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 谁敢不用
第六百三十九章 谁敢不用 (第1/2页)京城八月,热浪翻滚。
避暑山庄那也有点热了。
如果是站外面晒太阳,那也会热得受不了。
不过,作坊里就不一样了。
冰槽加风扇,那简直不要太凉快。
这天下午未时许,听闻冲压金币的机器做好了,万历那是饶有兴致的带着小朱常洵来到了冲压作坊之中。
宋应星研制的冲压的机器竟然是用水车带动的。
那一排铸铁的座子上一个个厚重的铁块依次升起,然后又“哐哐哐哐”依次砸下,给人的感觉那就如同在弹巨大的钢琴一般。
这冲压机看似速度不慢,每个台子跟前的匠户却是一点都不忙。
因为冲压的铁块是随着水车的转动依次砸下来的,每一轮的间隔足以让他们从容的用木夹子把冲好的金币从下半边模具上夹下来,然后换上金圆片。
这小子真是个天才。
万历一看这场景,不由微微点了点头。
这水车冲压节省煤不说,还节省蒸汽机,这一排十二个冲压台子足足节省了十二个蒸汽机。
而且还节省了很多的零件。
这水车本就是最适合做这种上下冲压的。
永年伯王伟和宋应星这会儿正拿着冲压出来的金币在那里宝贝似的看呢。
这会儿作坊里面的冲压机那是“哐哐哐哐”响个不停,根本就听不见脚步声,两人的眼睛也正盯着手中的金币,好像还没发现他们来了。
小朱常洵见状,不由伸头凑过去好奇道:“外公,金币这么好看吗,拿个给我看看。”
永年伯王伟和宋应星闻言,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行礼。
万历微微摆了摆手,把小朱常洵往永年伯王伟怀里一塞,随即也拿起旁边木槽子里的金币细看起来。
这金币是真的漂亮。
正面那是一条游龙坏绕,龙鳞那都是精光闪闪,看上去就好像真的是条金龙一般。
背面那是一个栩栩如生的龙头居中,四周则是如同密咒一般一圈又一圈的各国文字,看上去竟然还带那么一点神秘感,让人眼神不由得深陷其中。
他拿着金币细细看了好一阵,这才微微点头道:“嗯,不错,就要这样的。
长庚,你估摸这一台水车一天能铸多少个金币。”
宋应星闻言,估算道:“这台十二斗水车大致一刻钟转十圈左右,一圈就是十二个,一刻钟大致一百二十个,一个时辰大致九百六十个。
如果一天十二个时辰不停的冲压,大致能冲压一万一千多个出来。”
这意思一天要造几百万枚那就得用几百个水车。
几百个水车倒是不多,就是有点费河,或者说费河两岸的地方。
这个倒也没什么,大不了在河两岸多圈点地,反正潮白河两岸的地都是京营将士的,给人在置换到南面或者东面去就行了。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国丈,现在一天能雕多少套模具出来?”
这个也论天算啊?
永年伯王伟闻言,估算道:“万岁爷,现在我们找了十八个老师傅来雕模具,他们大致大致都是三天雕一个面出来,这样算起来就是三天九套,一天三套。”
这个还需要加人吗?
如果按水车的冲压速度算,一套模具一天大概能冲出一千枚来,一天三套,一年就是一千多套,大致也就是一年能让产量提到一百万枚左右一天。
这速度好像有点慢了,模具还会有损耗呢。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这人有点少了,再找三十六个来吧,加起来就是五十四个,这五十四个匠户分成三组,每组十八个。
最厉害的一组老师傅来雕刻金币模具,比他们差一点的来雕刻银币模具,再差一点的就来雕刻铜币模具。”
永年伯王伟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现在金银铜币就要开始量产了,是该考虑推广了。
大明本土问题应该不大,毕竟这就是真金白银,只要万盛堂各大商号用起来,大明两京十三省估计很快就推广开来了。
关键就是大明本土之外。
美洲那边的属国应该没有问题,因为那边的人还不会用钱呢。
他们直接就给人家发金银铜币,人家就会以为这就是钱。
南洋诸国呢,现在就需要去强制推广一下吗?
问题,他们现在还没闲工夫去揍属国呢。
东南三宣六慰的问题他都没工夫去解决。
他们总要试着在海外推广一下,那么,找谁来试试呢?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朗声道:“传旨,命水师快船接葡萄牙使者德谢拉前来觐见。”
这家伙还在麻六甲,而且水师还只能用飞梭船去传讯,不能让这家伙坐上飞梭船赶过来,这家伙过来那最少也得个把月时间。
还是先在大明两京十三省试一试吧。
他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国丈,赶紧打造冲压机器,先造金币银币。
金币和银币的产量都达到每天十万枚左右的时候就让万盛堂用真金白银置换过去推广。”
永年伯王伟闻言,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