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毒断朝纲
第232章 毒断朝纲 (第1/2页)朝会上吵成一团,刘虞刘焉刘表三人轮番上阵据理力争,舌辩百官。
三人都是宗室里的佼佼者,口才都颇为出众,且他们三个目前在私德方面都没啥瑕疵,百官实在是找不到可攻击他们的地方。
总不能说宗室结党吧?
即便结党也属于远房亲戚之间和睦友爱啊……
宗室人少,但有天子支持,虽然天子在朝堂上没开口,但两边的辩论隐隐还是宗室占了上风。
“……典农校尉之策若开,岂非侵占民田与民争利?天下事皆当各行其道,军旅便该行军务,怎能以军旅行田垦之事?!”
这是反对派论点。
“孝武皇帝时,西域便设有轮台、渠犁等屯田校尉,此事并非没有先例!且谁说军旅不能典农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知兵之将哪个不设军屯?!”
刘表毫不客气的驳斥。
“役使万民佃军田,岂非大起军役?此乃暴秦之策!我大汉仁孝治国,怎能效仿暴秦?!”
反对派又拿出了一个新论点。
“使庶民佃官田有何不可?难道要全荒着才算仁政?!若是不给万民活路,暴民作乱你去平定?要不然现在就请陛下拜你为巴西太守,你去平定板楯蛮如何?”
刘焉劈头盖脸的喷洒这唾沫。
“若以军屯管束田产,那如今的军制、税制、漕运、官制、州郡事务全都要更改,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大汉都将动荡不安,怎能随意变动?再说……将屯田校尉设于光禄勋所辖,伯安公提议此事,难道全无私心?!”
这是反对派大佬袁基亲自出马了,这才是真说到了点上的。
大规模调整州郡军农制度,会涉及方方面面,每个部门的办事流程都得改,执行起来确实是很难的。
挑动天子的畏难情绪,才是阻止此事的关键。
而且,刘虞当然也有点私心。
只是刘虞的私心不在军权,也不在于钱粮土地。
毕竟刘虞很清楚,这事真要是成了,天子必然会把各州屯田校尉拉出来单独归于天子直属,就像西园军一样,不会任其落在光禄勋辖下的。
刘虞想要的,是做点实事。
因为他和朝堂上大多数官员不同,他在甘陵见到过无数饥民,也亲手安置过上万流民。
以前刘虞邀过清廉之名,但那种虚名从来没得到过百姓真心拥戴。
但自从和刘备一起在甘陵安置流民,得到了流民真心实意送上的那些野果野味之后,刘虞对钱粮财货以及各种虚名就都没啥感觉了。
刘虞想要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仁善之名。
他想再次看到庶民眼里有光,再次得到庶民发自内心赠送的微薄礼物——当年甘陵的野果其实又酸又涩,但那是刘虞吃过的最美味的东西。
同样是邀名,同样是想要身后美名,但这不一样。
人都会成长,都会改变,都会去寻求毕生追寻之道。
尤其是三四十岁的男人,若是寻不到自己的道,即便衣食无忧也不得心安。所谓中年危机,危的不是养家糊口的难,而是内心迷茫无志可伸的困惑。
——不是有志难伸,而是无志可伸,因为没找到自己的路。
但若是寻到了自己的路,心中便不会再有茫然迷惑之乱,即便贫苦艰难,也总能神定心安。
这便是四十不惑。
刘虞想要的,便是神定心安。
行仁善,其实也是会上瘾的。
也正因为如此,刘虞才一直支持刘备。
“陛下,臣请辞光禄勋之职……臣进此策并无私心,请陛下准臣自领典农校尉,委臣于边州屯田,以观其效。各军政财税事务,也可参照臣之本效逐步增改,此乃强军活民之策,绝不可因难而废!”
刘虞没有回应袁基,而是自请调职,自己先做这典农校尉为样本,让朝廷根据自己的样本来调整具体事务。
连光禄勋都不做了,所谓私心自然不攻自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