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时代的进步,辉煌与落幕(求月票)
第27章 时代的进步,辉煌与落幕(求月票) (第1/2页)面对顾玲的这个打算,甚至就连顾易都沉默了。
他无法阻止顾玲。
无论是她医师的身份也好,亦或是她顾氏女的身份也罢;
她这样做都无可厚非。
顾易当然也明白这一点,只能选择给予她适当的帮助。
虽然对于医术这方面顾易也不懂。
但身为一个现代人,他还是能给顾玲一些基础的帮助。
顾玲并未选择直接离开岭南。
虽是心意已决,但她也需要总结此行的关键,包括学习这些地方巫医们的手段。
顾易再一次忙碌了起来。
在此之前。
整个岭南之地的局势已经趋于平静,但随着近两万的汉人涌入,便注定会为岭南再次带来各种各样的不稳定。
包括顾易也需要合理的规划这些人的去处。
让他们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将作用发挥到最大。
上天到底还会给顾烨留下多长时间,顾易也不知道。
但顾易明白的是——
他不能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
对于此次迁徙而来的百姓,顾易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他打算让这些百姓负责开垦与农耕。
这是越民不具备的优势。
都无需顾易进行太多的干涉,华夏民族农耕的天性便能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之中生根发芽。
至于越民——
仍是负责梅关古道以及运河的开拓。
在这期间他们可以吸收农耕上的经验,同样也能让他们有机会开始融合大汉的文化。
开拓的事绝对不能停下。
如此惨重的损伤若是不能解决,饶是顾易将整个岭南打造的再怎么优秀,也无法缓解岭南与大汉的隔阂。
这期间,自是免不了摩擦。
两个文化的初步融合,包括越民对于大汉百姓的抵触,以及大汉百姓骨子里的自傲。
各种因素加持之下,这种融合方式就充满了矛盾。
顾易也只能通过顾氏的声望来压制着一切,在其中进行调和。
包括普及大汉的法度。
日日都有人死去。
在这种初期开荒的时代,伤亡完全不可避免。
但随着迁徙而来的百姓渐渐适应了气候,他们骨子里的韧性就展现了出来。
华夏民族绝对可以称之为世界上最有韧性的民族之一。
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之上。
他们就如同当年开拓中原的那一代代先祖们一般,于这片荒芜的土地之中挥洒着自己的汗水。
而在这期间——
顾玲以及朝廷派来的那些医师们也在奔波于四方。
在一边减少伤亡的同时一边总结经验,吸取着知识。
这注定是一条漫长且艰难的道路。
能在此生彻底的打通大汉前往岭南的路线,顾易便已经能够知足了。
至于剩下的伟业.他也只能交给后人去做。
时间匆匆而逝。
随着一股新鲜血液注入到这片土地之中,在当前局势平定的情况之下,整个岭南正在随着时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番禺为中心。
一片片土地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片片圩田相继被开辟。
且因为岭南之地气候的缘故,在开辟的同时这些百姓们便已经开始了播种。
甚至就连顾易都未曾料到。
此行前来的顾氏子弟之中竟然还有人才。
此人名为“顾诚”。
他的属性虽然一般,但却有着一股旁人没有的机灵劲。
在顾易根本就没注意的情况之下,他竟然开始尝试杂交起了岭南之地的旱稻与中原之地的水稻。
这或许就是劳动人民的智慧。
顾诚原本在巨鹿之中,就是负责紧盯农耕之事的人。
甚至就连顾易都未曾想到这点。
虽然还不知道这次的简单杂交到底会变成什么样,但却也十分值得期待。
最关键的变化还不只是这些,整个番禺城内也是变化非凡。
文化的交融促成了一个全新的市场。
汉人包括越民在这其中进行交易。
包括汉人的学堂也终是迎来了越来越多的越民。
从巨鹿而来的顾氏子弟,虽然他们的才能确实十分一般。
但领着一些读书人教导孩子这种事,对于他们而言确实是太过容易了一些。
虽然才刚刚开始。
但随着双方文化的持续交融,这其中的矛盾也是越来越少。
整个岭南之地在这种情况下竟真的有了一种万象更新,欣欣向荣的感觉。
顾易的想法还有很多。
他甚至都有着想将番禺城重建的心思。
按照顾易的思路。
他想要将番禺城定为一个港口城市,并以此为基彻底打通海上丝绸之路。
此举不仅仅可以造福九州;
同样对于顾氏而言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
但现在这种事也只能想想,他目前要做的就是要完成拓展梅关古道以及掘开岭内部的运河。
局势愈发平稳。
但顾烨始终也不能落得半分安宁。
朝中的书信不时传来。
刘谌就如同当初的刘禅一般,越来越担忧顾烨的身体情况,想要他回到洛阳来。
但顾烨又怎么可能离去呢?
