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在俄国当文豪 > 223、严重的时刻与画像

223、严重的时刻与画像

223、严重的时刻与画像 (第1/2页)

关于波德莱尔的作品,米哈伊尔当然是看过很多的,即便是他早期的一些艺术评论也同样有所了解,因此在简简单单一招破了波德莱尔的防后,米哈伊尔便就波德莱尔这一时期的一些文章具体谈了一下。
  
  如此一来,即便波德莱尔还想矜持那么一下,但面对米哈伊尔的那张脸,波德莱尔终究还是忍不住回道:
  
  “谢谢您的称赞,我前些天才刚刚看了您的戏剧,非常的精彩,难以想象这竟然是您的第一部戏剧作品,再就是您的诗歌了,同样令人难以忘怀”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波德莱尔很喜欢米哈伊尔的戏剧和诗歌作品,但像《八十天环游世界》和《海底两万里》这种作品,波德莱尔无疑是持批评态度的。
  
  只因对他而言,这样的确实很难称得上是艺术,也正因此,当他首次听说米哈伊尔这位俄国作家的名字的时候,比起称赞他倒是更想讥讽。
  
  事到如今,波德莱尔只能说幸好他没有这么做,毕竟自从米哈伊尔来到巴黎后,他几乎是以极快的速度向巴黎证明了他并非那种只会迎合大众情绪的平庸作家,而是真的能够在艺术的殿堂里占据一席之地。
  
  而在简单的聊了一会儿后,终于是渐渐放弃了矜持的波德莱尔忍不住开口问道:
  
  “那么米哈伊尔先生,尽管我已经看了您的论文看了很多天,并且也感受到了很多东西,但是我还是想问,您是否已经有了能够承载您的思想的作品?
  
  恕我直言,巴黎有许多人都对您的理论产生了兴趣,但倘若没有具体的作品作为载体,终究还是无法让人真正的信服。
  
  而您的那些理论当中,我最好奇的无疑就是如何突破浪漫主义的表象,而通过象征和暗示来表现超验的、内在的精神世界?而这种深刻的感觉又如何通过多义和模糊的意象表达出来?或者说诗歌真的能完成这样的任务吗?”
  
  当波德莱尔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在场的其它一些诗人无疑也是牢牢关注着米哈伊尔的反应和动向。
  
  坦白说,米哈伊尔所提出的新诗歌理论对于巴黎那些想要在艺术上有所突破的年轻人们来说,无疑具有很强的诱惑力。
  
  毕竟一方面这些理论冲破了浪漫主义的框架,在浪漫主义的基础上看向了更深的地方,另一方面这一理论听起来又相当的有逼格,诗歌竟然能够冲破某种限制、进入到永恒的境界吗?
  
  大概没有任何一位诗人能够抵抗得了这种诱惑。
  
  而面对这些问题,坐在最前面的米哈伊尔先是摇了摇头道:“首先我要说的是,理论从来都只是理论,它并不能真正涵盖复杂的艺术创作过程,而我真正希望的是它能够激发诗人们的创作灵感,让他们更有勇气去探索新的方向。
  
  至于你说的具体的作品”
  
  看着在场的众人,米哈伊尔先是缓缓吐出一个意义不明的名字:“《严重的时刻》”。
  
  紧接着,米哈伊尔便用某种几乎堪称庄严和神圣的语调缓缓念道: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哭
  
  无缘无故在世上哭
  
  在哭我
  
  此刻有谁在夜间某处笑
  
  无缘无故在夜间笑
  
  在笑我”
  
  此刻究竟是哪一刻?有谁到底是谁?某处又究竟是何处?哭和笑又究竟是何种意味?为何无缘无故?
  
  仅仅一瞬间,在场几乎所有人便明白了究竟何为象征,究竟何为多义和模糊的意象。
  
  不等众人继续展开联想,米哈伊尔就已经开口将这首简短的诗歌念完: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走
  
  无缘无故在世上走
  
  走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死
  
  无缘无故在世上死
  
  望着我”
  
  当这首极为简短的诗歌念完后,场上便陷入到了一种深沉的静默当中,等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终于有人颤颤巍巍地开口道:
  
  “尊敬的米哈伊尔先生,莫非您所写的正是整个人类?哭、笑、走、死,这正是整个人类的历程和处境?无缘无故,莫非这便是宇宙的秩序和宿命?那这个我又是谁?是上帝?是真理?是整个人类的命运实为一体?”
  
  毫无疑问,无论究竟是怎样的指向,这短短的一首诗在一刹那间仿佛能够容纳所有的人类乃至整个宇宙,并且直接指向了某个终极命题,这种巨大的张力几乎是让在场的一些人感到战栗。
  
  还会有比这更为纯粹、更为极致的诗歌吗?!
  
  这便是“象征”的力量?
  
  而面对这样的解读,米哈伊尔并未给出确切的答案,而是沿着刚才的话继续说道:“这样的诗歌也并未有确切的答案,它是开放的,它是面向所有人的。而如你们所见,我只是为你们举了一个例子。
  
  这首诗歌既在理论之中,同时又早已超越了理论,诸位先生们,希望你们的创作也是如此。”
  
  在场的众人:“?”
  
  什么叫只是举了一个例子?
  
  拿这种几乎是颠覆性的诗歌来举例子吗?
  
  由于在场的几乎都是受过训练的艺术家,即便他们的美学观念跟这首诗有冲突,但是从感性的角度出发的话,他们几乎不可能否认这首诗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力。
  
  因此又是一阵沉默之后,便有人心悦诚服地开口说道:“我想我们已经进一步地理解您提出的新的文学理念了,依我之见,您是正确的,我想我接下来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得在您的理念当中徘徊了。
  
  不过就像您说的那样,这是一种启发而不是一种规定。”
  
  在表达了这样的想法后,这些脸上浮现了一抹激动的红晕的年轻人们便聚在另一边开始交流心得和体会,而年轻的波德莱尔则是神色有些凝重地陷入了沉思。
  
  而当这些年轻人暂时离去后,另外一部分对米哈伊尔另一种文学理论更感兴趣的年轻人们便凑了上来,他们这些人的代表库贝尔也是直接开门见山地道:
  
  “米哈伊尔先生,您觉得您的那些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又是否能够应用到绘画当中去?坦白说,虽然我是一个画家,但您的那些理论还是深深地触动到了我.”
  
  “当然,甚至说有些时候,绘画反而能更加清楚地反映出某些东西,有多少现实是让人觉得触目惊心和不敢直视的呢?而这样的现实难道就没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了吗?我觉得这些东西甚至要远比一些充满幻想的画作更加宝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