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帝出游
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帝出游 (第1/2页)太尉府内,程邈道:“每年这个时候,第一口苦酒是最好的。”
王贲笑着道:“这些酒水去年冬至,公子去雍城之后,就让人将这些苦酒送来了,公子平日里不饮酒,就送到了老夫的府上。”
言语中,王太尉好似在说公子扶苏一家对他有多好。
说来也是,王太尉身为公子扶苏的岳丈,这种事肯定是值得炫耀的。
若不炫耀,反倒是显得这个岳丈不好了。
换言之,但凡公子扶苏给的,王太尉就该炫耀。
这才显得公子扶苏与王太尉一家和睦。
其实,本来就该挺和睦的。
冬至日后,公子扶苏一家与往年一样,去了雍城。
而今天,章邯带着一队兵马来到了北郊的行宫。
李斯早早等在离宫前了,站在冷风中,须发随风而动。
章邯带着兵马而来,行礼道:“丞相。”
李斯回头看了看离宫,又道:“皇帝出行,有劳你护送了。”
章邯道:“末将职责所在,不敢言有劳。”
李斯面带笑容,低声道:“西北的这几年,你做的很好。”
章邯依旧低着头行礼。
相较于蒙恬,李斯更喜章邯这个将军,而且章邯是公子一手提拔的。
章邯在此地指挥着护送的队伍,皇帝此次出行只是到关中各处看看,以前总是王贲护送。
现在章邯是关中的内史都尉,掌关中兵马,护送皇帝出行的要职,自然而然就落在章邯身上。
李斯看了看天色,今天天气晴朗,皇帝还未从离宫走出来,眼下也只能继续等着。
站得有些累了,李斯坐在离宫前的石阶上,看着眼前的风景。
李斯瞧着章邯忙前忙后,又觉得此人与王贲不同。
王贲行事多是吩咐下面的将领,而章邯则是事事亲力亲为,更细致的多。
等林光宫大殿内的内侍都出来之后,李斯史诗站起身,站到石阶旁。
不多时,皇帝便走出了林光宫。
嬴政走到李斯的身旁,停下脚步看着已候在车驾旁的章邯,又扫视一眼站在两侧的秦军骑兵。
“与朕走走散散心。”
李斯颔首行礼。
等皇帝走上车驾,章邯策马号令全军,一队在前方巡视,告知沿途的村县。
后方一队,远远策应着,中段的大队骑兵护送在皇帝车驾的两侧。
队伍走得并不快,李斯坐在车辕上,对车驾内的皇帝说着话,余光观察着章邯的神色。
李斯与皇帝禀报着近来的国事,章邯明显是能听到的,但章邯依旧目视前方,面无表情。
这让李斯越发觉得章邯此人更不错了。
要说这个章邯,确实不简单,当年的商颜山不过是个破落的村子,是他帮助公子扶苏建设起来的。
李斯也听说过军中的传言,都说这个章邯治军严酷,动不动就会责罚将士。
一个只会责罚人的大将军是不能得到人心的,章邯赏罚分明,这才让他建立起了一支强悍的西军。
只有冷酷的将军,才能锻炼出强悍的士兵。
李斯觉得正因章邯身上的这种精神,才能把蛮荒且一无所有的河西走廊建设成两个县,三座城。
数年间,河西走廊从西戎人牧场,成了一个匈奴人不敢踏足的边塞。
不论怎么说,章邯的功劳是很高的。
皇帝对章邯的赏赐有所克制,李斯觉得以后的公子扶苏一定还会重用章邯,将来的章邯……其地位恐怕能与蒙恬比肩。
有时,李斯也会有心忌惮蒙恬,北方数十万边军如何不让人忧心。
可眼下有了章邯,李斯才觉得心中踏实了许多,至少公子的手中还有一个大将军能够制衡蒙恬。
并不是李斯认为蒙恬会不忠,而是李斯不太相信人心。
车驾缓缓走着,到了渭北的白渠边。
“到哪儿了?”
听到皇帝的话语,李斯道:“到泾阳县了。”
“泾阳……”车驾内又传来了皇帝的话语声。
李斯忙躬身走入车驾,帮着皇帝拉开车帘。
放眼望去,还有民夫在寒冬天修缮着河渠,人数不多,只有十余人。
嬴政看着远处道:“这么冷的天,还让民夫出来修渠吗?”
李斯回道:“公子曾经说过,河渠并不是修好了就可以不管不顾,就像敬业渠,渠虽修好了,但以后的修缮与维护才是长久之计,河渠是灌溉田地的血脉,这八百里秦川就靠这些河渠灌溉田地里,维护河渠不能怠慢,臣以为此地县令做得很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