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张纯:我要取代向太后成为旧党的新保护伞
第一百二十一章 张纯:我要取代向太后成为旧党的新保护伞 (第2/2页)后者,理财能力出众,曾经在盐铁贸易方面精心筹划,使朝廷收入大增,还鼓励地方铸钱增加财政收入。任京东路转运使等职时,利用盐铁赋税之利资助河东换马、支援陕西军饷等,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强朝廷军事实力,还疏浚运河,利于漕运和灌溉。但他的问题同样是,手段狠辣,不顾百姓死活。
这两个人就是标准的酷吏,绝对有能力,能成事,但他们治理下的民众,可能就遭罪了。
这次,蔡京向赵俣举荐了很多这样的酷吏,其中不乏安惇这样特别擅长搞党争的酷吏。
而除了这些酷吏以外,能进入“讲仪司”的,要么就是张康国、强浚明等蔡京的心腹,要么便是张商英、郑仅等能力出众的新党成员。
换而言之,蔡京搞出来的这个“讲仪司”,凝聚力超强、权力强大、执行力无敌不说,还绝对有战斗力。
如果蔡京用“讲仪司”报复政敌,那绝对会让蔡京的政敌生不如死。
至于蔡京会不会对他的政敌手下留情,张纯让李清照去问问韩忠彦、苏辙等人,在新党失势时,他们怎么报复的蔡京、怎么报复的新党人士,就知道了。
李清照听明白了,张纯在向她,不,是在向她背后的旧党示警,告诉他们,蔡京、蔡卞两兄弟的反击快到了。
李清照问张纯:“你为何要与我说这些?”
张纯笑着说:“苏辙、韩忠彦会告诉你答案。”
李清照不确定地问:“你是想让我将此事告诉他们?”
张纯不答反问:“不然我为何要跟你说此事?”
李清照问:“现在便去?”
张纯说:“你也可以等几日,他等或已知晓此事,并已有解决之策,我多此一举。”
李清照听出来了,张纯这是在说反话。
李清照向张纯询问了一下,她怎么才能出宫,然后就赶紧回家报信去了。
李清照走后,张纯看着李清照的背影,嘴角一翘。
旧党现在的形势岌岌可危,又失去了向太后这个最大的保护伞,正是急需靠山的时候。
而旧党派到赵俣后宫中的这几个女人,包括他们寄予厚望的李清照,根本就影响不了赵俣。
但她张纯不一样,她的话,赵俣不说全听,但至少能听进去一些,而且她身边还有李琳、叶诗韵、麻晓娇、袁倾城,除了袁倾城,她们每一个都是赵俣很宠信的皇妃,她们若是绑在一起,绝对可以顶替向太后,成为旧党的保护伞。
而只要她能够统一李琳、叶诗韵、麻晓娇、袁倾城,再加上李清照、晁敏、韩雨、李淳、赵麦等女,她们就会成为后宫中的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甚至是可以跟郑显肃抗衡的后宫政治力量。
要是外面再有一支强大的政治势力支持她。
那她就有望成为第二个刘清菁。
不过,她要想成为第二个刘清菁,还缺少一块最重要的版图——赵俣的宠信。
与赵俣相处了这么久,张纯已经确定了,赵俣可以宠信她,却绝不会独宠她。
不只是她,郑显肃也一样。
如果她们侵害到了赵俣的利益,不论是她,还是郑显肃,赵俣都会毫不犹豫的抛弃。
如此一来,她以前那不切实际的太后梦、皇后梦、成为武则天、成为慈禧什么的,只能先放一放。
现在,她应该务实一些,先退而求其次,说服赵俣,默认她成为旧党的新保护伞,让她和旧党进行政治绑定。
这并不容易。
因为赵俣不喜欢后宫干政。
好在,她知道,赵俣没有彻底倒向新党的意思,更没有放开蔡京脖子上的拴狗绳的意思。
这也是她的意思,因为只有这样,赵宋王朝才不会走回历史上的老路,使得靖康之耻发生。
那现在的形势就很明显了,赵俣需要控制蔡京的力量,也需要平衡新党的力量。
那么,赵俣就一定会留着旧党。
但与此同时,赵俣也要控制住这些经常捣乱和乱咬人的旧党。
“要是我能帮赵俣控制住这些旧党,我又完全受赵俣控制,还能不断给赵俣点甜头,未必不能让赵俣松口,毕竟,政治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妥协的艺术……”
……
李清照按照张纯所说的找到了童贯,把金字牌给童贯看,想让童贯安排人护送她回家,并主动说明她明天就会回来。
童贯知道,李清照现阶段可以自由出入皇宫。
这既然是赵俣给李清照的特权,童贯肯定不会有异议,她二话没说,就按照普通妃嫔出宫的规格,安排人送李清照回家。
见李清照又回来了,李恪非差点没当场发飙。
李清照也看出来了她爹并不欢迎她回来,她赶紧把蔡京请求赵俣建立“讲仪司”的事情跟李恪非说了。
李恪非知道“讲仪司”的前身“制置三司条例司”有多可怕,他连夜去求见苏轼和苏辙,将此事汇报给了苏轼和苏辙。
苏轼和苏辙听完,派人去将韩忠彦请来,说了蔡京想成立“讲仪司”和赵俣肯定会答应此事。
韩忠彦听完,认为“讲仪司”并不可怕,关键还是赵俣的态度,如果赵俣不想收拾旧党,“讲仪司”不过就是一个主持变法改革的执行部门,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如果赵俣有收拾旧党的意思,集合了蹇序辰、吴居厚、安惇等酷吏的“讲仪司”,绝对能折腾死他们。
苏轼和苏辙也是这么看的。
三人达成共识了之后,便研究起张纯来。
张纯知道蔡京想成立“讲仪司”的事,对其中的细节知道的如此详细,还能确定赵俣肯定会支持蔡京,这能量已经不是一般的大了。
而且,张纯对他们的处境如此了解,还敢给他们报信,那就说明,张纯有把握他们能渡过这关,或者是有把握帮他们渡过这关。
这就更厉害了。
韩忠彦、苏轼、苏辙都在想,‘这位张皇妃到底是何许人也?她又为何要帮我们元佑党人?’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