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工分新政,扭转口碑
第781章 工分新政,扭转口碑 (第1/2页)很快,一道由大汉天子刘盈签署的敕令,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朝鲜各地。
这道被称为“公社令”的新政,其核心只有简单几条:
一、朝鲜境内土地、山林、渔盐之利,皆归大汉朝廷所有,不得私相买卖、兼并。
二、设立“生产公社”,所有适龄百姓,无论男女老幼,皆需编入公社。
三、公社之内,按劳分配。依据劳动强度、时长、产出,评定“工分”,每日结算。
四、凭“工分”可在官设粮仓兑换口粮、布匹、盐铁等生活必需之物。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者不得食。
五、公社设汉朝吏员管理,保证公平,严禁克扣。
这道政令,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死水潭,瞬间激起了滔天巨浪!
与之前纯粹被迫“以工换粮”的临时措施不同,这“公社令”虽然同样强调劳动,却给出了一个清晰、稳定且相对公平的框架!
它彻底杜绝了豪强兼并土地、囤积居奇的可能,保证了在最困难的时期,每个人只要愿意劳动,就至少能获得活下去的口粮!
对于刚刚经历战乱、饥荒和剥削,处于极度贫困和不安中的朝鲜平民而言,这道政令不再是压迫,而是希望!是秩序!是活下去的保障!
“圣君!陛下是圣君啊!”
“有了这公社,只要肯干活,就饿不死了!”
“土地都是朝廷的也好!以前土地都在老爷们手里,我们辛苦一年,交完租子还是饿肚子!”
“大汉天子万岁!”
几乎是一夜之间,民间对刘盈的风评发生了惊天逆转!
从“无德暴君”瞬间变成了“救苦救难的圣君”!
那些原本还在暗中酝酿、试图利用民怨复辟的前朝遗老或者野心家,瞬间发现他们失去了所有的土壤和支持者。
百姓们现在关心的,是今天能挣多少工分,能换多少米,谁还有心思去跟着他们搞掉脑袋的“复国”?
刘盈用一道政令,不仅解决了眼前的粮食分配和劳动力组织问题,更从根本上收买了朝鲜底层民心,彻底扼杀了所有潜在的反抗火种。
就在朝鲜军民对刘盈感恩戴德之际,刘盈又下达了一道令人费解的命令。
他让朝鲜各公社,组织大量民夫,将那些缴获的倭国战船拖到海岸边显眼之处——大张旗鼓地,公开焚毁!
巨大的火堆被点燃,一艘艘倭国战船在冲天的火焰中化为灰烬。
朝鲜民夫们围着火堆欢呼雀跃,仿佛烧毁的是倭国的国运,宣泄着之前的仇恨和恐惧。
他们并不知道,在远处的海平面上,几艘伪装成渔船的倭国斥候船,正惊恐地看着这一幕,然后拼命掉头,将“汉朝与朝鲜焚毁我国战船,耀武扬威”的消息传回国内。
刘盈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不需要刻意去叮嘱朝鲜人仇恨倭国,他只需要用这种公开的、极具侮辱性的仪式,来刺激倭国那本就脆弱的神经。
焚毁战船,在任何一个国家看来,都是最彻底的蔑视和挑衅。
果然,消息传回,倭国朝野震怒,民间对朝鲜的仇视情绪急剧升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