此事无论对于九州也好亦或是顾氏也罢,都是关键所在。
在大局未定之前。
顾烨必须一直待在岭南之中。
甚至都无需顾易干涉,顾烨自己便做出了这种选择。
乾极二十五年,四月;
洛阳再次送来了消息。
张华病逝了。
他终是未能等到顾烨回朝的那一天,将自己的生命留在了大汉朝堂之内。
时代终是要再次翻页。
这个辉煌的时代也终是要进入倒计时。
刘谌并未问顾烨对丞相之位的看法。
他与刘禅不同,虽然对顾氏的心思相差不大,但他绝对要更符合一个帝王一些。
六月;
钟会亦是选择了告老还乡。
张华的逝去,似乎是终于让他意识到了年华不再。
自己那越来越慢的思绪,不是钟会这种自傲之人能够接受的。
他与张华不同。
钟会只想将巅峰的自己留在朝堂。
他不顾所有人的反对,竟然想来岭南看一看。
虽然刘谌给他派了很多的人。
但以钟会这种读书人的身体再加上年龄太大,他亦是死在了途中。
尸体葬在了岭南边境。
闷热的气候之下,顾烨甚至连见他尸体一面的机会都没有,只能让人将他的墓穴修缮的恢弘一些。
故人相继离去
这对顾烨造成了极大的心理打击。
人往往到了一定的年纪之后,都会莫名的怀旧。
如今顾烨就是如此,甚至就连顾易都无法缓解他身上逐渐生出的暮气。
很显然,留给他的时间也已经不再充裕了。
乾极二十七年,七月;
历经多年的奋战。
终于——
梅关古道拓展完成,顾烨甚至亲自去走了一趟,在确定了工程无误之后,便再一次上奏刘谌。
打算开启第二次的迁徙。
岭南的汉人还是不够。
听闻此事,顾玲没有半分的犹豫,直接便选择离开了。
她这些年来的脚步从未停歇。
始终都游荡在病患之中,增长着自己的经验。
所救下的百姓到底有多少人,甚至就连顾易都不能确定。
不过就在这几年时间下。
如今的岭南之地已经流传起了关于她的童谣。
将她称之为来自顾氏的圣女。
甚至都已经有部落将其与顾烨并论,甚至还进行了供奉。
相比于上一次的迁徙。
这一次迁徙所闹出的动静并不算大。
人本逐利。
如今的岭南仍是处于开发阶段,所有的优势都还没能完全的展现出来。
那些个原本就是为了逐利的世族们自是兴趣不会太大。
顾易仍是打算从巨鹿动手。
至于其他州郡的百姓,仍是如之前那般愿意相随者便相随即可。
这一次,足足五万的百姓缓缓朝着岭南而来。
路途上仍是免不了艰辛。
但这一次相比于上一次的伤亡却要减少了许多。
足足有近四万的百姓成功抵达到了岭南。
这对于当前的时代而言,堪称奇迹。
不仅仅是因为梅关古道畅通的缘故,同样也有着顾玲的功劳。
——她真的成功了。
通过这些年来,在岭南之地的观察。
她结合当地巫医的一些手段,与中原医术进行整合,大大减少了各种疾病的滋生。
而随着这些百姓再次抵达。
顾易终于可以开展自己接下来的计划。
乾极二十八年;
一条自番禺为始的运河,终是开始挖掘。
顾易并没有太大的野心。
这条运河只是于岭南之内,目的就是让四方的联系更为便捷,想要建立以番禺为主的一个“经济特区”。
同时间,他亦是对整个番禺进行了翻修。
自不是大规模的重建。
只是修缮港口。
他要趁此机会彻底定下番禺乃至整个岭南的发展线路。
一切都渐渐步入了正规。
刘谌真的很想让顾烨赶紧返回洛阳,已经派来了不少的官员来帮助顾烨做事。
但顾烨的态度却仍是十分的坚决。
至少现在——
他绝对还不能够离开洛阳。
时至今日,岭南地区的好处已经完全彰显了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杂交竟然真的成功了。
岭南旱稻与中原水稻杂交出了一个全新的品种,虽然在现代人的概念之中产量仍是十分的一般。
但相比于原本的产量,却也有了一定的进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