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 > 第三百四十五章 北疆第七镇,再见临安

第三百四十五章 北疆第七镇,再见临安

第三百四十五章 北疆第七镇,再见临安 (第1/2页)

渭水之盟签订半月后,咸阳城迎来了盛大的仪式——李骁祭天封王大典。
  
  咸阳宫旧址之上,一座临时搭建的祭天台拔地而起,高达九丈,台阶以青石铺就,两侧插满了金色日月战旗的。
  
  祭天台中央,一尊青铜大鼎静静矗立,正是象征关中正统的雍州鼎。
  
  此鼎自夏商周传承而来,历经千年沧桑,如今被北疆军从渭水河底挖出,成为李骁封王的最重要礼器。
  
  辰时三刻,吉时已到。
  
  李骁身着一袭暗金龙纹王袍,袍角绣着山川河流图案,象征着他统领的广袤疆域。
  
  内里贴身穿着锁子甲,甲片隐于袍下,既不失王者威仪,又暗藏军旅锋芒。
  
  他头戴王冠,步伐沉稳地踏上祭天台,气势庄重,引得台下军民纷纷屏息凝视。
  
  祭天台两侧,金国使臣完颜永济与宋国使臣苏师旦并肩而立,神色各异。
  
  完颜永济看着李骁的背影,心中满是屈辱与不甘,却只能强装镇定,毕竟如今金国国力衰退,已无力阻止北疆崛起。
  
  苏师旦则更多是复杂——他既为宋国暂时摆脱金国威胁而庆幸,又为北疆的强势而担忧。
  
  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北疆将士,看着他们眼中对李骁的狂热崇拜,他再次想起了靖康之耻前的女真。
  
  同样是迅速崛起,同样是军心凝聚,如今的北疆,比当年的女真更可怕,因为李骁不仅有强悍的军队,还有整合领土、治理百姓的能力。
  
  “祭天开始!宣读祭文!”
  
  胡立高声唱和,手持祭文,上前一步,以洪亮的声音念道:
  
  “维华夏一千四百二十七年九月初八,北疆大都护、腾格里古尔汗李骁,谨以牛羊太牢之礼,祭于皇天后土:”
  
  “昔者,周秦汉隋唐五朝,据关中而统天下;今北疆兴于西域,历十载而拓土万里,收漠北、定河西、平夏国、取渭北,皆赖将士用命、百姓归心。”
  
  “骁虽不才,愿承天命,称封秦王,建号为秦,以安天下苍生于水火,以复华夏正统于关中。”
  
  “愿皇天后土庇佑,北疆永固,将士安康,百姓安居乐业;愿我旌旗所指,皆为故土,万方来朝,永无战乱。”
  
  “尚飨!”
  
  祭文宣读完毕,胡立将祭文投入火盆,熊熊火焰升起,仿佛在回应这份对天下的期许。
  
  台下的北疆将士们瞬间爆发出震天的呐喊:“秦王万岁!北疆万岁!”
  
  “秦王万岁!北疆万岁!”
  
  呐喊声此起彼伏,传遍咸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连远处的长安城都仿佛被这股声浪震动,完颜纲等金国将领们站在城头望向北方,脸庞上满是凝重。
  
  李骁走到雍州鼎前,面对台下的北疆将士,高声说道:“今日我称秦王,非为一己之私,而是为了让天下百姓不再受战乱之苦。”
  
  “凡我北疆子民,无论汉、契丹、回鹘、突厥、党项,皆一视同仁。”
  
  “凡我北疆将士,有功者必赏,有过者必罚。”
  
  “未来,咱们还要打下更多的土地,让北疆的律法,通行于天下。”
  
  “秦王万岁!北疆万岁!”将士们再次呐喊。
  
  而完颜永济等观礼之人,脸色却是变了。
  
  刚刚签订了渭水之盟,李骁便在封王大典中高调宣称要打下更多的土地。
  
  不是针对的金国还能是谁?
  
  “野心勃勃!”
  
  “霸气外露。”完颜永济看着祭台上李骁的身影,低沉的声音呢喃,脸庞上满是凝重。
  
  渭水之盟自签订之时起,两国都在为了撕毁它而准备。
  
  金国如此,北疆亦是如此。
  
  李骁不仅会打仗,更懂得如何治理国家、任用人才,这样的对手,比金国以往遇到的任何敌人都要可怕。
  
  苏师旦则连忙上前,对着李骁躬身道:“大宋使臣苏师旦,恭贺秦王,恭贺北疆建国。”
  
  “大宋愿与北疆永结兄弟之国,共抗金贼。”
  
  李骁看着苏师旦,淡淡一笑:“宋使放心,北疆与大宋的友谊,比铁还硬,比石还坚,绝不会改变。”
  
  仪式过后,李骁召集核心将领与官员,宣布了一项关乎北疆未来的重要决定。
  
  组建第七镇,同时对现有六镇进行兵力扩充。
  
  “诸位。”
  
