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 第0134章:盛世论!一语惊人沈子珩

第0134章:盛世论!一语惊人沈子珩

第0134章:盛世论!一语惊人沈子珩 (第1/2页)

三月初八。
  
  户部尚书殷正茂抵达河南开封府,开始调查河南假步弓丈田之事。
  
  与此同时。
  
  河南一众省官被免职之事与小万历告知殷正茂“不配合丈田之宗藩,朕将免其一切特权,贬为庶民,甚至要了他们的脑袋”的消息,经由通政使司传遍了京师的各个衙门。
  
  朝廷下发到地方州府的邸报,也都记撰了这些内容。
  
  此乃小万历与张居正,刻意为之。
  
  丈量田亩是全国之事,宗藩违背法令兼并土地,更是全国之事。
  
  此举。
  
  意在让大明两京十三省的官员与宗藩们都知晓朝廷的态度。
  
  谁敢阳奉阴违,谁敢损公肥私,谁敢为个人仕途与利益触犯法令、欺压百姓,朝廷定严惩不贷。
  
  此消息也传到了民间街头。
  
  因年前的百家议政和秋闱会试,书生士子们对朝廷的印象大为改观。
  
  而今。
  
  朝廷对待省官与宗藩毫不留情的态度,更是让很多年轻书生士子拍案叫好。
  
  甚至撰文称颂朝廷的这番行为。
  
  谁说宗藩不能动?谁说地方上官官相护?谁说百姓求告无门?谁说朝廷的政策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特别是小万历亲见周夫子的举动,让无数百姓都觉得皇帝贤明,大明正在慢慢变好。
  
  ……
  
  三月初九,近午时。
  
  文华殿内。
  
  小万历埋头翻阅着殿试备选题。
  
  马自强、申时行、王锡爵、王家屏、沈念等一众殿试读卷官站于下方。
  
  因殿试是小万历任主考官,马自强等出题人便不能被称为考官。
  
  而被称为读卷官。
  
  众人的任务便是拟定殿试考题供小万历选择,外加阅卷改卷。
  
  除了一甲前三名由小万历钦定。
  
  其余名次基本都是读卷官们依照会试和殿试的总成绩进行排名。
  
  这次,内阁三大阁臣全部回避,掌控众考生命运的,便是殿内这些人。
  
  大明之殿试,只考一题,即策论。
  
  又叫:实务策。
  
  要求是:惟务直述,不尚文藻,且不少于一千字。
  
  与固化酸腐的会试八股文不同的是,殿考之策论,较为结合当下实务。
  
  内容涵盖政事、边防、民政、礼制、法令等各种内容,考生可自由发挥,提出一些新的政事主张。
  
  比如:嘉靖二年科举,因嘉靖皇帝追尊生父之事,殿试的主题便是大礼议改革;隆庆五年科举,因大明与蒙古和谈,殿试的主题核心便是:俺答封贡……
  
  殿试策论,向来都是紧跟时政,讲究经世致用。
  
  当下之时政,自然是新政改革。
  
  所以马自强、申时行、王锡爵等人提供的殿试主题基本都是围绕新政的考成法、丈田法、给驿条例、一条鞭法等等。
  
  沈念也是以考成法为背景,拟定的考题。
  
  哗啦!哗啦!哗啦!
  
  小万历翻阅过读卷官们准备的三十多道殿试策论题后,眉头皱起,摇了摇头。
  
  “众卿,朕觉得这些策论题都有些空泛,朕看到这些策论题目,便能想到考生们的答案,大多都会与官员们呈递的关于新政的奏疏内容无大区别,如此拟题,过于保守,诸位是否还能想出充分展现考生才情而非知识储备的策论题?”
  
  空泛?保守?
  
  顿时,一众读卷官都语塞了。
  
  甚至有人根本没明白小万历所言的“展现才情而非知识储备”是什么意思。
  
  殿试试题,历来不都是这个样子吗?
  
  这时。
  
  马自强补充道:“陛下,您的意思是,考生们答这些题,易引用当下官员们的观点认知,比拼的多为对当下官员奏疏的了解,而非个人对于朝政的见解。”
  
  小万历点了点头。
  
  “近日,京师的街头巷尾,售卖与新政相关文书的书摊,比以前多了数倍,一些文书,打上元辅的名声就能迅速售卖一空,还有人伪造沈编修的文章,称朕最中意这些内容,显然是为了投朕之所好。”
  
  当下的小万历,很喜欢派遣锦衣卫隐藏在街头巷尾,百姓中间,聆听民声民情。
  
  京师当日发生的一些大事,他当天晚上便能知晓。
  
  沈念听到小万历提到自己,不由得无奈一笑。
  
  京师的商人,为了赚钱,什么手段都能想出来。
  
  沈念多次在小报上见过模仿自己风格所撰写的文章,虽不能以假乱真,但足以哄骗那些对沈念的了解只有一丝皮毛的读书人。
  
  这类小报黑作坊,顺天府查到一个便封禁一个。
  
  但奈何此种伪造买卖,利润太高,封禁一个,就会再冒出一个。
  
  俨然如雨后春笋一般。
  
  小万历又补充道:“另外,出身平民之家的考生根本无法与出身官宦之家的考生相比,朕觉得不公平,朕想听独特而真实的声音,而非成熟且统一的声音。”
  
  听到此话,马自强等人都不由得看向沈念。
  
  这句“独特而真实的声音而非成熟且统一的声音”,正是沈念在日讲课上教过的。
  
  不过当时沈念所指,是建议小万历多聆听年轻官员的声音,而非当下考生的声音。
  
  没想到小万历竟将此话用在了此处。
  
  沈念尴尬一笑。
  
  小万历虽将沈念的原话移花接木用在别处,但并没有说错。
  
  殿试若只泛泛地考验考生们对考成法、丈田法、一条鞭法等新政之策的理解,官宦子弟确实占很大优势。
  
  比如:张嗣修与吕兴周。
  
  张居正与吕调阳只需在日常对他们输入一些对新政的理解,便可使得他们将许多考生都远远甩在后面。
  
  考试时,依此二人所言,只需修饰一下辞藻便可写出佳文。
  
  故而。
  
  小万历想让考生们回答需要动脑思考的问题。
  
  不过,这种不公平是客观存在的。
  
  科举,向来都不是一个穷小子的单打独斗,而是一个家族全心力投入。
  
  比如沈念。
  
  他父亲若未为了他弃教从商,遍访名师,没准儿现在的沈念还在准备下一届的乡试呢!
  
  “众卿可有良策?”小万历问道。
  
  就在众人还未曾想好时,小万历又道:“朕想以河南假丈田之事作为背景出题,殿试之日,河南的问题定然还未曾解决,朕想看一看考生们对此事的想法。”
  
  小万历想将殿试试题落在一件具体的事件上。
  
  “不过,朕还未曾想好应该从哪个角度来出题,众卿若有想法,可畅所欲言。”
  
  有了这个由头,众读卷官都有了新想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