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396章 是人赋予了首相权力,而不是首相拥有权力,未来的路长着呢

第396章 是人赋予了首相权力,而不是首相拥有权力,未来的路长着呢

第396章 是人赋予了首相权力,而不是首相拥有权力,未来的路长着呢 (第2/2页)

儘管经歷了战火蹂躪,但毕竟底子在那里。
  
  而能力相对更强的刘理,就封在了贫瘠、落后,但地盘大、潜力高的越地。
  
  越国群山环绕、交通不便,农业落后。
  
  唯一值得称颂的,就是造船业的工业底子不错。
  
  能发將越地开发好非常考验君主的个人能力。
  
  不过越国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那就是它地理单元相对独立和封闭,向北有吴地作为缓衝。
  
  直接威胁中央的可能性非常小。
  
  听完李翊的分析,姜维忍不住感慨说:
  
  “陛下圣明!相爷高明!”
  
  “这一路走来,见著太多贫苦百姓。”
  
  “如今战事结束,希望江南民眾能够走出困苦罢。”
  
  此时忽有侍从来报:
  
  “相爷,越王去而復返,求见相爷。”
  
  李翊似早有预料,道一声:“请。”
  
  刘理入內,躬身道:
  
  “甥儿愚钝,还请姨父明示:”
  
  “父皇將甥儿封在会稽,可是要甥儿监视二哥?”
  
  李翊凝视刘理,上下打量他许久,方才缓缓说道:
  
  “陛下是要你们辅佐兄长,共镇江南。”
  
  “吴越之地,唇齿相依。”
  
  “若你兄弟同心,可保江南太平。”
  
  “若同室操戈,手足相残。”
  
  “则生灵涂炭,百姓流离。”
  
  烛火摇曳,映照二人面容。
  
  “……理儿。”
  
  李翊语气放为轻缓。
  
  因为他方想起,刘理也是自己的內甥。
  
  自己也不能太厚此薄彼。
  
  於是用相对柔和的语气补充说道:
  
  “江南新定,你与永儿当同心协力,共保此地长治久安。”
  
  “兄弟鬩墙,最为不智。”
  
  意思虽然与前面相同。
  
  但前者自己是一个国家首相的身份叮嘱。
  
  现在则更像是一个长辈,叮嘱自己的晚辈。
  
  刘理躬身道:
  
  “姨父教诲,甥儿谨记。”
  
  “定当与二哥和睦相处,不负父皇与姨父厚望。”
  
  李翊頷首,话锋一转:
  
  “江南初平,百废待兴。”
  
  “昔孙氏执政,过度倚重世家豪族。”
  
  “以致土地兼併成风,官官相护。”
  
  “如今推行新政,尤需谨慎。”
  
  ……甥儿明白。”
  
  “国家但有政令,必当率先奉行。”
  
  “那么,你如何看待科举之制?”
  
  李翊目光如炬。
  
  刘理沉吟片刻,从容应答:
  
  “科举取士,广开才路,可破世家垄断仕途之弊。”
  
  “於国於民,实为良策。”
  
  “甥儿定当全力支持。”
  
  李翊露出欣慰之色:
  
  “……你能如此想,甚好。”
  
  隨即倾身向前,低声道:
  
  “越地虽不及吴郡富庶,然濒海多山,別有优势。”
  
  “当重视手工业与造船业,开发海盐之利。”
  
  “假以时日,未必不如吴地。”
  
  刘理眼中闪过明悟之光:
  
  “谢姨父指点!甥儿定当著力发展造船与海盐。”
  
  “不负父皇封越王之厚意。”
  
  正说话间,侍从引一人入內。
  
  但见来者年约五旬,面容清癯,正是前吴国丞相顾雍。
  
  也是江南大族之一。
  
  今日他也被李翊约见了。
  
  “罪臣顾雍,拜见相爷、拜见……越王。”
  
  顾雍刚刚被告知里面那位王爷以及是越王了。
  
  也就是说他未来会长留江南。
  
  面对这位新来的藩王,顾雍躬身施礼,姿態谦卑。
  
  李翊亲手扶起:
  
  “元嘆先生不必多礼。”
  
  “陛下知你贤能,特命本相前来探望。”
  
  顾雍感激道:
  
  “蒙相爷不弃,雍感激涕零。”
  
  李翊正色道:
  
  “国家欲启用贤才,擬任你为扬州刺史,总理江南政务。”
  
  “你可能胜任否?”
  
