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 293章 超饱和救灾,赵朔汗国的华丽表演!

293章 超饱和救灾,赵朔汗国的华丽表演!

293章 超饱和救灾,赵朔汗国的华丽表演! (第1/2页)

一二四零年,庚子年。
  
  不知是不是巧合,华夏似乎总会在庚子年遇到流年不利之事,要么是天灾要么是人祸。只是这次的庚子年,是一场巨大的蝗旱之灾罢了。
  
  这场旱灾本质上不是一年而是三年,从前年开始,到今年达到巅峰。只是由于均田制和赈灾得力,才让世人觉得灾情不大。在原本的历史上,现在已经饿殍遍地了,赵昀也不得不下了罪己诏。
  
  “朕德不肃,天示常畅,以戒不德……今人情皇皇,大命近止,上下犹顾望蓄缩,隐情惜已,是未谅朕之衷也。令至,无问中外臣庶,凡朕躬之失、朝政之疵关于时务之钜、民瘼之切者,其旬以启朕,朕且采择施行之。悉意以陈,毋有所讳。”
  
  到了现在,无论江南的民间还是府库中,都积储不多。
  
  赵朔父子决心一下,又和耶律楚材等朝中大臣讨论之后,新生而庞大的赵朔汗国彻底动员起来。
  
  其一,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陕西、四川,这六省之地,官吏十中抽一,支援江南地区。
  
  其中,一半人员前往浙江、福建两省,另外一半人员前往附近的江西、安徽、江苏以及湖南湖北。
  
  即便整场旱灾席卷江南,也肯定是福建和浙江受灾最为严重。
  
  这些官吏的主要作用,就是监督了。
  
  赈灾之中,各种情弊甚多,不能单指望这地方官员的清廉和节操。
  
  这些新调来的官吏,任期只有半年,与地方官吏毫无瓜葛。有他们参与赈灾,当能将各种情弊压缩到最低。
  
  其二,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陕西、四川这六省各大粮仓,拨出一半积储,运往江南地区各大粮仓。
  
  赵朔在北方屯兵甚多,军队是重中之重,朝廷手中必须维持一定的粮食。这一半的积储,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最大的运量了。
  
  其三,向安南、大理派出使者,要求安南人献粮八十万石,大理献粮三十万石。
  
  南宋小朝廷长期和安南在红河对峙,赵朔已经等的有些不耐烦了。而且,红河三角洲地区,土地肥沃,粮食一年三熟,出八十万石粮食应无问题。
  
  大理的粮食产量虽然不高,但是承平日久,应该有着不小的积储,赵朔准备敲出三十万石粮食。
  
  这两国给了最好。
  
  如果胆敢不给,赵朔腾出手来之后,直接出兵,覆灭两国!
  
  其四,除了江南可能发生旱灾的省份,和之前调出的六省之地外,其余帝国省份根据仓库积储和运输方便综合考虑,确定支持江南旱灾的粮食数量。
  
  其五,鼓励民间献粮。
  
  献粮百石以上者,赐“忠君爱国”牌匾一枚。
  
  献粮五百石以上者,挂九品衔。
  
  献粮千石以上者,挂八品衔。
  
  献粮五千石以上者,挂七品衔。
  
  另外,非汉人或者蒙古人者,献粮百石以上者,可以在临近一省经商。献粮五百石以上者,可以在临近三省经商。献粮一千石以上者,可加入汉籍或者蒙古籍,地位与汉人、蒙古人等同,经商不受地域限制。
  
  对于异族经商,赵朔汗国一直有着限制,一般情况下只能在本省经商。除非之前就进行长途贸易并且对帝国确有必要,不得例外。
  
  现在,考验他们对帝国忠诚的时候到了、
  
  只要献上三千石粮食,就可以成为汉人或者蒙古人。
  
  将异族英杰纳入华夏的体系中,一直是赵朔的基本策略。以前他们只能加入色目八旗或者参加科举,现在赵朔给出了第三条出路。
  
  而且,别嫌贵。
  
  这条出路只是暂时的,随时可能关闭!
  
  当然了,与此同时,也相当于赵朔给汉人和蒙古人的身份,标注了一个能用金钱衡量的价格了。
  
  一千石粮食!
  
  换算成白银,就是一千两!
  
  另外,其实光前面四条措施,即便没有民间捐粮,即便江南的旱灾史无前例,已经基本上够了。
  
  但是,赵朔觉得,这不仅是赈灾,还是加强帝国内部凝聚力的时刻。
  
  还是加上了让民间捐粮的措施。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赵朔在诏书里面,特别声明,不仅是华夏诸地。凡是赵朔汗国范围内,以后发生旱涝、地震等灾害,都会依此办理。
  
  其六,江南各地方官府,清点各城、乡、镇、村的户口,确定各户百姓的家境和存粮数量,以便真的大灾发生,进行救济。
  
  赵朔实行府兵制和均田制,连小吏都是科举而来。
  
  而且,江南地区纳入赵朔汗国的版图没几年,正是对地方掌控最深入的时候。
  
  王伯大当初赈灾的时候,将居民粗略分为五等,和赵朔汗国这种成体系化的统计,不知差了多少了。
  
  其七,督促江南地区的地方官府,加强水利建设,利用现有的水源,最大程度地缓解旱灾。
  
  其八,下达《灭蝗律》,确定官府和百姓在灭蝗中应该承担的责和义务,采取种种措施灭蝗。
  
  这《灭蝗律》,其实是根据宋神宗的《捕蝗法令》略微修改而成。
  
  该说不说,宋朝有千般不好,处理内政还是有其独到之处的。
  
  这部《捕蝗》法令,被后世认为是古代对抗蝗灾的“集大成者”,其中很多措施即便到了现代社会仍然在使用。
  
  只是由于官员的欺上瞒下,民间的迷信,以及地方财力不足的客观原因,在具体实行上经常会打不小的折扣。
  
  其九,限制江南地区各种粮食的价格,不得高出官府所定价格售卖粮食。严打商人囤积居奇,有人告发而核实者,族诛!告发者,可获得收缴粮食的一成!
  
  随着这九条措施的施行,天下震动!
  
  ……
  
  ……
  
  呼伦贝尔大草原。
  
  “你们都说说,现在家里都有多少只羊?”
  
  苏级诺听十户长传达的,鼓励民间向捐粮的消息后,将三个儿子叫到了自己的帐篷。
  
  他今年六十四岁,是朵儿伯多黑申的手下。随赵朔参加过西征,但已经退役很久了。
  
  有四个儿子,但是幼子守灶嘛。小儿子就和他一起生活,对于有多少家底是非常清楚的,就不必问了。
  
  “我家有二百挂点零头!”
  
  “算上羊羔子,一百八十七!”
  
  “我家大概有一百五十只吧,都是娜莎和孩子们在管,我也不大清楚。”
  
  三个儿子如实答道。
  
  苏级诺道:“如今王上要预备江南之地的灾荒,鼓励民间献粮。我们草原人没粮食,就献羊吧。我的意思,是每家留下一百只羊就够了,其他的都献给王上,你们以为怎么样?”
  
  “行,听父亲的!”
  
  “一百只够了!大不了,今年少吃些肉呗!”
  
  “其实,剩下八十只,这日子也不是过不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