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 第0104章:美差!使坏!朝鲜国来了两个修史官

第0104章:美差!使坏!朝鲜国来了两个修史官

第0104章:美差!使坏!朝鲜国来了两个修史官 (第1/2页)

午门前。
  
  所有人都被沈念这道《国病论》所震撼。
  
  百家各行其是,看似为了天下,实则如抱薪救火,南辕北辙。
  
  不但不能治天下,反而会致衰世,致乱世,害万民。
  
  天下百姓与朝廷,同呼吸共命运。
  
  唯有救朝廷,才是济时救世,才是救万民于水火,才是真正的隆世之道。
  
  而救朝廷之法,便是当下之新政。
  
  但凡了解改朝换代所付出的代价,但凡清楚战乱时百姓受到的迫害,但凡知晓乱世恢复太平需要的时长,都不会选择破而后立。
  
  而应为大明去疾。
  
  “大明病了,不是朝廷的大明病了,而是所有大明百姓的大明病了。”
  
  这就是这道《国病论》的精髓所在。
  
  这一刻。
  
  一众议政官与书生士子们如醍醐灌顶,骤然明白百家议政的真正目的。
  
  若将朝廷的济世新政比作一条滔滔大河。
  
  民间百家学说,或为大湖、或为深潭、或为溪流、或为幽涧、皆居于一隅。
  
  往昔。
  
  朝廷的策略是将这些湖潭溪涧堵塞填平,防止阻碍大河奔涌,润泽天下。
  
  而今。
  
  朝廷希望百流入大河,让所有阻碍新政之力变成推行新政的力量。
  
  能来参与百家议政的,无一不是有学问的聪明人。
  
  经由沈念这么一讲,他们不可能不明白,朝廷即使有万般缺陷,但仍是天下万民的靠山。
  
  拥护朝廷,为朝廷去疾,让新政落地,方为治天下之道。
  
  天下百姓拥护朝廷。
  
  实则是在拥护自己的靠山,实则是在追寻安居乐业的生活。
  
  这才是为天下万民着想,这才是以大局为重,这才是一名读书人应该拥有的胸怀与抱负。
  
  这一刻。
  
  张居正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他觉得身上的担子突然轻松了许多,他非常庆幸听从沈念的建议,举行了这次百家议政。
  
  今日过后,反朝廷之流,必将骤减。
  
  马自强、申时行、王锡爵、王家屏等一众日讲官,望向沈念,眼光已不是往昔的后生可畏,而是:吾远远不如子珩也。
  
  倒是沈一贯,嘴角一扬,心中道:若无我提出百家论学,怎会有他沈念提出百家议政,吾非首功,也应次功也。
  
  ……
  
  议政台上。
  
  何心隐与李贽都低下了头,他们向来都是:心怀天下,然无朝廷。
  
  今日沈念这番《国病论》让他们骤然意识到,论济时救世,朝廷始终才是最强大的力量。
  
  而今,朝廷施行新政,有志恢复隆世,他们却是以井蛙之见,制造乱世。
  
  何心隐看向沈念,朝前走了两步,然后突然朝着沈念拱手,道:“是……是我狭隘了!”
  
  说罢,何心隐转身下台。
  
  李贽缓了缓,喃喃道:“但愿不是表里不一,不然,我还会继续骂朝廷的。”
  
  李贽也走下了议政台。
  
  随即,海瑞与沈念也走了下去。
  
  主持官申时行见无人再上议政台,便大步走到议政台中央。
  
  “诸位,济时救世,强国富民,乃朝廷之责,更是天下子民之责,我们的大明隆世一定会到来!接下来的两日,乃是为朝廷献言献策之时,希望大家不遗余力,献治国良策,使得我大明这棵参天巨树,枝繁叶茂,长青长盛!”
  
  申时行朝着台下重重拱手,宣告今日议政正式结束。
  
  ……
  
  半个时辰后,文华殿。
  
  小万历望着沈念的《国病论》,两只手都在颤抖。
  
  他心情激动,喃喃道:“朕是真想让沈编修入阁啊!”
  
  “咳咳……咳咳……咳咳……咳咳……”一旁的冯保连忙咳嗽起来。
  
  顿时。
  
  小万历才意识到李太后还在后面坐着。
  
  李太后多次教导他,作为一国之君,金口玉言,必须一言九鼎,不可胡言乱语。
  
  他说这种不着调的话,是要受到惩罚的。
  
  小万历紧张起来。
  
  他不愿在临近黄昏时,再被罚抄两篇大字。
  
  李太后站起身,从后面走了出来。
  
  “皇上,沈编修确实有过人之才,今日之国病论,实乃国士之言,皇上务必细细揣摩,多问多学!”
  