  顾雍闻言一震。
  
  他深知此问深意:
  
  顾氏乃江南豪族之一,自己又是吴国旧臣。
  
  李翊此举,分明是要逼他在朝廷与江南世家之间做出抉择。
  
  当然,站在朝廷角度的考虑。
  
  也是为了进一步消除南北隔阂,减少江南人对朝廷的恨意。
  
  殿內一时寂静,唯闻烛火噼啪作响。
  
  良久,顾雍深吸一口气,决然道:
  
  “雍蒙朝廷不弃,敢不竭诚效命?”
  
  “必当恪尽职守,推行新政,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李翊抚掌大笑,上前执顾雍手道:
  
  “善!元嘆果然深明大义。”
  
  隨即拍其肩道:
  
  “明年江南推行科举,还需你多多费心。”
  
  “江南世家若有异议,你当如何处置?”
  
  顾雍坚定道:
  
  “科举取士,乃朝廷国策。”
  
  “雍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若有阻挠新政者,当依法处置,绝不姑息!”
  
  其实这就是绑定一家,得罪千万家。
  
  儘管科举会打破世家垄断官位的特权。
  
  但对顾家而言又有什么影响呢?
  
  反正他们已经是“朝廷鹰犬”,吃公家饭了。
  
  已经得道升天了,出卖你们也就出卖了。
  
  反正顾家至少要先飞黄腾达几年了。
  
  “甚好!”
  
  李翊满意点头,“有元嘆主持江南政务,本相便可放心回朝了。”
  
  待顾雍退下,刘理在旁侧不禁赞道:
  
  “姨父用人之妙,令甥儿好生佩服。”
  
  “顾元嘆在江南士族中威望甚高,由他推行科举,阻力必减。”
  
  李翊意味深长地道:
  
  “治国之道,在於平衡。”
  
  “用江南人治江南地,用世家子破世家弊。”
  
  “这其中分寸,你日后自会体会。”
  
  ……
  
  李翊车驾启程前日,越王刘理特至陈登府上拜会。
  
  陈登迎至中堂,含笑拱手:
  
  “恭喜越王得封会稽,此乃陛下厚爱。”
  
  刘理苦笑还礼:
  
  “封地虽广,然富庶不及梁国半数。”
  
  “越地僻远,民风未化,本王肩头担子著实不轻。”
  
  “前路漫漫,任重而道远啊。”
  
  陈登温言道:
  
  “越王年轻有为,必能造福一方。”
  
  “老夫在此预祝越王前程似锦。”
  
  刘理含笑摇头,又转话题道:
  
  “倒是小王该恭喜大將军即將入主內阁,荣膺首相之位。”
  
  陈登亦摇头自嘲说道:
  
  “首相之位,看似尊荣,实如履薄冰。”
  
  “权势非因位而生,乃因人而聚。”
  
  “李相爷威望卓著,故能令行禁止。”
  
  “换作登,恐难服眾啊。”
  
  陈登是个明白人,在他看来,內阁首相之位哪有那么好坐?
  
  是人赋予了首相权力,而不是因为是首相所以有权力。
  
  换作任何人来,都不可能再有李翊那样高的权势地位了。
  
  包括陈登自己。
  
  李相要陈登贯彻推行科举,如果陈登威望不够高,估计连底下的人都使唤不动。
  
  也无法像李翊那样说罢免人就罢免人。
  
  “大將军过谦了。”
  
  刘理正色道,“灭吴之功,天下皆知。”
  
  “推行科举,必能胜任。”
  
  陈登微笑:
  
  “……承越王吉言。”
  
  “不知今日驾临,所为何事?”
  
