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秦人的悠闲生活 > 第一百三十六章 李斯的中年危机

第一百三十六章 李斯的中年危机

第一百三十六章 李斯的中年危机 (第1/2页)

丞相李斯的禁私学令已筹备多年,按照丞相李斯最开始的观点要禁私学,还要废儒服,并且制定的转业令,或者是《尉律》教法令。
  
  但在扶苏看来,这些都太过复杂了,学哪家,看哪家典籍,什么能学,什么不能教,一定要归类起来,很繁杂,再者说孔子,孟子,荀子的诸多观点也都差不多,你敢说荀子的言语中没有孔子的观念吗?
  
  这其实是自相矛盾的。
  
  难道孟子真的就反对法家吗?
  
  焚书确实是个很好的办法,但在扶苏看来,这样做还不够,不仅仅要禁止某些书籍传播,还要规定哪些人能教书,哪些人不能教书。
  
  有些事想要做好,就必须要下成本,并且还要从基层开始建设,支教的规模需要再扩大,并且需要让教书的夫子再重塑观念。
  
  将敬业县的一些书籍放出去,加以更广泛的传播。
  
  高泉宫内依旧忙碌,夫人正在教着小公子说话,不过小公子总是学不好,一些发音总会有些偏,说起来十分搞笑,惹得宫里的人总是被逗笑。
  
  不过这孩子很灵醒的,公子衡自小就表现出了极好的天赋,总是喜欢将他喜欢的物件与玩具放在一个角落。
  
  藏好之后,这孩子多半也是忘了。
  
  宫里上上下下的人都要寻找小公子藏起来的物件,譬如说一支笔,一只鞋履,或者是一块布。
  
  现在小公子正在跟着夫人念字,多数时候小公子只会咿咿呀呀,只会简单的说几个字。
  
  孩子开口慢,学说话比较慢也是正常,王家婆婆十分放心,总是劝夫人应该耐心一些。
  
  深秋时节的关中到了夜里总是很冷,扶苏用铜锅煮着火锅与妻子吃着。
  
  王棠儿有些担心频阳公的身体,以前这位老人家或许是在装老迈,而现在他老人家是真的老了。
  
  扶苏道:“明日,与我去见见频阳公。”
  
  她颔首道:“谢公子,其实父亲说过他会照顾好爷爷,让我无事就不要打扰,去了只会让爷爷更担忧。”
  
  扶苏深以为然,频阳公其人的确是这个秉性,不会让人去打扰,一门父子俩人如履薄冰大半辈子,还是不要去惊扰的好。
  
  第二天,结束了廷议之后,李斯回到了丞相府。
  
  今天没有见到公子来丞相府当值,只有程邈处理着少府的公事。
  
  还未等丞相发问,注意到对方眼神的程邈先开口回道:“公子今日去敬业县,与夫人共赏秋景。”
  
  李斯收回目光,继续看着眼前的文书。
  
  护送公子扶苏的车驾一路出了咸阳城往敬业县而去,每每出门小公子都会非常的好动,田安抱着小公子,这一年小公子可见得长大了不少,这孩子几乎每一天都会重一些。
  
  车驾到了敬业县之后,叔孙通亲自来迎。
  
  扶苏见到他须发已是花白,又道:“这两年,你老得有些快了。”
  
  叔孙通叹道:“近来遇到了一些烦心事。”
  
  “鲁地的人送来书了?”
  
  知道这事瞒不住公子,叔孙通早就准备好了书信,他双手递上道:“公子,这是鲁地一些名士送来的书信。”
  
  扶苏拿过书信,继续往前走着。
  
  见叔孙通正要跟上,田安也跟上脚步,走在叔孙通身边道:“是因公子近来收天下书籍,那一车车的书籍送来咸阳的事?”
  
  叔孙通颔首。
  
  田安又道:“这就不对了,这件事是丞相李斯支持,又是公子所为,他们为难你做什么?”
  
  这么一说,叔孙通忽然明悟,他行礼道:“田常侍所言甚是。”
  
  田安又道:“长得好欺负。”
  
  叔孙通尴尬一笑,又不觉得委屈了。
  
  扶苏看罢这卷书,大抵上所写的都是劝说叔孙通重新回鲁地,不要再为大秦做事。
  
  是呀……他们会将叔孙通教书育人的事,打成一件给大秦为虎作伥的坏事。
  
  人心不能细看,越看越高兴不起来。
  
  从蒙恬要北伐开始,整个渭南郡都在为战争付出,现在该回馈这里的人们了。
  
  扶苏走了一圈没见到张苍,道:“张苍人呢?”
  
  叔孙通回道:“去潼关了,听说是司马欣遇到了一些难事,有三天了。”
  
  渭南郡的郡守府依旧很小,也没有要扩建的意思,此地位于渭南县的最北边,也是洛河与敬业渠的入口水道。
  
  这里是保护敬业渠的第一道防线。
  
  扶苏推开渭南郡府衙的大门,又道:“给敬业县的所有人都编写户籍,从此他们都是敬业县的县民。”
  
  闻言,叔孙通愣了半晌,等回神忙行礼道:“谢公子。”
  
  扶苏又道:“往后渭南郡的孩子来你这里读书都不收粮食了。”
  
  “臣领命。”
  
  这口子一开便收不回来了,以后想要再收粮食,恐怕没人来读书,因此现在一旦不收束脩,往后的数十年最好都不收。
  
  现在开口了,就定下了以后,一旦再改口,人们可能又不会让孩子读书了。
  
  扶苏打算先从渭南开始,慢慢在关中施行,让整个关中的孩子都可以不用束脩,进行蒙学,这就是打破私学最好的武器。
  
  其实私学本不用禁止,要消灭他们只需要建立一个教学的体系,就足够了。
  
  先前扶苏也考虑过,这样做是不是有些杀鸡用牛刀的意思,甚至想过用别的办法。
  
  但见过了蒙恬的战报,蒙恬大将军那赶尽杀绝的战争作风。
  
  还有父皇与丞相李斯的决心。
  
  扶苏看过了太多太多,也许在其他人看来父皇不必要南征,因南征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可对父皇来说,这件事现在不做,以后恐怕再难有人去做了。
  
  蒙恬北伐,近乎杀光了河套全境的匈奴人,他若不这么做,恐怕匈奴人真的就越过长城了。
  
  因此,扶苏觉得杀鸡就要用牛刀,有些事尽管会做得不够好,会做的有瑕疵,即便是过火了,可至少这么做过了。
  
  再者说,不过是教书的事,自己不过是为教书大业做一些事。
  
  那就做一些事,在自己拥有了一片作坊集群,以及掌握了权力的时候。
  
  战争初期,渭南的一切建设都是为了战争而搭起来的底子,现在可以再进行改造,改造成一片新的作坊群。
  
  扶苏来到一处作坊前,见到了一件件老旧的甲胄已被修补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