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科技入侵现代 > 第353章 长城的驰援

第353章 长城的驰援

第353章 长城的驰援 (第2/2页)

次日清晨,麦克纳马拉召集前线指挥官们开会。
  
  将军们围坐在长桌旁。
  
  “先生们,”麦克纳马拉开口道:“我们面对的不是游击队,而是技术进步。
  
  华国人插手了,他们的导弹下场了。”
  
  随后,麦克纳马拉展开一份报告:“基于工程师的模拟和残骸分析,我们应立即调整战术,让B-52转为高空盲投,避免低空卫星定位依赖;F-4编队增加野鼬鼠护航,优先压制敌方雷达;同时,紧急从本土空运更多EA-6B电子战机,配备新编程的干扰吊舱,能针对模拟滤波生成白噪声。”
  
  “总统已批准,”麦克纳马拉补充道,“我们将数据链路扩展到每架飞机,实时反馈损失率,优化飞行路径。
  
  五角大楼会实时帮我们做最新的分析。
  
  我们的情报需要反馈到每一位一线飞行员的手上。
  
  另外,我们需要继续派遣陆军搜索更多残骸,每块碎片都是情报。”
  
  情报传回克里姆林宫,除了关于龙影地对空导弹外,还包括华国的请求。
  
  华国方面希望接管一部分北越前线的防空。
  
  过去这部分工作一直由苏俄派去前线的专家负责。
  
  其实华国早就想接管。
  
  想让他们的雷达,甚至是一整套的设备,在越战前线上试试水。
  
  从林燃那获得美军雷达相关技术资料,已经超过八年时间(1961年的圣诞节)。
  
  华国在这八年时间里,早就开发出了自己的一整套雷达体系。
  
  地对空导弹的小试牛刀后,华国迫切希望能够借助这个机会,来对自己的武器设备进行测试加调整,以及找到未来优化的方向。
  
  只是过去找不到合适的借口,人家苏俄干的好好的,为什么要换你?
  
  现在,借口已经出现了。
  
  苏俄的设备一开始能和阿美莉卡打的有来有回,但阿美莉卡的优势在于,他们的研发进度太快,迭代速度太快。
  
  根据伯纳德·纳尔蒂写的《电子战的战术和技术1965-1973年对北越空战中的电子对抗措施》中的内容,这是阿美莉卡空军在东南亚的战术和技术系列专著之一,苏俄从1970年开始跟不上阿美莉卡的进度。
  
  (阿美莉卡空军F-105DThunderchief正试图躲避从北越SA-750德维纳发射的V-75VSAM,图来自阿美莉卡空军)
  
  越战考验了双方电子对抗措施的最新发展。
  
  起初,雷达控制的地对空导弹和高射炮具有优势。
  
  然而,阿美莉卡空军完善了战斗轰炸机的对抗吊舱,并装备和武装了飞机,以明确定位和摧毁导弹基地。
  
  这些努力,辅以远程干扰和其他军种的反制飞机,成功地恢复了有利于进攻的平衡。
  
  原时空是从1970年开始落伍的。
  
  在1972年12月对河内-海防地区的B-52袭击LinebackerII中达到高潮。
  
  整个战时经历被压缩到几天内,阿美莉卡就完成了轰炸。
  
  但现在,这个时间被提前了。
  
  现在,美军的优势不仅仅来自GPS,还来自整体的技术进步。
  
  苏俄的防空体系,在阿美莉卡面前捉襟见肘。
  
  北越前线岌岌可危。
  
  在龙影小试牛刀后,北越方面也对华国的防空体系和雷达设备充满了期待。
  
  克里姆林宫,列昂纳德靠在椅背上,眯眼抽着香烟。
  
  桌旁坐着格列奇科元帅、葛罗米柯,以及几位KGB的官员。
  
  他们面前摊开的文件堆积如山,主要是从河内传来的加密报告。
  
  “同志们,”列昂纳德开口:“燕京的同志们又在搅局了。
  
  情报显示,他们不满足于援助导弹,现在想直接接管部分前线的空军对战。
  
  他们希望能在谅山省部署他们的防空体系。
  
  他们的工程师想要教北越的同志们反制阿美莉卡的空军。
  
  葛罗米柯同志,你怎么看?”
  