  刘理道:
  
  “闻大將军不日將返洛阳,特来拜会。”
  
  隨即又道,“另有一事相求。”
  
  陈登乃命人设宴,二人对酌。
  
  酒过三巡,刘理忽整衣跪地。
  
  陈登大惊,连忙將之扶起:
  
  “越王这是何故?折煞老臣了!”
  
  刘理执意不起,正色说道:
  
  “小王有一不情之请,望大將军成全。”
  
  “理欲求娶令爱陈瑶为越王妃。”
  
  陈登愕然,怔怔道:
  
  “此事……未免太过突然。”
  
  刘理却知道,现在不求。
  
  等陈登一家去了洛阳,將再无机会。
  
  乃恳切道:
  
  “本王原以为此生当奉献社稷,不该耽於儿女私情。”
  
  “然自上次府上一瞥,惊为天人。”
  
  “日夜思之,方知缘分天定。”
  
  陈登沉吟良久,嘆道:
  
  “小女確实不愿离江南远嫁去洛阳。”
  
  话落,乃起身道,“容老夫进屋一问。”
  
  內室之中,陈瑶正在绣。
  
  见父亲来问,粉面飞红,低声道:
  
  “全凭父亲做主。”
  
  陈登观女儿神情,已知其意。
  
  返回宴厅,扶起刘理:
  
  “……小女愿意。”
  
  “这门亲事,老夫答应了。”
  
  遂唤陈瑶出见。
  
  刘理见伊人娉婷而至,不禁取出怀中荷包:
  
  “此物可是小姐所遗?”
  
  陈瑶含羞接过:
  
  “……多谢殿下保管。”
  
  “其实……那日是故意留下的。”
  
  刘理讶然,问:
  
  “这是为何?”
  
  陈瑶垂首轻语:
  
  “盼殿下见物思人,莫忘妾身。”
  
  刘理动容,执其手道:
  
  “能得小姐为妃,实乃三生之幸。”
  
  陈瑶抬眼相望,四目相对:
  
  “妾身亦欣喜不已。”
  
  陈登见二人情投意合,含笑退去,留二人独处。
  
  刘理拥伊人入怀,温言道:
  
  “待我们到了越国,定要让那里的子民安居乐业。”
  
  陈瑶倚靠郎君肩头,柔声道:
  
  “妾身愿隨殿下同心协力,共治越地。”
  
  陈登甫离越王府,便被甘寧、徐盛、蒋钦、周泰等一眾淮南旧將围住。
  
  诸將面色惶急,甘寧率先开口:
  
  “大將军若赴洛阳,我等该当如何?”
  
  甘寧虎目含忧,“江南虽定,然將士们心绪未寧啊。”
  
  陈登环视这些隨自己征战多年的老部下,长嘆一声:
  
  “若不出所料,朝廷下一步便要整顿江南兵权。”
  
  “然诸位放心。”
  
  他语气转坚,”登既入內阁,必不忘旧部。”
  
  “尔等隨我多年,皆百战之將,朝廷自有重用。”
  
  蒋钦急道:
  
  “末將等非是贪权位,实是不愿与大將军分离!”
  
  “这些年来……大家便如同手足兄弟一般,共患难。”
  
  “多少苦难都走过来了,如今却,唉!”
  
  周泰在一旁接话:
  
  “正是!大將军待我等恩重如山。”
  
  “如今將要远离,我等怎忍心与大將军分离?”
  
  陈登抬手止住诸將话语,温言道:
  
  “登岂不知诸位心意?”
  
