭国文武,恭迎天朝太子殿下——!”
“倭国上下昏聩,不识天威,多有冒犯,今自知罪孽深重,恳请殿下恕罪!”
“倭国愿永世臣服大唐,岁岁朝贡,绝不背弃!”
说着,她将额头紧紧贴在地面,身后众人也随之伏得更低。
苏我入鹿亦是浑身冷汗,跟着喊道:“臣苏我入鹿,愚昧无知,恳请殿下宽宥!”
藤原镰足虽也跪伏,却微微抬眼,试图观察这位传说中的大唐太子。
李承乾走到他们面前,停下脚步。
他没有立刻让众人起身,目光淡淡地扫过皇极天皇精心准备的降表礼单,嘴角勾起一抹毫不掩饰的讥讽。
压抑和恐惧笼罩着整个港口,只有海浪拍打船身和李承乾斗篷被风吹动的声音。
良久,李承乾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带着一种冰冷的、不容置疑的威严:
“恕罪?臣服?朝贡?”
他重复着这几个词,仿佛听到了什么极其可笑的事情。
“皇极天皇,苏我入鹿,还有你……藤原镰足,是吧?”
李承乾的目光在三人身上掠过:“你们是不是觉得,大唐兴师动众,跨海而来,就是为了听你们几句摇尾乞怜的废话,收下你们这点可怜的贡品,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开?”
他弯腰,从内侍手中拿过那份镶金嵌玉的降表,随手掂了掂,然后像是丢垃圾一样,扔在了皇极天皇面前的地上。
“你们是不是忘了,孤为何而来?”
李承乾的声音陡然转冷:“孤给的,不是让你们选择臣服或抗争的机会。孤给的,是你们一个做听话的狗的机会。”
“修建军事基地,是盟约,是大唐给予的恩赐和信任。而你们呢?”
李承乾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雷霆般的怒意:“阳奉阴违,暗设障碍,甚至密谋对抗!”
“孤灭了高句丽,你们非但不惧,反而以为天高海远,孤奈何不得你们?竟敢赌孤会退让?赌你们那可笑的神风?”
“一条狗,若连摇尾乞怜都要看时机,甚至还想趁主人不备反咬一口……”
李承乾的目光如同冰锥,刺向跪伏的众人:“那大唐,还需要这样的狗吗?”
“大唐,不需要不忠的狗,更不需要自作聪明的豺狼!”
这句话如同最终判决,狠狠砸下。
皇极天皇彻底瘫软在地,泣不成声。
苏我入鹿面如死灰,他知道,一切都完了。
藤原镰足也闭上了眼睛,心中最后一丝侥幸荡然无存。
李承乾直起身,俯瞰着这片狼藉的港口和跪满一地的倭国统治者,语气恢复了之前的平静,却蕴含着更深的冷酷:
“既然你们不会做狗,那就不用做了。”
“传孤命令:倭国,自今日起,除国!设倭岛都督府,由苏定方暂领都督一职,总揽军政。”
“凡有抵抗者,格杀勿论。”
“所有王室、公卿贵族,悉数押送长安,听候发落。”
“即刻起,丈量土地,登记户籍,推行唐制,习唐语,书汉字。此地,再无倭国,唯有大唐倭岛!”
他的命令一条接一条,清晰而冷酷,彻底决定了这片土地和其上所有人的命运。
说完,李承乾不再看那些彻底绝望的倭人,径直朝倭国皇宫走去。
身后是唐军将士山呼海啸般的‘大唐万岁’、‘太子威武’声,以及倭国贵族们压抑不住的绝望哀泣。
大唐不需要不忠的狗。
当狗不配时,那便连做狗的资格也一并剥夺。
这就是李承乾的态度,也是大唐太子给予背信弃义者最终的答案。
然而,倭国的好戏才刚刚开始。
虽然李承乾以胜利者的姿态,宣判了倭国的灭亡,但并不是说,这些自以为是的倭国人,就彻底臣服了。
这也是李承乾没有急于离开的原因。
他知道,倭国人接下来,一定会不安分。
所以,他在等,等一个他一直想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