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3000万美金的市场
第420章 3000万美金的市场 (第1/2页)这一天。
陈光良和长江工业集团的副总经理郭德明,来到华泰塑胶厂,苏东生早已经带人等候,毕竟大老板难得来一次,自然需要最重视。
在陈光良的计划中,长房三子陈文恺,将继承长江工业集团。而这个儿子今年才19岁,还在美国普林斯顿读大学,三年后才会回港。
另外一方面,长江工业集团的前景,不似前世香港工业的前景;这一世一定是可以形成一个巨无霸的,不管是海外,还是内地,以后也会布局的。
“这个呼啦圈的生产线,我们已经开始全力动工,而北美的各大经销商对于我们的想法,也是非常支持的。接下来就看,美国是否会掀起呼啦圈的热门了!”苏东生汇报导。
他的内心,实际上有些不解——老板凭什么认为,这个呼啦圈会风靡美国,甚至全世界。
陈光良笑道:“呼啦圈是否会成为热门,自然全靠那些经销商的营销手段。另外一方面,我已经安排‘奥黛丽玩具’参加明年3月份的玩具展览,这其中就包括呼啦圈。”
呼啦圈只是让奥黛丽玩具随便带着参展,这个也没有什么专利。要说真有什么专利,也是澳大利亚采取一种木头制作的呼啦圈。
苏东生点点头,说道:“那些代理商也乐意帮呼啦圈做营销,因为这是一个双赢的方案。而且,每个代理商都进了大量的呼啦圈,大家信心十足,觉得不会滞销。”
他口中的代理商,便是华泰塑胶花的代理商们。
目前华泰塑胶花的代理商,遍布全球。
香港占全球90%的塑胶花生产,而华泰塑胶花又占香港30%以上的塑胶花生产。而预计今年(1957),香港塑胶花的产值将突破1个亿。
陈光良随即说道:“这个市场很庞大,我们要做充足的准备,短时间将这种产品在美国库存大量。因为这个的周期很短,一旦错过,市场就会饱和。”
大家的眼神凝重起来。
苏东生认真的说道:“嗯,目前我们已经出货200万个呼啦圈,计划再出货300万个呼啦圈,向北美和欧洲继续代理销售。为此,我们向那些经销商承诺了‘卖不出去就退’的原则。”
也只有长江工业集团才有这个实力。
一个呼啦圈在美国预计是1.5美元,相当于7.5港币。而香港的出厂价格,仅在3港币不到,但这也是数千万的产值。
“好,很快就能揭晓答案了!”
随即在华泰塑胶厂里面,还组织了一个会议,集团管理层和华泰塑胶管理层,共同出席。
此时的华泰塑胶厂,主要包括生产塑胶花、玩具,其中塑胶花的产值,就在一年3500万左右;而玩具也是非常出色,现在每个月要生产5万个芭比娃娃,再加上呼啦圈及其他玩具,产值也在上千万港币。
“大家从香港、日本的玩具产业逐年产值图,就可以发现,玩具产业的前景非常远大。所以华泰玩具不能满足于代工,更需要打出自己的专利产品。呼啦圈不算,毕竟这不算什么专利。现在大家手里有一份玩具的专利,它叫做魔方。它是一个2x2x2的二阶魔方,玩家需要将打乱的颜色,最终六面变成一个颜色。这属于益智玩具,我们先用磁铁将其研发出来,再考虑用数学的方式,采取卡榫一般互相咬合,这里面有建筑学.所以,这个项目尽快立项。”
众人都认真的看着资料,很快就觉得大有搞头。
当然难度也是很大,扭动的魔方,内部该如何保持其可活动性呢?
就像老板说的一样,这是一个建筑系、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好,我们马上成立项目组,尽快组成研发团队。”
陈光良点点头,华泰玩具不可能在美国掀起一种‘文化玩具’,类似芭比娃娃之类的。但是,像魔方、呼啦圈这种,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呼啦圈可是一个3000万美金的市场,相当于3000万个的全球需求,哪怕是三分之一由香港生产,那也是一个数千万的产业。
陈光良的想法很简单,让香港赚到更多的世界钱,以此来改变香港。
由维他奶食品集团生产的‘康师傅方便面’,以‘三分钟可以煮熟’广告开始宣传,第一时间在香港引起热议。
与此同时,康师傅方便面也在香港的大街小巷,以免费品尝的方式,进行地毯式的推广。
世界第一款方便面,香港人自己的发明,一时间成为媒体的舆论宣传。
“口味不错,而且真的好方便,以后加班再也无需担忧吃不上饭了。”
“很便宜呀,一袋才五毛钱,管一顿饭呢!”
“关键是我们香港人自己发明的产品,实在太厉害了!”
“可不是嘛,最近几年,我们香港发明了塑胶花、拉杆箱,如今又发明了方便面,还真是涨士气呢!”
“你们发现没有,这些产品,包括假发,都是长江工业集团旗下的企业发明或引进的,看来这家企业很重视研发呢!”
“对,对”
方便面顺利在香港打开市场,这是必然的现象!
在香港,你会发现这样的一种现象:空姐和机长们,拎着Travelpro行李箱;大街小巷,总有人吃着香港发明的方便面;中产阶级的家里面,摆着香港人发明的塑胶花.
渐渐的,香港人开始自信起来,这里不再是山寨工厂的代名词,也有着创造力和想象力。
当然,山寨工厂的代名词也没有什么不好,关键在于山寨的同时,能不能有创造力。
香港航空的会议室,当陈光良决定订购波音707两架时,引起了悍然大波。
毕竟今天在场的管理层,基本都是英国人,他们对于香港的航空公司不支持英国的航空业,报以很大的意见。
作为香港航空的总裁迈莱克,代表同事们发出质疑道:“陈先生,波音707尚未取得适航证,甚至都还没有首飞,不知道你是不是在一种赌博。”
自从收购香港航空以来,股东和管理层一直相安无事,陈光良也继续重用这些英国管理层。甚至他和怡和的矛盾,也没有在香港航空会议室直接交锋。
但现在,便是陈氏兄弟和管理层、怡和股东代表的一次交锋。
陈光良眼神示意一下陈光聪。
随即,陈光聪便说道:
“我们做过一些调查,有理由证明——喷气式客机是未来的趋势,谁能先一步换上这种新机型,那么就在航线上占据优势。而目前我们香港航空在日本航线、台岛航线上,就急需拥有这种优势。”
“英国的彗星失败后,让香港航空的目光只有盯上美国的波音。波音707在1955年获得泛美航空的15架订单,而本月准备进行首飞,预计明年下半年将投入使用这些充分表明,波音707是非常理想的选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