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转守为攻(求月票)
第87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转守为攻(求月票) (第1/2页)大震关。
此地扼守陇山要道,乃是关中西部最关键的屏障。
如今镇守此关的正是郭子仪。
这一切,自然都是顾易的安排。
郭子仪的能力自无需多言,在原本的历史中,他甚至被许多人誉为“再造大唐”的功臣。
也唯有他,能在此时挡住吐蕃的猛攻。
——“先解决内部最大的威胁,再去解决外部问题”,这正是顾易早已定下的方略。
针对安史之乱,顾易最核心的想法便是——绝不能让内忧与外患像原本历史那样同时在九州爆发。
虽然如此安排仍会造成不小的伤亡,但相比于原本的历史轨迹,已属难能可贵。
此刻,大震关外喊杀声震天动地,不计其数的吐蕃将士正疯狂冲击着关隘。
赤松德赞是真的拼命了。
他必须攻破大震关。
唯有如此,他的大军才能进入关中平原。
到那时即便顾轩率军赶来,他也有了足够的空间与之周旋。
别忘了,吐蕃的主要目的就是劫掠。他们毫不介意夺一城,便搬空一城。
然而可惜的是——
纵使吐蕃人使出万般手段,大震关却如一座巍峨高山,始终岿然不动。
其实,但凡赤松德赞这位赞普尚存一丝理智,此刻都应立刻退兵,再遣使向大唐求和。
但人性往往如此。
青藏高原的天险,终究给了他们过分的自信。
无论是赤松德赞还是其他吐蕃贵族,他们始终坚信大唐不会反攻吐蕃。
在他们看来,即便顾氏大军杀到,届时再退走也“为时未晚”。
至德元年,七月。
在漫天的传闻与期盼中,大军终于抵达大震关。
顾易也终于见到了这位青史留名的将领。
“太傅!”郭子仪毫无架子,虽年长顾轩不少,却在其甫一抵达时便快步上前,恭敬地拱手行礼:
“末将郭子仪,已在此恭候多时了!”
“郭将军不必多礼。”顾轩同样毫无矜持,连忙上前扶起郭子仪,展颜笑道,“我年纪尚轻,于兵家之事亦不甚通晓。”
“这御敌守土之责,仍须仰仗诸位将军啊。”
没错,顾易仍无意直接插手具体的军事指挥。
虽然他自忖这段时日以来,在高仙芝与封常清等宿将身边耳濡目染,确也增进了不少见识。
但若仅凭这点积累就想总揽战局,未免太过狂妄了。
况且,“知人善任”本身,不正是最高明的本事么?
如今历史已经完全发生了改变,顾易不可能事事都以原本历史的发展当做自己的先知,但知人善用这一点总是没错的。
游戏进行到了今日。
顾易也早就已经发现了不少未在“注意事项”里的东西。
顾氏可以逆天改命,但这亦是只针对于大事,若是想要完全就去改变一个人,那就要经过长时间的接触与性格了。
这才是如今顾易最大的资本。
听到顾易这番话,郭子仪眼底瞬间闪过一丝讶色。
他万没料到这位年轻的太傅竟能如此放权,当即再次深深一揖:“末将……谢太傅信重!”
说罢,他立刻便做了个请的手势。
就这样引领着众将士朝着大震关内而去。
顾易并未耽误时间,就在进入关后便立刻召集起了诸将议事。
他虽然不亲自干扰将军们的决定。
但他也需要知晓详细的状况。
并且——
顾易更是要跟众将士说明白此行的目的,他需要让将士们感受到自己的决心!
“太傅,”郭子仪率先开口,声音沉稳有力,“依末将之见,吐蕃当前已无翻盘之力。”
“西域大军正袭扰其后方,如今太傅亲临……我军大可转守为攻!”
他走到巨大的舆图前,手指重重敲在陇山一带:“或可……将吐蕃这支精锐主力,尽数围歼于此陇山之地!”
“.”
一旦论及军事,郭子仪整个人的气质都陡然变得锐利如锋,分析敌我态势、部署兵力要点,条理分明,丝丝入扣。
顾易听得连连颔首,心中极为的满意。
这就是能够名垂青史的大将,其本事远非常人所能比肩。
而随着郭子仪话音一落,帐中诸将顿时群情激昂,纷纷请缨。
他们本就憋着一股劲,如今见顾氏亲至,又有郭子仪这般谋划,更是信心百倍,请战之声此起彼伏,气氛瞬间炽热起来。
顾易始终操控着顾轩端坐主位,并未出言干涉将领们的热烈讨论,但心中却在飞速盘算着自己的全盘计划。
对于顾易而言,若要深入吐蕃腹地,夏季无疑是唯一的、也是最佳的窗口期。
这其中是有着科学依据的。
吐蕃的最大依仗便是青藏高原,这种地势会让很多的士兵产生高原反应,乃是当今这个时代不可能完全解决的难题。
唯有夏季,高原的含氧量相对最高。
此时进兵,虽仍会有大量将士出现不适,甚至减员,但这已是将“天险”影响降到最低的唯一机会。
错过此季,则万事皆休。
其实顾易也不是没有想过通过一些政治的手段来一点点的收复吐蕃。
但在深思之后他便直接放弃了这个想法。
如今的吐蕃可是最为强大的时期,而大唐却刚刚经历了内乱,甚至就连乱事都还没有彻底解决。
又岂能只通过政治手段解决一切?
无论如何,大唐必须亮剑!
至少,要劈开他们赖以自恃的青藏高原这道屏障!
念及此处,顾易操控着顾轩,缓缓抬手,止住了帐中的喧哗。
他的目光越过众人,精准地落在郭子仪身上,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郭将军,不知在秋寒降临陇山之前,我军……能否由守转攻,打出关去?”
“打出关去?!”
这四个字如同惊雷,瞬间劈散了帐中所有声响。
满堂寂静,落针可闻。
所有将领,包括郭子仪在内,瞳孔骤然收缩,呼吸都为之一窒!
先前诸将虽也喊着转守为攻,但更多是立足于关前反击,挫敌锋芒。可这话从顾轩口中说出来,分量截然不同!
太傅此行,旌旗蔽日,精锐尽出,阵仗之大,岂是寻常戍边之举?
帐中皆是百战宿将,岂是愚钝之辈?
太傅如此兴师动众,若只为固守大震关,在已有西域友军牵制吐蕃后方的情况下,何须这般倾力?
顾轩此问一出,答案已如利剑出鞘,寒光四射——
这“转守为攻”,绝非关前退敌!
太傅之意……是要倾国之力,直捣黄龙,犁庭扫穴!
目标——吐蕃王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