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雪
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雪 (第1/2页)见叔孙通疑惑,张苍又道:“若不信,你也脱了鞋履,踩着试试,泥是热的。”
叔孙通咳了咳嗓子,拿出一卷竹简递给他,道:“这是近来县里支出的粮食,你依旧暂代渭南郡守一职,这种事也只能与你说。”
张苍只是看了一眼,就放在了腰间布袋子里,道:“我会交给公子。”
叔孙通还带了几只茶叶蛋,道:“给你的。”
言罢,他就坐回了驴车,慢悠悠地离开了。
算账一直是张苍最擅长的事,人力安排,工程进度,粮食消耗除了照看这里的工事,张苍还要看敬业县的账本,一个人忙两头的事,张苍还是游刃有余的。
甚至,张苍还能帮着公子扶苏写浑天仪的计算方法。
用公子的话来说,其实浑天仪就是一个计算用的工具,是一种计算时辰与历法的器械,其中还能用来选星定位,预报节气,验算历法。
甚至公子还说过能够测量坐标,张苍还不知公子所言的坐标经纬是何物,该是与徐福的海运有关。
写完一道算法之后,张苍让人送去了咸阳。
翌日,扶苏就看到了张苍的来信,其中还有一卷浑天仪的图纸,秦所制的浑天仪十分复杂,用的是环圈嵌套结构,是后世最先进的一种,也是最复杂的。
扶苏想要尽可能的简略,省去那些蟠龙支架与云纹。
关中正下着大雪,扶苏披着大氅走向章台宫,身后依旧跟着田安。
过了今年,扶苏就二十四岁了。
现如今,扶苏参与国家大事以来,接手的政务越来越多。
走入章台宫的大殿内,扶苏见到了父皇,父皇还在看着北方的军报。
嬴政沉声道:“这一次你迁多少人?”
“回父皇,共计三十人万,送去河西走廊的有十万,其余都留在了渭北。”
嬴政道:“李斯先前只说了五万户,三十万人倒是不多。”
与老师的迁民戍边相比,扶苏觉得自己所迁这些人确实不算什么,五万户每家出六个人,一家六口也就三十万人了。
听父皇的话语,似乎是在说有丞相帮着,还只迁这么一些人,不算成功。
扶苏道:“父皇,若关中真的足够好,关中的人衣食丰足,关中的孩子都能读书,关中的人都能够入仕,将来不用迁民,也会有人不断入关的。”
嬴政已习惯了纸张书写,他道:“你的支教夫子有多少人?”
“回父皇,现在有一千余人。”
嬴政沉声道:“今年的陇西增产了二十万石粮食,做得很好。”
“儿臣应该的。”
“你是九卿的少府令,又兼领马政有什么事你就多问李斯,他会帮你的。”
“儿臣……”
“你不用担心,李斯会全力帮助你的,以后你与丞相共同主持国事,若有要事可以直接禀报朕。”
父皇的言外之意,就是你不用觉得脸皮薄,朕与李斯打过照顾,他敢怠慢试试?
大殿外的风声依旧,寒风的呼啸声不绝于耳,但殿内依旧安静。
嬴政努着嘴正在拼凑着活字印刷的模具,又抬头看了看下巴已有泛青胡渣的儿子,低声道:“怎么?不敢与李斯共理国事?”
扶苏还在犹豫该怎么回话,如今自己既是少府令又兼领太仆令,朝中九卿的其中两个位置。
按照父皇的话语,我这个公子的位置以及权力是要与丞相相当了。
大秦已有一个丞相和一个右相。
虽说父皇没有给具体的官职,也算是与丞相平起平坐。
李斯自然不敢有二话,说不定支持都还来不及。
扶苏行礼道:“儿臣领命。”
“嗯……”嬴政缓缓点头,“李斯与朕说在三川郡,又让张良跑了。”
“儿臣倒不曾听闻。”
“李斯只与朕说过,还未告知他人。”
田安在殿外已煮好了一锅汤,他抬着铜锅进入殿内,而后让人带来了切好的肉与葱姜。
父子俩坐在殿内,吃着火锅。
而在殿外,田安就坐在大殿外的一个角落,他坐在一张小凳上,先是看了看殿内正在吃着火锅的皇帝父子。
而后田安收回目光,又看向外面的漫天大雪,坐在大殿的屋檐下。
他将一些面条放入火锅中煮着,而后再将肉片也放入火锅中,嘴里也嚼着蒜,而后将煮熟的肉片放入口中。
滚烫的肉片在口中嚼动,口中吐出一口热气,而后将锅中的面也捞出来吃了。
一旁正在值守的殿前侍卫看得直咽口水,这种寒冬天吃这种热食,别提有多痛快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