  “母后所言极是。”小万历站起身来拱手。
  
  当即,李太后便离开了,而小万历也长呼一口气。
  
  ……
  
  翌日一早。
  
  京师小报的头版头条,全是沈念的《国病论》。
  
  此论引起了书生士子们的热烈讨论。
  
  曾经,许多人下意识地认为,只要不入仕途,朝廷兴衰甚至改朝换代都与他们无关。
  
  因为王朝更迭乃历史铁律,百姓依旧是百姓,底层依旧是底层。
  
  但沈念的话语让他们意识到,如果朝廷亡了,如果被北方的蒙古或海上的倭寇所取代。
  
  可能他们连坐在茶楼酒肆里议政的资格都没有。
  
  可能他们会变成下等人,可能会被强令穿上怪异的衣服,换上怪异的发型,可能他们的子女都只能成为奴隶……
  
  这篇《国病论》,给了无数人一个拥护大明朝廷的理由。
  
  ……
  
  当日下午,百家议政继续进行。
  
  而此刻,何心隐、李贽、王世贞三人已不在诣阙者之列。
  
  前两人大概率是信念崩塌。
  
  至于后者,不但得罪了张居正,还将皇帝逼得落泪,他感觉仕途已尽,直接返乡去著史了。
  
  剩下的诣阙者们都非常兴奋。
  
  议科举文章,议土地兼并,议田赋商税,议地方滑吏,议豪强之过,议边境屯田,议士绅特权……
  
  万事皆可议。
  
  虽然很多策略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朝廷的态度非常诚恳,只要是为治天下,朝廷未来定然会出台新策。
  
  ……
  
  九月十五日,黄昏时分。
  
  主持官申时行宣告为期七日的百家议政正式结束。
  
  朝廷将会以最快的速度拟定出饬学新策,让合乎新规的民间书院继续运行,让生员们在遵循某些规则的前提下,自由言政。
  
  书生士子们无不欢欣雀跃。
  
  因这次百家议政。
  
  他们才真正了解了朝廷,了解了朝廷的困难,了解了朝廷内还是有很多想做实事、正在做实事的官员。
  
  张居正等官员也都甚是欣喜,根本想不到此次议政能取得如此良好的效果。
  
  原来对抗不同政见的最好方式,不是消灭他们,而是化敌为友。
  
  这将使得新政更加顺利。
  
  当然,若新政之策中有害民之策。
  
  官员们只说不做,言行不一,将还会遭到天下读书人的痛骂。
  
  百家议政后,最不高兴的一类人。
  
  应该就是那些靠着特权兼并土地,靠着官威贪墨民脂民膏,为人做事皆与天下百姓对着干的达官显贵。
  
  经由此事后,他们必将收敛,而朝廷也一定会寻一个恰当的时机对他们动手。
  
  ……
  
  当日黄昏,沈念收到消息。
  
  为迅速出台饬学新策,明日免常朝。
  
  与此同时。
  
  很多书生士子都未曾离开京师,他们想看一看百家议政之后,朝廷会如何解决民间书院与生员言政之事。
  
  ……
  
  九月十六日,五更天。
  
  阿吉赶着马车,带着沈念出现在都察院的官廨前。
  
  海瑞今早便将出京巡视山西。
  
  片刻后。
  
  门口出现了海瑞的背影,吏科给事中姚斌也在,他将随海瑞一同巡视山西。
  
  此外,还有数名随行的锦衣卫。
  
  他们除了护卫海瑞与姚斌外,还将照顾二人的衣食起居。
  
  锦衣卫代表的是皇权,山西若有人敢对二人不利,那锦衣卫绝对能掀翻山西的天。
  
  “海老!”沈念尊敬地拱手道。
  
  海瑞笑着道:“子珩,你的国病论仍在我耳边徘徊,老夫常想常新,越品越有道理!”
  
  “我……我也是!沈编修,实乃真士大夫也!”姚斌也说道。
  
  沈念笑着摇了摇头,道:“都是为了大明天下,如今仍是任重而道远。”
  
  “姚给事,此去路远,你一定要好好照顾海老,海老年事已高,千万不能累着了!”
  
  “放心,有我呢!”姚斌拍着胸膛说道。
  
  “老夫心劲高着呢,身体绝对没问题!倒是你,身在京师,一定要注意,莫被一些奸人用计陷害了!”海瑞提醒道。
  
  “晚辈明白!”沈念认真地点了点头。
  
  如今的他,是位不配功。
  
  小万历、张居正、马自强等人可能都在想着历练沈念,让他迅速擢升,拥有更大的权力,也承担更大的责任。
  
  但也绝对也有一群人,巴不得看到沈念出问题,被惩,被贬,被外放。
  
  就在三人寒暄之时,不远处驶来了一辆豪华马车。
  
  然后,张四维从上面走了下来。
  
  三人对张四维的到来,都感到有些意外。
  
  “张阁老!”三人同时向内阁阁臣张四维拱手。
  
  在没有张居正在的情况下,官员们见到张四维都唤其为张阁老或凤磐公。
  
  张四维点了点头,看向海瑞道:“老夫听闻海佥院今早离京,特意前来相送!”
  
  “多谢张阁老!”海瑞微微拱手。
  
  张四维从怀里拿出一封书信,道:“此乃老夫的亲笔信,若遇到我张家人或老夫的同乡门生,拿出此信,他们必将全力配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