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391章 海瑞入京的第一剑

第391章 海瑞入京的第一剑

第391章 海瑞入京的第一剑 (第1/2页)

八寨的投降非常果断。
  
  这些西南的土人部落,其实早就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模式。
  
  特别是他们和地方官府之间的微妙关系,这些都是朱时坤在临行前专门学习过的。
  
  甚至什么是土人,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
  
  这一次八寨投降的头人中,好多人都能说流利的汉语,看起来就和汉人一样。
  
  有的寨子甚至可以说就是汉人的寨子,除了一些当地土人的装饰之外,生活习惯也都和汉人一样。
  
  事实上就是这样。
  
  西南地区的汉人,如果朝廷的压迫太厉害,或者在当地犯事之后,就会逃亡到山中的土人部落。
  
  土人部落的首领也会招揽这些流民,部落的强盛在于人口,吸纳汉人流民可以壮大部落,而汉人可以开垦种植土地,给部落更多的物资。
  
  然而,就和土司部落坐大之后,会给地方官府造反一样。
  
  一些汉人流民头领壮大后,也会造土司的反。
  
  比如这次三土司之乱的头领,白马部落的赵权,就是势力大了以后要篡夺土司之位,朝廷不肯授予他才叛乱的。
  
  明初就开始改土归流,世人总是有一种想法,认为改土归流越是成功的地区,汉化程度就越高。
  
  改土归流,就是将世袭传承的土官,比如土司之类的职位,改为具有一定任期的流官。
  
  可实际上是,很多改土归流地区的流官职位,依然被一些部族世代掌握,改土归流就是名义上而已。
  
  而一些名义上改土归流很成功的地区,也会残存一些土人部落,散布在这些城乡的边缘地区,就比如八寨这样。
  
  朱时坤现在也想明白了,西南这种情况,还是因为官府的影响力太弱了。
  
  就连防城这种洪武年间就已经废除土司的地区,竟然还有八寨这样的土人部落占据要道,一有风吹草动就想要要挟朝廷。
  
  而一旦遇到朝廷的强力镇压,他们又会立刻投降。
  
  朱时坤冷笑一声,他答应赦免这些土人部落,可不代表他要彻底放过他们。
  
  朱时坤立刻对着八寨的土人头领提出要求,命令他们立刻从山上迁居下来,并且从八寨征调一百青壮作为辅兵,随侦查总旗查探广西情况。
  
  八寨头人想要反对,但是想到明军的恐怖武器,又只能将不满憋回去。
  
  等到防城官府姗姗来迟的时候,朱时坤已经处理完八寨的事务。
  
  他将安置八寨村民的任务交给官府后,就领着队伍离开防城,开始侦查任务。
  
  ——
  
  三月二十六日,京师。
  
  今日不是休沐日,但是京师城门口热闹非凡。
  
  在门前站着一堆官员,在官员身后则是大量京师的百姓。
  
  除此之外,还有京师各大报纸的采风使。
  
  就连苏泽都被罗万化拉着,换上了便服来到了京师城外。
  
  “来了来了!”
  
  不知道是谁大喊了一声,地平线上出现了一辆寒酸的马车。
  
  “海青天来了!”
  
  和百姓们的欢呼不同,城门外站立的这群官员,脸色却不太好看。
  
  他们今天是来迎接都察院新任副都御史,代行都察院事的海瑞的。
  
  按理说,迎接领导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但是当这位领导是海瑞海刚峰的时候,很少有下级官员能笑出来。
  
  就算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都察院御史,也挤不出一丝笑容来。
  
  前任左都御史王廷在任的时候,御史们经常逼迫王廷,要求他带头上书弹劾大臣。
  
  一旦王廷不从,这些御史就会大哗,指责王廷畏惧权贵,不配带领都察院。
  
  这时候软弱的左都御史王廷就会屈服,乖乖听从都察院的多数意见。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没办法,和海瑞相比,都察院这帮御史实在是不够看。
  
  你上书再激烈,能比得过《治安疏》?
  
  你说你是大明的忠良,你敢上书骂皇帝吗?
  
  连皇帝都不敢骂!还敢说自己是刚正不阿的言官!?
  
  都察院和其他衙门不同。
  
  《大明会典》给了科道官员极大的自主权,为了能让科道言官没有顾忌的使用监督权,朱元璋做了相当复杂的制度设计。
  
  比如六科不设领导,直接就是一个扁平化的部门,六科给事中都拥有独立的权利。
  
  都察院虽然是科层式结构,但实际上领导各道御史的,也就是资深御史。
  
  而资深御史和普通御史在官职上没有区别,只是留任时间最长的御史。
  
  左都御史在很多时候,也无法命令手下的御史。
  
  但这只是理想中的情况。
  
  实际上,强势的左都御史,也是可以掌控都察院的,毕竟左都御史掌握了都察院的人事和考核权力,像是王廷那么软弱的左都御史还是很少见的。
  
  但是都察院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
  
  那就是都察院内出现了一个道德楷模。
  
  都察院内,一个道德楷模的影响力是极为强大的,这样的人提出的事情,御史们都会跟从。
  
  而海瑞就是如今大明最大的道德楷模,他又被任命为副都御史,掌都察院事。
  
  那海瑞对都察院的影响力就太大了。
  
  苏泽看着海瑞那辆寒酸的马车,实在无法想象这是一名大明高级官员的座驾。
  
  马车停下,海瑞从马车中下来。
  
  苏泽看到了一个清瘦的官员,身穿官袍站在风中。
  
  海瑞的官袍是新的,这是隆庆皇帝亲自赐下的,应该是京师外的驿站换上的。
  
  毕竟副都御史已经是朝廷的高级官员了,海瑞也不需要专门穿带补丁的衣服,来显示他的清正廉洁。
  
  到了海瑞这个年纪和声望,已经不需要这些了。
  
  这次海瑞是独身赴任。
  
  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妻子也过世了,海瑞的儿子都夭折了。
  
  不过海瑞还是有女儿的,但是他的女儿已经嫁人。
  
  苏泽不由的感慨,从各种意义上来说,海瑞都是无敌之人啊。
  
  三名资深御史上前,向海瑞行礼道:
  
  “恭迎大司宪回京!”
  
  海瑞却说道:
  
  “本官只是副都御史,并非大司宪。”
  
  “另外本官正准备上书,朝中官员酷爱附庸风雅,喜欢用古代官职来称呼当朝官员,以至于称呼混乱,就连普通官吏都搞不清朝廷的职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