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三国:我不是刘辩 > 第三百零三章:元宵佳节会,罢黜浮屠教!

第三百零三章:元宵佳节会,罢黜浮屠教!

第三百零三章:元宵佳节会,罢黜浮屠教! (第1/2页)

汉兴二年,正月十五。
  
  今日是个特殊的日子,若按照后世的叫法,今日便是元宵节。
  
  不过大汉的元宵节与后世不同,并非是为了庆贺团圆。
  
  《史记·乐书》有云:“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使童男童女七十人俱歌。”
  
  前汉之时,每年正月上旬的首个辛日,天子会在长安的甘泉宫祭祀创世神太一,从黄昏祭祀至第二日天明。
  
  天子会于甘泉宫中,设宴款待百官。
  
  至后汉之时,佛经东传,白马寺成,释迦摩尼被浮屠僧称为“宝灯王”,称其“身上燃灯千盏”。
  
  浮屠教教义中将火光比作佛之神威,称“一灯能破千年暗”,而其浮屠祖师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神魔是在西土12月30日,即东土正月十五,为纪念浮屠祖师神变,此日需举行燃灯法会。
  
  孝明皇帝时,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教,孝明皇帝敕令正月十五浮屠祖师神变之日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令众人烧灯,以表浮屠大明。
  
  自此以后,虽非每一代天子皆笃信浮屠教义,但每至正月十五,必在城内张灯结彩,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也就形成了元宵赏灯,以娱百姓,以享其乐,称“燃灯节”。
  
  不过这狗屁倒灶的“燃灯节”,刘辩并不在意,甚至直接更名为“元宵节”。
  
  道教尚未普及“上元”、“中元”与“下元”之说又如何?
  
  天子想这么称呼这“燃灯节”,那它就得被唤作“元宵节”。
  
  刘辩并不喜欢浮屠教,厌恶重来世轻今生之说。
  
  尽管这个时代的浮屠教义是一心劝人向善,但作为天子,既然厌恶了这浮屠教,上有所好下必效焉,上有所恶下必弃之!
  
  至今浮屠教还在淫祀的名单上,不准设祭,更不许发展信徒,违者弃市!
  
  一时间,京师雒阳的浮屠教信徒数量急剧减少,没人会为了个信仰去忤逆天子,即便有……他的家族也不会允许这般胡闹行招祸之举。
  
  而此刻,酉时(17:00)方至,雒阳城上空深蓝的墨色逐渐沉淀下来,夜幕如巨大的玄色幕布般笼罩了天穹。。
  
  刹那间,城中千家万户的灯火次第点亮,点点光芒宛如星辰坠落人间,与夜空中闪烁的星辰交相辉映,织成一张巨大的网,将整座城池笼罩在一片明亮的光网之下。
  
  元宵灯会也随着这张火网而揭开庆贺的帷幕,满城人声也似沸水般蒸腾起来。
  
  一袭白龙鱼服的刘辩在一众妃嫔的簇拥下,行走在天街北端,徐徐向南行去。
  
  举目南望,整条长街都已被灯烛淹没。
  
  烛光透过赤红色的纸糊灯罩,如同流动的火蛇,将街道映照得亮如白昼。
  
  人影幢幢,喧闹声如同沸腾的鼎镬。
  
  街上士绅百姓摩肩接踵,在这难得的元宵灯会里,即便是平素倨傲的纨绔子弟,也罕见地放下了对庶民的轻视,手持芦柴或树枝制成的火把,成群结队地在广场上高歌起舞。
  
  脚下踏地的声响整齐有力,如同拍岸的潮水,应和着远处缥缈的鼓乐之声。
  
  “瞧,郎君,是踏舞!”
  
  荀采凑近刘辩耳旁,声音带着一缕兴奋,从小遵循着父亲教导的她自然是没见过如此热闹的场景的,而且那言语间不无撺掇刘辩加入踏舞之意。
  
  谁人知道,天子最爱高歌起舞,尤其是这踏舞!
  
  不过,话刚出口,荀采便自觉失言。
  
  天子能带她们一同出宫观灯已是难得,怎能再参与庶民的踏舞?
  
  且不说有失体统,若那踏舞人群中混有刺客,后果不堪设想!
  
  “哈哈哈,甚好甚好!”刘辩朗声大笑,并未拒绝,看着眼前欢腾的踏舞人群,他心里也心痒难耐,早已跃跃欲试。
  
  至于担心他踏舞时被行刺?
  
  刘辩将怀中的女儿小心递给一旁的乳母,刘清虽是顺产且非头胎,终究是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刘辩不放心她一同出门,怕她受风或磕碰,落下病根。
  
  这年头,月子没有坐足,也许便会落下一辈子的病根!
  
  将孩子交给乳母后,刘辩伸出手推搡着几人,兴致勃勃道:“君明(典韦)、伯笃(荀棐)、伯道(伏德)、德珪(蔡瑁),随我一同来!”
  
  刘辩的力气自然推不动这些人的,但天子本人已大步流星踏入了舞动的人群,他们岂能袖手旁观,将天子置于可能的危险之中?
  
  一时间,典韦和荀棐、伏德、蔡瑁三位大舅哥,只得半是无奈半是警惕地跟了进去,迅速在刘辩四周形成护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