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5、雷劫还魂
0005、雷劫还魂 (第1/2页)月黑风高夜,荒郊野外的老槐树下,两道黑影猫着腰摸至一座新的土冢前。岁数稍大的长者蹲下身子,枯瘦的手指在坟头土上捻了捻,又侧耳贴地听了半晌,从褡裢里摸出柄尺许长的“洛阳铲”,稍一用力将洛阳铲插进土中。铲子拔出时,带起的湿土裹着细屑的棺木碎渣,他凑到鼻尖闻了闻,他欣喜得额头的皱纹全部展开,鼻涕泡流出许多。他急忙告诉他身后的年青人:“小五子,快挖!是新坟!”
身后的“小五子”早把撬棍、口袋摆好,听到老父的命令,立刻扑上去扒开坟头的泥土。两人合力将半露的棺盖撬开一条缝,一股湿气混着棺木的油漆味涌了出来。小五子忍不住捂嘴咳嗽,那位老父狠狠瞪了一眼,摸出火折子吹亮,昏黄的光线下,棺内躺着一具新鲜的美女。身着锦绣红衣的女子如同睡着一般,面态平和。让爷俩高兴的是,美女的脖颈处挂着一把簇新的金质的平安锁,棺内还放着些许铜钱。小五子咽下喉中涌出的口水,***伸过去要拽美女身上平安锁。不知小五子用力过猛,还是触碰了美女的中枢神经,美女竟然睁开了双眼!“啊!”小五子吓得魂飞魄散,扔了撬棍就往回跑。可没跑两步,脚下一软,重重摔在地上,脸正好磕在一块坟头砖上,疼得他眼泪都出来了。他顾不上疼,连滚带爬地往前挪,耳边却传来棺材里传来的微弱声音:“救……救救我……”
“出鬼了!出鬼了!”爷俩的脑中都出现了这危险的信号,顾不上馋涎欲滴的平安锁,猛劲往来时的路跑。跑到一片小树林边,爷俩跑不动了,气喘嘘嘘,额头冒汗。
“真见鬼了!”老神色慌张在向四下望,唯恐鬼来追他们。
“太可怕了!这个鬼可厉害,不是老鬼而是新鬼还是女鬼,鬼中鬼,要命啊!”小三子哆里哆嗦地说。
“要是老鬼咱怕什么?一层窗纸,一捅就破。就怕新鬼,这新鬼一般都不是好死,抓住人就附体,让你人不人鬼不鬼的活着,像抽了大烟似的。”
“哎呀妈呀!可逃出来了……”
惶恐中两个人突然觉得好像鬼真的附体了一样,身子哆嗦得不行不行……
京东郊的那片坟地是乱坟滩,秦家人将苏碧菡埋在此处也是为遮人眼目,葬于此地的人多数都是比较贫穷的人家。只是在乱坟滩南面不足半里路的地方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寺庙,庙名叫静云寺。
静云寺在青龙山的半山腰上,沿青石板路蜿蜒而上,行至山腰处,一道朱红山门骤然映入眼帘。山门并非浓墨重彩的张扬模样,朱漆虽历经岁月,却只添了温润的光泽,门楣上“静云寺”三字是古朴的隶书,笔锋圆润,透着几分禅意。两侧的石狮子不似寻常寺庙那般威严,反倒眯着眼,神态憨然,爪下踩着的不是绣球,而是两朵雕刻精致的莲花。
走进寺庙,大雄宝殿便立于眼前,灰砖青瓦的殿身透着岁月沉淀的厚重。屋顶是重檐歇山顶,上层檐角微微上翘,如振翅欲飞的鸿鹄。下层檐下挂着一排铜铃,铃身刻着细密的梵文,风过时,“叮铃”声轻响,不疾不徐,似在传递着千年的禅音。
殿宇坐落在三层须弥座台基之上,台基由青石雕琢而成。台基前方设着宽阔的拜台,铺着平整的青石板,边缘围着汉白玉栏杆。
推开殿门,殿内空间开阔,顶部是穹窿式的藻井,井壁上绘制着飞天壁画,飞天衣袂飘飘,手持莲花,仿佛下一秒便会从壁画中走出来。
殿内正中的佛坛上,供奉着三尊金身佛像,正是横三世佛。中间的释迦牟尼佛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佛身披着朱红的袈裟,衣纹褶皱自然垂落,如流水般顺滑;佛像面容温和,双目微阖,嘴角噙着淡淡的笑意,透着悲悯与慈祥,头顶的肉髻圆润饱满。左侧的药师佛手持药瓶,寓意普度众生脱离病痛;右侧的阿弥陀佛手结禅定印,象征接引众生往生极乐。三尊佛像均高达丈余。
佛坛前方的供桌上,摆着香炉、烛台与供果。香炉中插着三炷香,香烟袅袅,缓缓上升。
殿宇后方,便是寺庙的后院。后院种着一片菜园,菜园被整齐地分成几块,种着青菜、萝卜、菠菜,绿油油的一片,透着勃勃生机。菜园旁搭着一个小小的竹架,架上爬着黄瓜和豆角,藤蔓间挂着几朵嫩黄的花,凑近了,能闻到淡淡的瓜果清香。
一道惊雷在京郊的上空炸响,风卷着雷电将乱坟滩的一座新坟炸开一条缝。本已是僵尸的苏碧菡身体猛地抽搐了一下,原本停止跳动的心脏,突然“咚咚”地跳了起来,虽然微弱,却带着强劲的生命力。
“呃……”苏碧菡发出一声痛苦的闷哼,意识从混沌中被拉了回来。她本能地感觉到胸口传来的剧痛,能听见雨水砸在地上的声音。他艰难地睁开眼,眼中一片漆黑,刺骨的寒意顺着衣襟往骨头缝里钻,耳边是死寂的静,只有自己喉咙里发出的微弱“嗬嗬”声“我……没死?”这个念头刚冒出来,恐惧就像潮水般将她淹没。她不是躺在床榻上,而是被埋在了地下!她开始本能地挣扎,肩膀狠狠撞向棺壁,“咚”的一声闷响在狭小空间里回荡,震得她耳膜发疼,却只换来棺木轻微的晃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