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第39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第1/2页)皇帝如此隆重的接一尊大鼎入宫,这个消息不出意外的,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讨论。
这鼎到底是什么东西,成为了大家最关心的话题。
最关注的无疑是达官显贵,纷纷行动起来打听消息。
朱元璋压根就没隐瞒,很快他们就从运输大鼎的士兵那里,得到了确切消息。
徐大将军打败元军,意外从地下挖出来的。
得知鼎的来历,李善长和宋濂二人马上就猜到了真相。
这大概率是殷商礼器。
尤其是李善长,得知船靠岸后皇帝第一时间就召见了马钰,更加确定了自己的猜测。
同时他心中也非常的愤怒。
以前遇到类似的事情,皇帝肯定会第一时间找他过去商议。
这次,从头到尾都没有告诉他。
到现在他这个丞相还被蒙在鼓里。
宁愿相信一个来历不明的乞丐,也不愿意相信我是吗?
好好好,朱元璋你不要后悔。
内心发了一番狠之后,李善长终于还是冷静下来,开始认真思考这件事情。
皇帝大概率要用这座鼎做文章,而且他也大致能猜到一些。
一起打拼那么多年,他们相互之间都很了解。
现在的朱元璋,迫切的想要证明大明是天下正统。
在这种情况下,他会拿殷商礼器做什么,就不难猜了。
只是,就算这鼎是商王祭天的礼器又能如何?
现在又有多少人肯认这个东西?
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才智,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
可他们还是这么做了。
是糊涂了,还是另有打算?
这让他很疑惑,也是最让他生气的地方。
他感觉自己正在失去对一切的把控。
而且这一切,都是那个小乞丐带来的。
不行,必须要采取行动了,不可坐以待毙。
只是,到底要如何做呢。
对别人他有很多办法,最直接的就是派人将其暗杀了。
这是对付敌人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可马钰是马皇后认定的从侄,他是绝不愿意轻易得罪马皇后的。
这也就意味着,很多过激的手段不能用。
一时间他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就在李善长纠结的时候,外界关于大鼎的传闻越来越多。
大多数人都不了解内情,即便知道了大鼎是在安阳挖出来的,依然一脑门的浆糊。
不就是挖坑的时候挖出来一尊大鼎吗?值得皇帝如此重视?
不可能,这鼎肯定有秘密。
可到底是什么秘密呢?
这次任凭他们再怎么打听,都无法获得进一步的消息了。
毕竟,运送大鼎的人也同样不知道内情。
倒是有人将鼎的样式,规格之类的给透露了出来。
盘龙纹、饕餮纹、重达千斤,除此之外再无别的线索。
不过这三个线索也已经足够让人浮想联翩了。
这种纹饰,这种规格,十有八九是王鼎。
只是到底是哪个王的王鼎呢?
世界上并不缺聪明人,很快就有人查到,那里很可能是殷商故都所在。
也就是说,这鼎可能和殷商王室有关。
然后争议就来了。
有人认为,如果这真的是殷商王室祭天的大鼎,那皇帝如此重视是理所应当的。
而且这大鼎早不出晚不出,偏偏在大明建立的第一年出。
这代表啥?
代表大明天命所归。
但也有人不以为然,且不说这鼎到底是不是殷商王室所有,就算是的又能代表啥?
商王朝都哪辈子的事情了?
再说他们的天命早就转移给周王朝了,而且我们现在推行的也是周礼。
殷商礼器能代表什么?
经常在网上吃瓜的朋友都知道,一件事情如果一面倒的认同,或者是一面倒的反对,话题性大多都无法持久。
只有那种对立特别严重的话题,才容易破圈,且经久不衰。
目前的情况就是如此。
赞成的和不赞成的,开始了互相争辩。
一方说,华夏那么多朝代,祭天的礼器数不胜数。
按照你们的逻辑,那是不是随便挖出一个朝代祭天的鼎,都能代表天命啊?
这么一算,天命也太不值钱了。
另一方就说,儒家历来崇尚三代圣王之治,殷商亦为三代之一。
你们否认殷商天命,就是背弃儒家思想,就是数典忘祖。
原本只是单纯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慢慢的就开始上情绪了。
必须得证明我是对的他是错的。
于是双方开始旁征博引、论经据点,自己说不过就开始拉亲友入场。
参与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并且开始从官僚、读书人中间,向着百姓群体传播。
众所周知,高人在民间,脑洞最大的也是广大百姓。
毕竟吹牛皮又不犯法。
这事儿传着传着就变样了。
只听一人说,这尊大鼎出世时光芒万丈,紫云千里。
又听那人说,大将军徐达攻打彰德府,发现安阳城北红霞四射映红了半边天。
就笃定此地有宝,连忙派人去挖。
因此才得到了这尊大鼎。
还有人说,是陛下夜里梦到有宝物自天而降落入殷商旧都,所以才派了徐大将军亲自攻打彰德府。
果然就挖到了这尊大鼎。
总之,各种各样离奇的传闻越来越多,鼎的来历也越传越玄乎。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这鼎肯定不凡。
随着时间流逝,大明得宝鼎的消息也传遍了四面八方。
而且越传,玄奇色彩就越重,渐渐的已经没人在意真相了。
大家更愿意相信,大明是得了宝鼎的。
各割据势力听到传闻,一边下令禁止传播,一边派人去打探具体情况。
然而他们不封锁消息还好,这么一搞,大家反而更加愿意相信传言是真的了。
毕竟,如果是假的,上面为啥这么紧张?
至此事情已经失去了控制。
然后不出意外的,民间加工出来的传闻,开始影响到读书人。
再通过读书人,去影响到官僚阶层。
而受到影响的官僚阶层,都迫切的希望搞清楚,这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然而朱元璋却表现的很矜持,不论谁问,都说传闻是假的。
这就是从殷商故都挖出来的一尊普通铜鼎罢了。
啥?你问这鼎的具体来历?
咱正找人研究着呢,等出结果了再告诉大家。
然后他还严厉斥责了那些臣子:“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就算有天命,那也是顺应万民之意。”
“天下苦战乱久矣,万民之所盼不过是天下一统,不使骨肉离散。”
“诸卿应当体察民情,齐心协力早日扫平不臣,还天下太平。”
“而不是将希望寄托于一尊来历不明的大鼎之上。”
此举自然得到了群臣的赞颂,陛下圣明,爱民如子,天命所归。
好听话不要钱似的往外蹦。
然后……谣言传的更厉害了。
有人说,陛下请了很多人研究,至今没有查清楚鼎的来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