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算盘珠子都崩脸上了
第七百四十二章 算盘珠子都崩脸上了 (第1/2页)钢铁厂的三产以前确实风光过,那时候,厂里好多工人都抢着把自家孩子塞进来上班。
工资虽然不高,可奖金多啊!
有钱赚,能养家,除了大集体的名声不好听,其他的方方面面,哪都不差。
可现在是真不行了。
每个月大柳镇给的那点儿订单,也就能凑合着把工资开出来,奖金是想都别想,有时候,总厂那边发福利,三产的工人也只能干看着。
工人们有意见,可李学军这个厂书记也是无可奈何。
要不是现在国家建设,需要用大量的钢材,钢铁厂的效益好,还真养不下三产那帮人了。
可随着大量的知青返城,父母为了让自家的孩子能有份体面的工作,方便搞对象结婚,很多老工人都托关系,找门路,没病都得给自己编出一堆病来,就为了提前退休,让孩子能接班。
可以前退下来的老工人,三产这边还能收着,现在……
难啊!
原先三产的效益好,还能反哺总厂,眼下却变成了总厂的拖累。
现在李天明打起了三产的主意,李学军稍微犹豫了一下,也忍不住心动了。
既然濒临倒闭的电冰箱厂,能被李天明给盘活了,如今成了海城的明星企业,钢铁厂的三产或许……
“大伯,您别着急啊!我这话还没说完了!”
“有啥话赶紧说,你都不知道,为了三产那边的几百号人,我都快愁死了!”
这时候,听到客厅这边的对话,严巧珍也出来了。
“天明,快别卖关子了,有好主意就帮帮你大伯!”
李天明赶紧上前,扶着严巧珍坐下。
“大伯,三产那边的情况,我大概也都了解,设备虽然老了点儿,旧了点儿,可技术工人这一块,就算放在整个海城所有的国企工厂里,那都是数一数二的!”
钢铁厂退下来的老工人,无论是车工、钳工,那都是各自领域的技术大拿。
现在的工人和日后的可不一样,以后玩的都是数控,能看明白程序,动动手指头,就把活给干了。
而这个时候的技术工,那可真的是一锉刀一锉刀,硬生生磨出来的。
对这些老技术工人,李天明可是眼馋很久了。
“我的意思是,咱们两家合作,大柳镇出钱,钢铁厂出人、出地皮,重新弄一个新厂!”
“干啥呢?”
“自行车!”
刚刚听李学军介绍钢铁厂三产情况的时候,李天明就已经在琢磨了。
之所以选自行车,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李天明上辈子干的第一个实体厂就是生产自行车的,虽说最后厂子被他给干倒了,可也并不完全是经营的问题。
主要还是因为当时做这一行的太多了,光海城就有包括国营厂在内的四家自行车生产厂。
供大于求,李天明的家底又不厚,根本耗不起。
现在如果做自行车的话,那就不一样了。
市场需求量大,李天明又有了上一世的经验,绝对有信心把厂子给做起来。
其次,钢铁厂生产的成品钢种类里面,就有无缝钢管,到时候,可以直接供应给自行车厂。
采购成本低,自行车的整体造价很容易就能压下来,让利给消费者,吸引更多的顾客。
因为是临时起意,李天明并没完全考虑好,说的时候,也是想到啥就说啥。
好在李学军听明白了。
“照你这么说,确实很有发展前景,只是……无缝钢管是国家的战略物资,现在搞建设,方方面面的需求量很大……”
“我说你这个人怎么死脑筋呢!”
严巧珍听得急了。
“你也不想想,解决不了厂里工人们的实际问题,钢铁厂要是出了事,那才是捅了大篓子呢,先管好自己,不给国家添麻烦了,然后再想你的国家大事!”
李学军被严巧珍说得有点儿不好意思了。
“我也没说不行,这不是商量着嘛!”
“大伯,我大娘说得对,过去不是有句话嘛,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还是先把自己的事管好,然后再说其他的!”
李学军心里虽然还在犹豫,但是想到厂里如今面临的问题,还是咬牙点了下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