  葛罗米柯调整了下眼镜,翻开报告。
  
  “列昂纳德同志,这是个棘手的问题。
  
  华国人声称他们的技术能填补我们的空白。看纳尔蒂的分析。
  
  然而事实上他们的地对空导弹证明了他们确实能做到这一点。
  
  但燕京方面的动机显然不纯。
  
  他们声称要分享半导体技术,情报显示,他们的半导体技术已赶上阿美莉卡的贝尔实验室。
  
  如果他们接管谅山到阿绍谷的防空区,北越会更依赖华国。
  
  这对我们不利。”
  
  最后葛罗米柯又补充了一句:“也许对越战的形势有利。”
  
  列昂纳德思索片刻后说道:“我们不能公开反对。
  
  北越的同志需要援助,阿美莉卡的进度太快,他们的整体技术进步,不仅是卫星定位,还有那些野鼬鼠和远程干扰飞机。
  
  如果华国人能拖延对方的迭代,让我们的SA-2多撑几个月,或许到1970年,我们的新型SA-3就能赶上。
  
  但风险大,华国人成功了,河内会转向燕京;失败了,阿美莉卡会更快推进,我们的声誉也跟着完蛋。”
  
  葛罗米柯点头:“我建议私下和燕京谈判。
  
  让他们提供技术给我们升级设备,我们继续主导援助。
  
  公开支持他们的介入,但强调阵营的团结。
  
  我们需要华国的技术来推动我们的多军种协作,半导体技术太重要了。”
  
  到了1969年,主要国家的领导人们都意识到,半导体技术的重要。
  
  只是到底有多重要,他们缺乏足够清晰的概念。
  
  现在从越战前线的电子对抗来看,好像比他们以为的还要更加重要一些。
  
  会议结束时,列昂纳德敲定决议:“发电报给河内,欢迎华国同志的补充援助。
  
  但监视他们,安德罗波夫,派更多人去河内,我们要想办法获得华国人的技术。”
  
  一架架秘密运输机降落在谅山省的山谷,机舱卸下的不再是孤立的导弹箱,而是整套防空体系:二十辆改装卡车,搭载华国最新的雷达站和电子对抗设备。
  
  这次华国的领队李工程师再次现身,带了更多技术员,他们的工具箱中塞满晶体管组件和真空管备用件。
  
  “阮营长,”李工程师展开蓝图,对阮文泰解释道,“龙影只是利刃,这次我带来的长城系统才是盾牌。
  
  这套系统包括三种核心设备:首先是鹰眼脉冲多普勒雷达站,体积如一辆卡车,能在S波段和X波段扫描,探测范围达150公里。
  
  它能实现多目标跟踪,能区分美军飞机和箔条杂波,误差小于2公里。
  
  不同于苏制雷达,它有模拟自适应滤波,能自动切换频率避开美军的干扰信号。”
  
  阮文泰点点头,他的战士们围拢过来,脸上写满了好奇。
  
  蓝图上,第二个设备是EW-1区域拦阻式干扰车,一辆伪装成补给车的平台,搭载低功率发射器和接收阵列。
  
  EW是电子战的英文缩写。
  
  这台车的核心是铝壳电路模块,能生成白噪声干扰,针对美军的电子对抗措施进行反制。
  
  “它不只是被动防御,”李工程师强调,“我们的电路有反馈回路,能侦测敌方信号强度,然后模拟假目标回波,让他们的雷达屏幕上布满鬼影。
  
  对付阿美莉卡的野鼬鼠任务?我们能反过来锁定他们的干扰源,用伺服天线引导导弹反击。”
  
  这套手段与美军不相上下,甚至在丛林环境中更胜一筹。
  
  第三个设备是综合指挥站:一个地下模块化控制室,连接所有单位。
  
  里面安装了简易示波器和机械记录仪,屏幕能实时显示多路雷达数据。
  
  “它是大脑,”李工程师比喻道,“集成电路处理信号融合,雷达数据、红外签名和无线电截获,一起优化导弹轨迹。
  
  总之这套系统,我们对它有充分的信心,它可是以长城为名!”
  
  这是电子战争的开端,阿美莉卡换了一个对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