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功过张孝纯上
第146章功过张孝纯上 (第2/2页)张孝纯并没有因为童贯的位高权重而畏缩不前,他不卑不亢的回答说,”平生童太师作几许威望,临事则蓄缩畏慑,奉头鼠窜,有何面目复见天子呼?”
童贯被金人吓破了胆,几句讥讽怎能让他改变主意,仍然是连夜逃走!
现在的太原知府张孝纯是城内的最高长官,在巡抚司统治官王禀的协助下,带领太原军民顽强的抵抗了敌人的强大攻势,打退了敌人一轮又一轮的疯狂进攻。
此战让金兵动用了他们的所有手段,比如云梯,抛石车等都派上用场,最后把附近河道里的大石头都已经用尽,仍然无法攻破城池。强攻不行,金军西路统帅宗翰改变策略,将太原城团团包围,切断所有外援通道。
从战略层面上讲,宋军若守住了太原,也就挡住了西路金兵南下之路,这是宋朝抵御金人的第一道屏障,张孝纯相信朝廷一定知道其重要性,及时派兵救援的。
可是软弱无能的大宋朝廷,的确也派出了几支援军。由于当时军队内部各自为政,矛盾重重,相互扯皮的事件屡有发生,使得战斗力非常孱弱,很快就被金兵打得大败而逃。
宋钦宗无奈,最后决定割地求和,放弃太原、中山、河间三镇。这就等于放弃了黄河以北的所有土地,并且首都汴梁再也没有防守异族进攻的壁垒。等于再次打开了北边的第二道大门。
张孝纯抗旨不遵,拒绝放弃太原诚,一直坚持了九个多月,粮食吃完了,杀战马充当军粮,战马吃完了,又用盔甲武器的牛皮和一些树叶树皮来充饥。
这时守城者已经伤亡过半,虚弱不堪。靖康元年,太原失守,王禀父子战死,张孝纯被俘,押往云中。
被俘期间,张孝纯一直囚禁在云中,按当时的情况,两国有达成和平协议的可能性,他心存两国一定能够和好的侥幸心理,有被放回故国的念想。
没有想到疾重难返的北宋王朝,摇摇欲坠,形势却急转之下。
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年二月,丙寅日三月二十,北宋正式宣告灭亡。包括徽钦二帝在内的皇亲国戚,王公大臣,宫女嫔妃以及所有在京官员四千多人,被押往北国。张孝纯的震惊可想而知。
他的好友张叔夜在过宋金两国交界处的白沟时自缢殉国。张孝纯特做两首诗以吊念故友,其中一首是;
季世遭奇祸,烦冤痛可论。
交情伤死别,亲属恸遗言。
空向还家梦,难招去国魂。
一朝成千古,斜日下平原。
在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出张孝纯的绝望和无奈,回家竟成了空想。
当初没有一死报国,而今再回头,已是两世为人,一朝失节,万劫不复,此时的他已经知道了自己注定的未来,别无他选。
①通直朗,宋朝官称,州郡副职,六品武官。
②腾阳,今山东省腾州市,张孝纯家乡在羊庄镇北台村。
③云中,今山西省大同市。
④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