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秦人的悠闲生活 > 第一百四十四章 河西走廊与漠北事

第一百四十四章 河西走廊与漠北事

第一百四十四章 河西走廊与漠北事 (第1/2页)

正值春季,也是陇西开垦田地的季节,一群群的西戎人被秦军的甲士赶下田地去种田。
  
  “教化野蛮的部落不能只用礼义与仁心,还要用鞭子与刑具。”章邯十分严肃的对公子高道。
  
  “谢老师教导。”公子高躬身行礼。
  
  “末将当不起公子一声老师。”
  
  “兄长曾说过,老师不在于拜了哪位先生与哪一门名家,而是在于向谁学习,当初兄长看韩非的书将韩非当作老师,哪怕韩非不在人世了。”
  
  章邯颔首。
  
  李由前来禀报道:“将军,前方陇西的队伍准备好了。”
  
  章邯转身看向公子高与章平,还有娄敬,郑重道:“陇西就交给公子主持了。”
  
  公子高回道:“大将军放心。”
  
  章邯大将军的队伍一路带着余下的三万西戎人离开了陇西,朝着河西走廊去了。
  
  公子高低声道:“往后大将军恐怕会很忙碌吧。”
  
  章平道:“嗯,兄长有做不完的事。”
  
  公子高叹道:“我的兄长,也有做不完的事。”
  
  回到陇西的住处之后,公子高继续看着书籍,而陇西的建设也都是以都水长为主。
  
  因此来陇西之后的公子高,除了管管支教的事,还算是轻松的。
  
  当大将军离开之后,都水长禄带着一卷书而来,他道:“公子这是咸阳新定的二十四节气。”
  
  公子高道:“我知道此事。”
  
  “臣想依照这卷二十四节气来耕种。”
  
  “好。”
  
  对耕种上的事,公子都是听之任之的,十分信任都水长。
  
  秦人信奉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渭南郡长大的公子高更是如此。
  
  “公子,公主来信。”
  
  当都水长退下之后,公子高接过书信,妹妹阴嫚住进了咸阳城,就是以前吕不韦的宅邸,如今改名为书阁。
  
  妹妹阴嫚就住在这个巨大的书阁,她去敬业县看望了老师与伏生老先生,信中还说了如今咸阳发生的事,让人送了不少书过来。
  
  公子高看罢,写了一卷回信,让人送去给妹妹。
  
  章邯的大军过了乌鞘岭,又一次进入了河西走廊,如今的河西走廊还有秦军驻防,沿途的湿地与草场都是极好的养马地。
  
  对大秦而言,掌握了北地与河西,眼下倒是不缺战马了。
  
  乌氏倮原本以为离开了咸阳来到了这里之后,他的处境能好一些,他望着远处的祁连雪山,那座山几千年如一日的屹立在那里。
  
  现在,乌氏倮发现他在这里除了吃粮食,好似没有别的用处。
  
  如此一来,秦军的大将军一定会杀了他的。
  
  此刻,走在队伍中的乌氏倮已能感觉到,那些秦军看他的目光已开始不友善了。
  
  “你!跟我去见将军!”
  
  一句话落在耳边,原本焦虑的乌氏倮被这一句话吓得一个激灵,他道:“我有用,我不会白吃粮食的,我可以帮助将军。”
  
  “走!”
  
  士伍喝令,还踹了他的一脚。
  
  乌氏倮快步走到大军的前方,面对章邯将军,他觉得站着不合适,干脆拜倒在地,显得极其真诚。
  
  章邯坐在马背上,望着远处的雪山道:“你知道西域什么地方的奴隶最多吗?”
  
  乌氏倮不住点头。
  
  “你知道距离这里最近,奴隶最多的地方在哪里?”
  
  乌氏倮还是点头。
  
  章邯招手叫来了娄敬,吩咐道:“李都尉,你领一支兵马,带着这个人去抓奴隶来。”
  
  李由回道:“末将领命。”
  
  陈平慌忙上前道:“大将军,允许在下与李都尉同去。”
  
  章邯冷哼一声,似是明白了陈平的意图,道:“你要是去了,我怕你在外面成了西域国主,不肯回来了,你要是与西域国主的女人睡在了一起,我要在军报上如何写?”
  
  “哈哈哈!”娄敬恰到好处的大笑三声。
  
  陈平无视娄敬的笑声忙道:“在下不出河西走廊,只是在雪山下搭一间屋子,出策协助李都尉,要让奴隶知道,秦军是在拯救奴隶,如此!人心可用。”
  
  娄敬的笑声与章邯的担忧是有道理的,这个陈平私下没少打听西域美人,听说西域美人十分的温顺,而且不怎么喜穿布料,一匹丝绢可以换好几个西域美人。
  
  大家都是男子,对美人好奇是正常的,可军纪严明,章邯是不会允许西域美人出现在军中的。
  
  更不想陈平带头去找西域美人,带坏了李由,从而坏了军纪。
  
  章邯沉声道:“记住你的话,要是擅自离开……”
  
  陈平朗声道:“军法处置。”
  
  尽管陈平这么说,娄敬面带狐疑,他总觉得陈平诡计多端,军法不一定管得住他。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