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这个比喻不错
第481章 这个比喻不错 (第2/2页)“你这比喻不错,是这个道理。”周高廉点头。
周高廉稍微停顿了下,摸出一根烟点着,问道,“陈队长,专卖店的销售方式很新颖,目前来说,也是很成功的,按照你的意思,这种销售方式如果在别的地方搞,有没有搞头?”
“任何事都是有搞头的,但任何事都有由人去做的,一件事情成不成,其实主要还是在人。”陈浩道,“就比方红旗生产队,搞大集体,一起上工,一年到头还有不少倒挂户,人均能有15块钱的盈余,就了不得了。”
“可搞了副业后,这也是集体的经营,日子却是蒸蒸日上,茅台专卖店在别的地方成不成,我不敢保证。”
“但是如果由我来搞,肯定能成,每个月2000瓶的茅台,只是小意思,就是再多10倍,每个月2万瓶,我也能销售的掉。”
话题慢慢引到了茅台酒的销售上。
“茅台厂要拿出10%的酒水,放到市场上销售,这个事,杨艳是不是跟你说了?”周高廉突然问道。
陈浩打电话时,杨艳和苏小娟一直在旁边。
听到了周开廉说的话。
“她俩也在为茅台厂的事发愁,毕竟家人都在茅台厂,人际关系也在茅台厂,因为能有10%的酒水让茅台厂自己销售,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事,茅台厂开了很多会,探讨这个问题,作为茅台厂的一份子,她俩也非常忧心,一直关注着厂里的情况,询问我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我想着也好久没有跟周厂长你联系,汇报专卖店这边的情况,正好今天到市里来办点事,就给你打个电话,聊一聊。”陈浩说道。
周高廉猜出来他打这个电话的目的,也猜出来他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是通过杨艳和苏小娟。
不过陈浩在这方面还是找了些理由,尽力的将杨艳和苏小娟摘出去。
不管周高廉最后信不信,但至少面子上要好听,理由要充分。
这也是在替杨艳和苏小娟开脱。
两人都还在旁边听着,这个话不仅是说给周高廉听的,其实也是说给杨艳和苏小娟听的。
不能才从杨艳那得了消息,转头就将人给卖了。
“茅台厂这边要扩大搞生产,得要钱,但是上级部门拿不出钱,只能是给厂里一定的自主权,让厂里利用现有的产品解决财政方面的困难。”周高廉说道。
他没有再问到底是不是杨艳和苏小娟故意透露的消息,实际上,这些事当天开会,当天就在厂里传开了。
这事就瞒不了,尤其是跟茅台厂相关的人员,那些跟茅台厂本来就没有多少交集的人,才瞒的住。
信息差。
陈浩打电话过来说到这方面,他也起了跟陈浩好好聊一聊的想法,正好看看能不能找到比较好的一个方案。
在这方面,陈浩主意是比较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