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再次断后
第623章 再次断后 (第2/2页)因此有序分别,一些人率部撤离时,还将部分干粮、箭矢遗留给夏侯博所部,以便夏侯博反击追兵,以及换方向绕路撤离。
夏侯博自然不可能在这里设立阻击、接应阵地,他必须调头向西,主动靠近张飞,这样才能遮蔽西边的敌军斥候,为刘备大队人马撤离争取时间,并掩护行迹。
如果可以突围,他肯定会换个方向,以迷惑追兵。
此刻,鸿沟浮桥被毁处。
其实甘宁并没有率兵抵达这里,甘宁依旧留在官渡,他始终警惕的是已经入驻白马津的孙策中军。
甘宁率大队水师战舰留在官渡,若是侦查到孙策开始逆黄河进兵,那甘宁就能快速撤离,还是有希望撤出鸿沟口,返回黄河水域。
毕竟孙策从白马津向西,先要经过阴沟水口,再行百里,才能封锁鸿沟水口。
因此,甘宁派出的这支水师小分队以娄发为将。
娄发也是为难,此刻他的水师部队正抢救、搬运两岸的军械、粮秣,而娄发更想攻击虚弱的刘备大营。
不求获取里面的物资,若是一把火烧毁,那能严重压制陈留战场的叛军物资补给效率。
可如果孙策中军出动,并分兵一股顺阴沟水而下,必然能将娄发这支小分队截断,到时候只能沉船靠岸,向西撤离。
这样不仅会丢失各种数量本就不多的战舰,还会丢失战舰内配备的军械、粮秣,就连现在缴获的军事物资、头颅、俘虏,也会尽数遗弃……到时候报功都难,这会引发中低层吏士的不满。
常胜部队最大的坏处就是老兵关系更为紧密,因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与功勋积累,所以老兵们会有些那么难以管教。
中低级军吏也拿老兵骨干没啥办法,这些老兵骨干才是中低级军吏积功、升迁的支柱力量。
所以常胜部队常常会有自己的思想,若是伤害、影响这支部队的根本利益,那肯定会报复你。
娄发只是甘宁麾下的一名裨将,他没有甘宁那种尽数沉船的果断预案,也很难像甘宁那样能压制老兵骨干的利益诉求。
故而娄发略作考虑,就放弃烧攻刘备大营,并督促装载战利品的各舰撤离,返回鸿沟支流。
这样就算孙策派发的水师分队从另一个支流阴沟而下,他们也能顺利撤离,不会被截断航道。
娄发就这样攻击得手后,并未乘胜而进,进攻已经慌乱的刘备大营。
大营内守军不足千人,多是老弱病患,真正有战斗能力的甲兵不足三百,连大营防线都填不满。
留守大营的糜竺站在箭塔上观望,因军情延误以及娄发地位太低,使得糜竺以及陈留守军误以为是甘宁亲自攻烧浮桥,来断刘备的退路。
糜芳也是因为这个判断,根本不敢组织吏士与娄发所督的水师死战……何况两岸缺乏掩体,糜芳所督后勤转输的吏士本就缺乏战斗积极性,哪里能在对射中占便宜?
因此糜芳的遇袭、溃败,几乎是理所当然。
正是他溃的太快,让糜竺、陈留城内的吕虔等人误判。
吕虔等叛离张杨的原曹操旧部根本不敢再守陈留,若是被吕赵叛军围住,等待他们的只有灭亡。
就在糜竺忧虑之际,陈留城中新反戈、易帜的各军在吕虔带领下开始纵火焚烧城中各种屋舍、府库,随后弃城,来投糜竺。
比起甘宁可能发动的进攻,糜竺更愿意相信吕虔等降军,刘备大营得以充实起来。
然而,娄发无意冒险,偷袭得手后就撤兵返回鸿沟支流,有收缩之意。
而这时候,天色渐暮,双方第一次交锋的烈度也急速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