  李骁坐在主位上,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凝重却坚定:“如今北疆虽已立国,但咱们要面对的主要对手金国,仍是强敌。”
  
  “他们占据中原繁华之地,拥兵数十万,根基深厚。”
  
  “咱们目前的兵力,拿下关中已属勉强,若想未来全取中原,推翻金国统治,必须扩充军力,增强实力。”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纷纷点头,经历过关中之战的他们,深知金国虽遭重创,却仍有不俗的实力,扩军已是必然之举。
  
  李骁继续说道:“我计划将现有六镇,从原本每镇三个万户,全部扩建为四个万户,每镇兵力达到两万骑步炮混合编制,提升各镇的攻坚与野战能力。”
  
  “同时,正式组建北疆第七镇,甲胄与旗帜为蓝色,与其他六镇并列,驻守灵州,伺机东征金国。”
  
  他顿了顿,补充道:“兵力补充方面,将从金军与夏军俘虏中挑选精壮,充实七镇缺额。”
  
  “其余战俘,则送往北海、七河、伊犁等西部边陲,与当地万户屯兵混合,以北疆伤残转业军官为骨干,重新建立牧屯兵万户。”
  
  “如此一来,既解决战俘安置问题,又能加强西部边防。”
  
  不过,这两项工程规模庞大,需耗费时日,能在一年内完成,便已是高效。
  
  眼下首要任务,还是搭建各镇新的架构,确定新增将领的任命。
  
  今天的将领任免,主要涉及都统与万户两个核心级别,范围涵盖六镇新增的六个万户,以及第七镇的四个万户。
  
  副万户以下的职位,因为人选太多,李骁需要更多的时间斟酌。
  
  但对于万户这一级别的任命,他早已根据东征各战役的战功,拟定了详细名单,此刻逐一宣读:
  
  “免除拔里阿剌第二镇副都统之职,任命为第七镇都统,兼任新编第二十万户。”
  
  “免除林大壮第三万户之职,任命为第七镇副都统,兼任新编第二十一万户。”
  
  “免除秦雄第六万户副万户之职,任命为新编第二十二万户。”
  
  “免除张胜第十七万户副万户之职,任命为新编第二十三万户。”
  
  “免除朱大昌第四万户副万户之职位,任命为新编第二十四万户。”
  
  ……
  
  此次提拔完全以战功为依据,副都统凭战功晋升都统,副万户靠战绩升任万户,基本做到了公平公正。
  
  不少将领眼中满是振奋,他们清楚,只要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立下战功,便绝不会被埋没,未来还有更大的晋升空间。
  
  而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第七镇都统的任命。
  
  李骁打破了以往任命李氏宗亲为都统的惯例,将这一重要职位交给了拔里阿剌。
  
  众人虽有惊讶,却也没有太大怨言。
  
  拔里阿剌本是萧思摩的旧部,契丹六院部四大石烈主之一。
  
  早在李骁担任金州都督时,便已担任副都督,资历深厚。
  
  这些年来,他跟随李骁南征北战,从西域到关中,从漠北到河西,每一场关键战役都有他的身影。
  
  此次东征更是数次立下大功,身上的伤疤不计其数,在所有副都统中,他的战功堪称最高。
  
  所以,将他任命为第七镇都统,虽不是所有人都心服口服,但却没人能光明正大的反驳。
  
  鲜少有人知道,李骁此举还有更深层的考量。
  
  北疆内部的契丹派系,正面临领军人物空缺的问题。
  
  龙城传来消息,大都护府司马九猛安合的身体愈发糟糕,已向李骁递交辞呈,准备卸下所有职位养老。
  
  李骁斟酌后已同意其请求,且在此次扩军中,将九猛安合的长子提拔为万户,以安抚九猛安合这位老将。
  
  但仅凭一个新晋万户,不足以支撑整个契丹派系,还需一位资历深厚、战功卓著的将领来顶大梁,拔里阿剌便是最佳人选。
  
  当然,第五镇副都统萧赤鲁,也就是萧图剌朵的长子,同样有能力撑起契丹派系。
  
  只是第五镇未参与此次东征,萧赤鲁虽有才干,却缺乏关键的战功支撑,故李骁决定让其继续留任第五镇。
  
  拔里阿剌听到任命,立刻起身,抚胸躬身,声音洪亮:“末将拔里阿剌,谢大王信任。”
  
  “定不负大王所托,练好第七镇兵马,未来东征金国,定当冲锋在前,为北疆拿下中原。”
  
  “起来吧!”
  
  李骁笑着点头:“本王相信你的能力。”
  
  “第七镇虽有其他四镇的老底子,但毕竟是新建之军,事务繁杂,你要多费心思,尽快将队伍整合完毕,形成战斗力。”
  
  “遵命。”拔里阿剌重重说道。
  
  其他新晋将领也纷纷上前领命,殿内气氛热烈。
  
  ……
  
  随后,李骁任命拔里阿剌为灵州将军,率领第七镇驻守河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