  “然值此多事之秋,愈要沉著。”
  
  “朝廷既暂无安排,尔等便安心留守。”
  
  “切记:多做多错,静观其变为上。”
  
  徐盛沉吟道:
  
  ”大將军之意,是要我等暂敛锋芒?”
  
  “然也。”
  
  陈登頷首,“江南初定,朝廷必派人接掌兵权。”
  
  “尔等当尽心辅佐,勿生事端。”
  
  “待我在朝中站稳,自会为诸位谋划。”
  
  诸將皆泣拜:
  
  “誓死追隨大將军!”
  
  陈登一一扶起,目光扫过这些熟悉的面容,不禁感慨:
  
  “想起当年共抗孙吴,浴血奋战……”
  
  “如今江山已定,却要各奔东西。”
  
  甘寧朗声道:
  
  “纵隔千里,我等心永远向著大將军!”
  
  “俺也一样。”
  
  “我也是!”
  
  “我也是。”
  
  “……”
  
  两日后,长江码头旌旗招展。
  
  李翊车驾即將北返,江南文武百官齐来相送。
  
  陈登与陆逊並肩而立,望著滔滔江水,皆露不舍之色。
  
  “元龙可是捨不得这江南烟雨?”
  
  李翊在一旁笑问。
  
  陈登嘆道:
  
  “在这地方待了二十载,恍如昨日。”
  
  “如今离去,確实难捨。”
  
  李翊执其手登船:
  
  “……忘了吧。”
  
  “唯有忘却过去,方能展望將来。”
  
  又对陆逊道,”伯言亦如是。”
  
  船至江心,陈登仍频频回望。
  
  但见甘寧等將领仍在岸边挥手,不禁眼眶微热。
  
  李翊命人取来酒盏,斟满三杯:
  
  “来,为新征程满饮此杯!”
  
  三人对饮。
  
  陆逊道:
  
  “逊本吴国旧臣,蒙相爷不弃,委以重任,敢不竭诚效命?”
  
  陈登亦道:
  
  “登必尽心辅佐朝政,以报陛下与相爷知遇之恩。”
  
  李翊遥指北方:
  
  “洛阳城中,尚有无数挑战等待。”
  
  “荀公达年事已高,已经半隱於朝。”
  
  “鲁子敬近染沉疴,也將要退了。”
  
  “朝中急需新人,此正是二位大展宏图之机。”
  
  陈登却明白,自己年岁也不小了。
  
  此去洛阳还能干几年了?
  
  再干几年,也干不动了。
  
  感觉自己更像是被赶鸭子上架,被李翊拿来当新老接替过渡用的。
  
  倒是陆逊尚且年富力强,年轻有为。
  
  未来风起云涌,必有他一席之地。
  
  忽有快船追来,却是越王刘理特来送行。
  
  陈登见船上还有女儿陈瑶的身影,不禁微笑。
  
  “岳父大人保重!”
  
  刘理扬声道:
  
  “小婿定会好生治理越地,不负所托!”
  
  陈瑶亦喊:
  
  “父亲大人珍重!”
  
  陈登挥手回应,眼中泪光闪烁。
  
  正说间,忽见北岸烟尘大作
  
  一队骑兵飞驰而至,为首者竟是姜维。
  
  他已於两日前,先行开路。
  
  “相爷!”
  
  姜维勒马江边,高声稟报。
  
  “北方急报!司马懿兵出斜谷犯境,诸葛都督亲率大军迎战!”
  
  李翊神色一凛:
  
  “果然来了。”
  
  隨即对陈登、陆逊道:
  
  “二位,看来我们回朝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应对陇右战事了。”
  
  大船顺流而下,江南渐行渐远。
  
  陈登最后望了一眼这片熟悉的土地。
  
  转身面向北方,目光渐渐坚定。
  
  新的征程已经开始,
  
  等待他们的,是更加复杂的朝堂博弈和关乎国运的战爭决策。
  
  而江南,则將在这群人的远去的背影中,开启新的篇章。
  
  ……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