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汉王匡国济世,天下孰敢不臣?
第二百九十八章 汉王匡国济世,天下孰敢不臣? (第1/2页)是日也,军械所。
许攸自得袁绍之命,不敢迟疑,忙将军械所中工匠尽数召集。
一众衣衫简朴的老匠人们,联袂而来,神色惶恐仰望面前忽然召集他们的许攸。
“许大人,不知您召我等前来,有何吩咐?”
迎着众人惶恐紧张的神色,许攸亲切的笑了。
“诸位不必担忧,此次召集尔等,正是为了主公吩咐。
主公已给攸下了死令,三月之内,务必赶制马骑重甲三千具,如有延误工期,一律军法处置。”
“什么!!!”
匠人闻听此言,无不大惊失色。
“许大人,这可使不得!”
“您可一定要劝劝袁公,给他解释清楚。”
“就是!就是!非是我等延误工期,不愿效力,实在是三月之内,打造重甲骑具三千之数,这绝非人力可为。”
“正是此理,短短三月,哪怕我们不眠不休,拼死赶制,莫说三千之数,便是三百件也难.”
然而面对众工匠们吵吵嚷嚷的抱怨之声,许攸只冷声一笑。
“解释?我帮你们解释,谁帮我解释?
主公的命令已经下来了,若是完不成,莫说是你们,便连我也要受此牵连!
攸这次叫你们来,不是跟你们商量的,而是命令!
三月之后,三千件重甲,若完不成,便等着主公责罚。”
众匠人伏跪地上,脸上惊惧之色更甚,吵吵嚷嚷,皆是求饶诉苦之语。
许攸也懒得听他们讨饶,见已吓住了这些人,也便缓和了语气,谓之曰:
“事已至此,你们求我也无用,三月之后,要是交不齐甲胄,莫说是你们,便连我也难逃责罚。
眼下为了你们能交齐甲胄之数,我也能免遭牵连,攸正有一良策在怀,就怕尔等不配合了。”
“许大人若有良策,我等安敢不从?”
“但请许大人言之,我等尽听号令。”
许攸见状,这才幽幽开口,为之分析。
“那些假做黄巾之人,所仰仗刀枪不入的重甲,其制作最难之处,无非是如何使重甲覆盖全身,而衔接之处仍转圜自如,是故甲胄虽重,却如臂使指。
既然汝等仿造此工艺,难度甚大,今事又急,不如弃之。”
众工匠闻言,不由蹙眉不解,“许大人?倘使弃此工艺不用,如何还能制作此等全覆盖式重甲?”
“就是,若无此等重甲,我等便是制作三千普通甲胄,只怕袁公那边,也不好交差。”
见众将人问及此处,许攸忍不住笑了。
“所谓刀枪不入重甲之事,还是我猜测之下告诉主公的。
主公他又未曾亲眼见过,安知此重甲为何物啊?
今只需吾等所制之甲,有些许刀枪不入之威能,便能响应那些海上黄巾的神通传闻,足以震慑众人。
就算事后与真品对战,相形见绌,主公问起,也可答他:
【此为我等根据传闻而仿造,既是仿品,不如真品,岂非理所当然之理?】
反正我军至今也未曾缴获一件刀枪不入的马骑重甲,根据传闻和揣测仿制,做成什么样子,还不是汝等大匠一言而决?”
众工匠:“???”
匠人们惊了!
是啊,之前制作工艺难度大,产量慢,是因为他们要追求情报里刀枪不入,如臂使指的效果。
可问题是真正的正品甲胄,谁也没见过,也没个现成的衡量标准。
所依靠的全是此前交战之时,逃回来溃兵的言辞描述。
可这些描述就很离谱了,什么三头六臂,身高数丈,有三只眼等等,多么稀奇古怪的都有。
既然这样,那这里面他们的操作空间可就大了。
眼下,冀青幽并四州最顶级的铁匠可都在这里了,只要他们统一口径,说这款甲胄是什么样的,它就是什么样的!
袁公,难道还能比他们更权威,更懂打铁吗?
而他们会不会统一口径呢?
这不废话吗?许大人摆明了想放弃原先费时费力的精益求精款,重新设计一款简单便捷可以批量生产的。
要知道原先那款,工艺复杂,他们这些人没日没夜的亲力亲为,都制作缓慢。
要是重新设计款简易的,他们甚至都不用亲自动手。
毕竟为了这件事,征四州之铁匠于此,他们只需要设计出模板,以后指导督促其他人赶工就好了。
谁没事放着清闲的活不干,非要去费时费力,还没任何好处?
况且若是不统一口径,把这事检举揭发了,以后袁公这三个月三千套甲胄的命令下来,你去给他打造出来吗?
完不成,根本完不成啊!
这一刻跟着许攸统一口径才有生路,否则那就是没日没夜的赶工,还要因为完不成进度而被责罚。
是以,众工匠皆拜曰:
“谢许大人垂怜,不知这甲胄设计.”
许攸抬手捻着胡须,傲然轻笑。
“诸位皆四州大匠,想来要造铁板不难。
所谓甲胄,无非是铁板拼接罢了,既然衔接处的工艺有难度,那我们干脆不用衔接了!
整套甲胄以大小铁板为基,胸腹处前后两块大板,手臂处胳膊前后两块长板,小臂前后两块短板,以此类推,两面夹作铁人!
至于前后两块铁板,以及手臂四肢之衔接,皆以皮甲勾连!”
许攸此言一出,众匠皆称:“妙啊!”
“如此以整块铁板前后相夹,无论应对前面,亦或后面的攻击,绝对可以做到传闻中的刀枪不入!!!”
这老匠人兴奋的抚掌而笑,至于他为什么不提左右呢?
那只能自求多福。
“是极!以皮革之柔韧衔接,自然轻易就能做到传闻中的如臂使指。”
其余老匠人也颔首称妙,“若是只打铁板,也无拘固定的大小规格,只以皮革拼凑衔接。
如此则无需任何工艺,更不用我等出手,城中数千铁匠皆可赶工为之。
诚如是,三月之内,三千重甲骑具,轻易可成。”
更有匠人颇具先见之明,忙劝之曰:
“诸位切莫高兴的太早,如此行事却是铁板制作上来得及,可眼下还缺大量皮革以及皮革匠人,此事还需许大人极早谋划。”
许攸自然胸有成竹,“诸位放心,为办成此事,主公已让我全权调用四州物资。
我明日便征调大量皮革与皮革匠人,过来配合你们。”
众遂称:“善。”
翌日,随着大量皮革匠人涌入,袁绍军的重甲产业可谓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片欣欣向荣之景象,每日都有大量重甲骑具被赶制出来。
至于说有人问及制造重甲,为何要用到这许多皮革之时,许攸只神色傲然,轻蔑视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