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天下无神
第204章 天下无神 (第1/2页)晨曦未露,雾锁寒江。
一艘老旧的单桅小船划破了平静的水面,悄然靠近了李家村连缀成一片的鱼排。
沈戎下船上了鱼排,将缆绳绑好后,这才朝着昏暗中唯一亮着的灯火走去。
李阿婆坐在门口的板凳上,昏昏欲睡,身上披着一件打满补丁的厚衣,花白的头发上沾满了水汽。
似乎猜到了沈戎会回来,所以她在这里等了一夜。
沈戎目光穿过敞开的房门,桌上的油灯旁摆着碗筷和一罐子稠粥,还有一份在这个家里很少能看到,新鲜做好的海蛎煎,不过应该是反复热了几次,海蛎煎的颜色变得焦黄发糊。
“回来啦?快吃饭吧,再凉就不好吃了。”
沈戎的脚步放的很轻,但还是惊醒了老人。
李阿婆卷起身上的外套,整个人似乎在这短短的一个昼夜内突然变得消瘦,原本合身的衣服显得有些空荡,一张饱经风霜的圆脸竟也塌陷了下去。
对方现在只是一只倮虫,这一点沈戎很确定。
但是那双晦暗沧桑的眼睛,给沈戎的感觉却好像已经洞悉了所有。
“耀宗比你早几个小时回来,这孩子在路上可能淋了雨,一到家就发起了高烧,但是精神头还不错,一直跟我说你去帮他找爹娘了,闹腾了很久,半个小时前才睡着”
李阿婆嘴里碎碎念道,手里提着那根已经包浆的竹篾板凳,挪着脚步跨进屋子。
“先吃饭吧,天大的事情,都比不上吃饭重要。”
沈戎沉默的点了点头,坐到桌边拿起了碗筷。
粥水香甜,海蛎煎也很鲜。
一路奔波,沈戎早已经饿的前胸贴后背,但此时却是味如嚼蜡,吃的心不在焉。
他眼角的余光一直注视着那对婆孙,老人坐在床边,轻手轻脚为李耀宗掖好了被子,用温水浸湿的帕子为他擦拭着额头上的汗水。
李耀宗睡得很不安稳,不时摇晃着脑袋,嘴里嘟囔着听不清的呓语。
可若是静下心来仔细听,他嘴里反反复复出现的都是同样的两个字眼。
一个是爹,一个是娘。
可等沈戎吃完了桌上的食物,李耀宗嘴里的话变了。
变得急促,且带上了淡淡的哭腔。
“阿嬷想阿嬷也想”
阿嬷想什么?
沈戎抿着抿嘴唇,他竟然在这一刻听懂这个半大小子的胡言乱语。
阿嬷在想儿女,耀宗在想爹娘。
“阿嬷在,阿嬷在想耀宗啊。”
李阿婆轻轻拍着床沿,嘴里轻轻哼起了一个柔柔的调。
沈戎突然觉得心里像是被塞上了一块石头,起身走到门口,坐在门槛上,拿出了烟杆叼在嘴角。
呲。
一束火苗跳了起来,照亮了沈戎紧皱着眉头的脸。
就在这一刻,歌声从窗户里飞了出来,乘上了烟锅里升起的淡淡青烟,一同去往雾气渐散的海面。
“摇啊摇,十五摇过春分就是外婆桥。盼啊盼,阿嬷阿嬷地甜甜叫.”
“吵啊吵,米花糖挂嘴角总是吃不饱。美啊美,小脚桥上翘啊翘”
歌声乘坐着青烟,走了很远。
天边残留的夜色接住了它们,一同沉入了海平面。
天光接了班,照亮了这片安睡在海湾中的鱼排。
海风也起了床,吹拂过门前抽烟男人的指尖,轻抚过床上昏睡男孩的脸。
最后轻轻抱着老人佝偻的再也直不起来的腰,一言未发,静静的听着歌声渐渐变淡。
“小沈,谢谢你。”
听着身后响起的话音,沈戎摇了摇头。
“不要这么说,阿婆。是我食言了,我没能见到耀宗的父母,也没能把他们带回来。”
“其实从他们两人选择去鲛珠镇的那天开始,我就知道迟早会是这么一个结果。”
李阿婆神色平静,从沈戎身旁走过,站在鱼排的边缘,放眼眺望着远端悬挂的红日。
宽大的衣袖再也藏不住消瘦的手腕,上面的刺青图案清晰可见。
“公姓晏,名戌仔,浓眉虬髯,面如黑漆,司平定风浪,保江海行船,嫉恶如仇,驱鬼斩邪。晏公他从来都不是一尊恶神。所以世人不应该忘记晏公,更不应该污蔑晏公。”
沈戎闻言,不置可否,只是深深吸了一口烟。
“阿婆,您觉得这样值得吗?”
“如果你是问我自己儿女为了神祇献出性命是否值得,那我当然觉得不值。可如果是为了报还恩情,那耀宗的爹娘死得其所。”
老人转头看向身后:“小沈,有没有兴趣听老婆子讲讲以前的故事?”
沈戎点头:“您说。”
“李家村往西北三百海里外,有一座很小的岛,就算是一个小丫头,绕着岛跑上一圈,也要不了半天的时间。岛上就住着三十几户人,家家户户就靠着捕鱼捞珠来勉强维持生计,是一个穷到所有教派都没有兴趣在这里传播信仰的地方。”
“不过穷是穷了点,但是过得平静安宁。鱼肉吃多了虽然也会腻,但村子里一直没有人被饿死。现在看来,这已经算是很珍贵的好日子了。”
李阿婆话音轻缓说道:“可惜后来有一群海匪发现了这座小岛,他们把当这里当成了临时的落脚点,每当打劫完一处地方后,便会绕来这里休整一段时间。”
“海匪随意打骂驱使着岛上的百姓,要是有人敢反抗,哪怕只是稍稍忤逆了他们的命令,就会被毫不留情的砍掉脑袋。”
“那几年,岛上的日子很难熬,可根本没有人敢逃跑。因为那群海匪在每次离开的时候都会提醒村子的百姓一遍,等他们下次回来,要是村上少了一户,那整个村子的人都得死。”
“村子里的人明明都会游泳,也都会划船,可海匪的威胁却像是在所有人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村子里的每一艘船上都像是长了眼睛,每一块船桨上也生出了耳朵,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儿子只要出海去捕鱼,爹娘就得在村里四处走动,让其他人知道这家还有人在岛上,出去的人很快就会回来。”
李阿婆像是受不住潮湿的海风,端着板凳来到她常坐的位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